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两会之声 | 北京:代表委员“阳光”监督 财政工作提质增效

2022-05-10

为助力北京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更好地了解财政工作,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关切,北京市财政局聚焦全市重点工作任务,擦亮“人民财政”的底色,真心尊重代表委员、热心服务代表委员、主动接受代表委员监督,不断创新优化工作机制,努力为代表委员在财政领域开展“阳光”履职监督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保障。


服务“基站”直达每个代表团


“希望今后财政资金更多支持山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进一步优化农村粮食直补政策,让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更多扎实成效。”在市财政局相关负责同志与怀柔区市人大代表座谈会上,祝自河等代表听完2021年北京市财政工作形势、重要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后,提出了这样的意见建议。像这样深入代表委员中间的走访调研,是北京市财政局落实“1+3+10”服务保障工作机制之一。其中,“1”指每个代表团安排1个处室开展对口服务 ;“3”指通过面对面沟通、信息推送、人大政协对接等形式开展服务;“10”指通过日常联络、对口座谈、编发刊物等十项具体工作服务代表委员。

2021年以来,市财政局灵活利用微信、邮件、实地调研、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将财政管理和改革信息通过17个处室“基站”,精准传递到代表委员中去。相关处室结合本领域财政预算管理情况,主动联系走访各区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解读政策、听取意见,共商财政改革发展工作。定期邀请各区、各领域的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来局召开座谈会,围绕中心工作、重点项目、重要民生,共同研讨新形势下财政预算管理及改革工作。借助官方网站、“北京财政”公众号等窗口,及时做好财政工作的解读与宣传,并向代表委员每月寄送《北京财政信息》专刊,为代表委员了解、支持财政工作提供了实效性强、权威度高的参阅资料。

同时,市财政局还与市人大、市政协有关专委会积极对接,结合财政重点工作和代表委员关心关注热点问题,每年确定1—2个主题,视情况列入市人大、市政协培训解读计划。认真做好预决算及重要议题上会审议准备工作,对审议意见和代表询问及时进行解释说明。

在预算报告起草期间,财政工作人员积极听取代表委员对财政预算报告(草案)的审议意见,广泛凝聚发展共识。2021 年 12 月 24 日,在市财政局组织召开的部分市人大代表座谈会上,局党组书记、局长吴素芳详细征询了大家对财政工作和2022年预算报告的意见建议。来自高校、国有企业、民营高科技企业、中小企业等多个领域的代表,重点就科学研判收入走势、深化绩效管理改革和加强对中小微企业支持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代表委员的参政议政成果,一条条均被写进了今年的预算报告,并提请大会讨论审议。

一年来,市财政局完成了323件建议提案的办理工作,办理数量创历年新高。局领导带队20余次与代表委员开展实地座谈调研,根据所处行业、领域,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工作,有效激发了代表委员对市财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互联网+”实现财政数据高质量共享


让财政信息多跑路,提升知政参政便利度,是北京市财政局服务代表委员、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举措之一。运用“互联网+”思路,依托北京市人大官方网站,丰富“预决算公开专栏”,及时通过“代表履职平台”“市民参与”“邀您提建议”等窗口,了解掌握代表委员知情知政需求,梳理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提出的意见建议。及时办理“12345”市民服务热线反馈的问题,每天查阅回复“北京财政”官方微信微博留言,确保接诉即办,努力自查自省争取未诉先办。认真研究落实代表委员和人民群众围绕“钱该不该花、该不该政府花、该不该花这么多、该不该当下花”提出的意见建议,强化运用零基预算理念,打破支出固化,梳理政府“该干的事”、财政“该花的钱”,确保民生刚性支出和民生应急所需严格按标准保障到位,不断提升对群众“七有”“五性”需求的保障水平。

为方便代表委员在“云端”监督政府“钱袋子”,市财政局不断加强“数字财政”建设,配合市人大持续完善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对预算报告、报表和政策等信息数据实现精准查询。通过将海量大数据上传“云端”,人大联网数据已涵盖近六年政府“四本预算”、部门预决算等历史数据,以及上会审议草案,实现四本预算的全口径审查。通过实时更新数据,与财政业务系统互联互通,实现每笔财政资金从项目库、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到决算的全过程动态监督 ;同时,突出人大监督重点,主动提供政府债务限额及余额、项目绩效、转移支付、非税收入等财政数据。通过扩容政策法规基础数据库,系统推送公用经费标准、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采购限额等标准数据,与财政政策法规库进行实时对接,方便代表委员在审查过程中查找政策依据和参考资料。截至2021年底,已累计推送约2.6万张报表、7.9 万个文本资料,以及 3390 万条数据。

使用中,代表委员可通过手机和电脑两种登录方式快速浏览查询。借助预算联网监督系统的预算审查、决算审查、执行监督、专项监督、政策法规、智能检索、代表服务七大模块,可实现财政数据的查询、分析、比对。优化升级后,整体业务流程更加清晰,服务预算审查监督功能更加突显,可为代表委员提供“阅”“查”“比”“参”“议”多方面高效便捷服务。

下一步,北京市财政局将进一步研究探索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与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的衔接,不断丰富财政数据,提升审查监督内容的详实性,主动为预算审查监督做好服务保障。


全方位推送政策解读“服务包”


如何将政府过紧日子的严举措、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时度效、社会保障力度的硬指标等财政信息,在每年的市“两会”上简洁、明了、高效地呈现给代表委员?使用“大白话”的小读本诠释预算大账本,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022年“两会”上,市财政局发放了精心编辑制作的《北京财政预算读本》小册子,通过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方式对财政收支、资金投入效果、财税管理改革成效等进行解读。压缩提纯后的预算报告信息,提纲挈领更加形象直观。同时,根据代表委员意见,对财政投入民生取得的实效进行重点解读,帮助代表委员更好地读懂政府“账本”、履行监督职责。

为进一步把预算报告说清楚、讲明白,市财政局还通过人大APP、局官方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采用“一图”解读、《北京市2021年预算执行及财税改革情况》宣传片等形式,发布一系列信息满满的解读“服务包”,以方便代表委员更好地了解财政工作,发挥监督作用。

在会议期间,市财政局还安排50余名局、处级干部全程“线上”列席分团会参加讨论,面对面解读预算报告,对提出的建议和提案,梳理后认真归类汇总,全面、准确了解代表委员心声。

服务保障代表委员依法履行监督责任,促进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断提质增效。2021年以来,46项民生政策绩效评价成果显现,财政政策资金提供了更加精准的公共服务 ;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北京模式”已形成,北京市连续9年被财政部评为预算绩效管理优秀省市 ;财政部对全国37个地区政府采购透明度最新评估结果显示,北京总分位居全国第一......2022年,北京财政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提升积极的财政政策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进一步深化财税制度改革,为首都经济社会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责任编辑  李烝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