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两会之声 | 为粮食安全上一把金锁——专访全国人大代表、河北柏粮集团董事长尚金锁
2021-09-06
他从事粮食工作51年,从粮库临时工到正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专家,带领河北柏粮集团在粮食经营、管理和科学保粮等方面创下10项全国之最,完成16项科学保粮项目,其中3项填补国内空白,科学保粮成果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他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将柏粮从只有4亩地、6个人、仓容量不足100万斤的河北省最小的粮库,发展成占地600亩、仓容量68万吨的享誉全国的地方国有大粮库,连续6届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称号,连续14届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粮食系统先进集体称号等,被确定为全国粮食系统党校教育基地、全国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和河北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育基地。
他不忘初心,履职尽责,全心全意为农民群众谋利益,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劳动模范、新中国“最美奋斗者”、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首届全国道德模范、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他就是第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北柏粮集团董事长尚金锁。
这辈子,我就把自己交给“粮食”了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经历过饥荒年代,知道粮食就是咱老百姓的命。从到粮库工作的第一天起,我就下决心一定要把粮食管好。这辈子,我就把自己交给‘粮食’了。”短短的几句话道出了尚金锁的心路历程。1974年,23岁的他来到柏粮,一干就是47年。
为了全面把握科学保粮的规律,从1976年开始,尚金锁用了整整6年时间,每天凌晨2点、上午8点、下午2点、晚上8点,雷打不动对大气温湿度、风速、雨情,不同类型的仓库的仓温、粮温、粮湿,不同季节虫、霉、鼠、雀对粮储的危害进行详细的观测记录。夏天,仓房里温度高达40度,他在里面观察虫害的危害规律,一呆就是两个小时;冬天,滴水成冰,他趴在仓房地上观察老鼠的生活习性和活动规律,一趴就是大半夜。那几年,他一个春节都没有在家过。他家距离粮库只有30里,可他最长的一次连续8个月没有回家,换季的衣服都是妻子送到粮库里。1980年,妻子脑血管痉挛住院,为了不耽误科学实验,在妻子脱离生命危险之后,他把妻子接到粮库宿舍,自己学打针、学输液、学护理,坚持了5个多月,直到妻子好转。那几个月,他没有耽误一次观测,没有漏掉半个数据。刚刚几岁的女儿有个头疼脑热、感冒发烧,他顾不上带孩子去医院,就自己给女儿打针。他说:“也许我不是一个合格的丈夫和称职的父亲,但我觉得我应该这样做,必须这样做。”
6年、2000多个日日夜夜、8760次观测、62000多个数据,尚金锁终于编绘出一套《粮食保管一年早知道示意图》,用坐标法把气候和粮情变化规律直观地表达出来,指明了一年中各个时期保粮工作应注意的问题,简单易懂好记。经当时商业部粮食专家和河北省粮食局专家鉴定,认为此图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实用价值,属国内首创。如今,这张图已被长城以南、黄河以北的众多粮食企业广泛应用,被业界称作“科学保粮小词典”。
尚金锁的科学钻研并没有止步,他主动将工作标准由“不坏一粒粮”提升到“保鲜粒粒粮”,共完成16项科学保粮项目,其中3项填补国内空白,4项填补省空白。他用3年时间养虫子,研究出少用药或不用药的绿色防虫杀虫技术;用5年时间创造“金钱孔”通风垛,破解高水分玉米保管难题,填补国内空白;用8年多时间研究成功“大豆包衣安全储存技术”,创造了东北大豆在冀中南储存保鲜新纪录。原国内贸易部部长陈邦柱到柏粮视察时,握着尚金锁的手说:“你可真是为国家粮库上了一把金锁!”
2016年8月,尚金锁在北京APEC/PPFS会议上分享了粮食保管工作经验,受到与会13个经济体代表的一致好评。9月,他的报告文稿在秘鲁皮乌拉APEC/PPFS会议上印发,标志着柏粮科学保粮的成果走出中国,走向了世界。
尚金锁说:“为国家看好库、为人民管好粮是我永恒的初心和使命。”正是这份初心和使命激励着他在科学保粮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突破。现在,为了适应人们由“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的新需求,尚金锁紧紧围绕绿色储粮、智能储粮、精细储粮,在小麦绿色保鲜储藏上寻求突破,实现小麦保质保鲜。智能储粮已经建成粮情监测、数量监测、“一卡通”出入库和库区安防四大系统,无论是库区作业、还是仓内粮情,无论是在本地、还是远程,都可实时监测。
连续34年盈利的奥秘
尚金锁对记者说:“1999年,国务院副总理、时任国务院副秘书长马凯和中央农工办原主任、时任中央财办副主任段应碧到柏粮调研时,问我为什么全国粮食企业大面积亏损,而柏粮却能连年盈利?我说了两组数据:一个是人均粮食经营量,当时我们库是344万斤,是全国平均水平3倍多;另一组是吨经营量费用开支,我们是每吨61.93元,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我们一个人顶别人三四个人干,效率高、费用低,你说我们不赚钱谁赚钱?当时段应碧副主任噌的一下从沙发上站起来说,这次找到根儿了,你们这是向管理要效益。”
“柏粮不仅面向粮食抓科技,也面向市场抓管理、要效益。在经营上我们总结出了5句话,就是:信息灵、决策准、行动快、信誉好、防风险。”
信息灵、决策准。“市场如战场。信息不灵,什么也做不成。”尚金锁介绍,早在1991年,柏粮就成立了信息部,建立了从国家有关部委到基层库站的纵向信息网和包括300多家客户在内的横向信息网,与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中华粮网等多家信息单位联网,广、阔、细、快地搜集政治、经济、社会、气象等领域可能对粮食市场产生影响的信息。定期召开市场分析会,及时发布“市场天气预报”。“头脑中经常有一张‘市场晴雨表’,各项决策的预判性和准确性就有了保障。”
行动快。兵贵神速。2015年,国内粮食市场出现波动。柏粮凭着多年经验和市场洞察力,分析得出结论,玉米价格将要出现大幅下跌。 “我们当机立断,抛售库存,6—8月两个多月时间,将30万吨库存玉米销完清仓。回头看,假如当时反应慢半拍,就可能造成上亿元的损失。”尚金锁回 忆说。
信誉好。“1987年,我刚刚当上粮库主任,就提出‘经商如做人,诚信为本’,并且牵头制订了12章86条《诚信经营守则》,把诚实守信的道德要求纳入企业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之中,一以贯之30多年,做到对国家、农民、客户、职工、银行‘五讲’诚信,铸就‘人人讲诚信、事事讲诚信、时时讲诚信’的金字招牌。”尚金锁介绍说。柏粮始终坚持“五不销”:超水杂不销、虫粮不销、质次不销、破包漏袋不销、不符合合同要求不销。国家规定,发运粮食麻袋口缝9—11针,柏粮规定,必须缝11—13针;怕中途脱秤,每袋粮食还要多装一点儿。一个麻袋多缝两针,算不了什么,可是千万个麻袋就是一个天文数字;每个麻袋多装一点儿,也不算什么,可是一年下来,就是上百吨的粮食。但是为了“诚信”二字,柏粮一直坚决执行着这些“超标”规定,靠诚信赢得了信誉和口碑,做到了收购有粮源、贷款有支持、销售有市场,将诚实守信的无形资产真正转化成了实实在在的企业效益。当粮食企业普遍面临贷款难的时候,柏粮从来没有因为资金发过愁。1994年柏乡县农发行成立以来,柏粮累计贷款100多亿元,每笔贷款到期都做到了本息双结零,没有挪用过一分钱,也没有发生过一次欠息欠贷,更没有一笔呆账坏账。柏粮用多少钱,农发行给多少钱,何时用、何时给,全部是信誉贷款。
防风险。2015年,一位省领导到柏粮调研时问尚金锁连续20多年盈利到底有什么真经,他说:“真经不敢说,体会倒有一点儿。搞经营,谁都想赚钱,我们也不例外。但是,我们首先研究的是怎么规避风险不赔钱。把风险研究透了、规避好了,才能真正赚到钱。”这位省领导说:“老尚研究到根儿上了。他逆向思维,所以他赚钱。这就是真经。”
企业是社会的“打工仔”
几十年来,尚金锁在帮助农民种好粮、管好粮、卖好粮上倾注了大量心血和精力。他说:“企业不是赚钱的机器,而是社会的‘打工仔’,要为社会做点事。我们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农民当亲人,主动把柏粮的服务范围延伸到农民种粮、存粮、卖粮的全过程,真心实意为农民群众谋利。”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倒计时”,尚金锁带领柏粮积极投身于脱贫攻坚的战场。从2015年起,积极协调资金帮助柏乡县贫困村北大江村搞特色农业,确定了“支部+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富民新模式,引导乡亲们成立了奶牛专业合作社、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等,用合作社的“大手”拉起贫困人口的“小手”,共同脱贫致富奔小康。柏乡县委县政府将北大江村命名为“柏粮小镇”。新冠肺炎疫情面前,他又带领员工迅速响应、担当作为,积极交纳特殊党费,捐款购买米面油等生活保障物资送到抗疫一线,还出资为全县4089名抗疫一线人员购买抗疫情专属保险;主动申请复工向市场供应小麦2亿多斤,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40多年来,柏粮从农民不断变化的需求入手,倾情服务,全力奉献,父老乡亲也同样用真情回报柏粮,为柏粮改革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1998—2006年,粮库分批征地400多亩进行扩建,征地涉及临城、柏乡2个县、4个村、2家企业、800多户村民。在征地拆迁过程中,没有一个人出难题,每次都只用两三天时间就全部顺利签完合同。
尚金锁说:“我们柏粮直接和老百姓打交道,农民兄弟信任、支持,我们的发展才有保障,工作才有依靠。我们对农民兄弟有多好,他们就会对我们有多好。”
情牵“三农” 心系粮食安全
尚金锁当选全国人大代表24年来,时刻牢记肩上的责任重大,尽职尽责尽力,忠诚履行代表职责,领衔起草建议200多件,100%得到了答复,很多得到了采纳和落实。他长期关注“三农”和粮食安全问题,积极建言献策。他提出设立农民节的建议被采纳,全国农民在2018年9月23日欢庆第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从2018年开始,他连续4年提交加快制定粮食安全保障法的建议,粮食安全保障法列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一类项目,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粮食安全保障立法进程”,202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指出今年将制定粮食安全保障法。他说:“洪范八政,食为政首。粮食安全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是国家发展的‘定海神针’,是维系社会稳定的‘压舱石’,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如此严重,但我国社会始终保持稳定,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稳定供给功不可没。而这与国家对粮食安全的财政支持政策是分不开的。‘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8年聚焦‘三农’问题,各级财政把‘三农’作为优先保障领域,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实施良种工程、粮食安全保障调控和应急设施等重点项目。今年以来,财政部进一步完善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启动实施新一轮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重点支持储备粮仓储物流设施项目,下达农田建设补助资金、自然灾害救灾资金、农业生产和水利救灾资金等,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撑。建议财政今后继续在保护粮食生产能力、完善粮食流通设施、保护种粮农民积极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尚金锁对财政粮食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也寄予了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