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两会之声 | 专访全国人大代表 、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关礼:强化财政担当 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2021-05-20



 强化财政担当  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002.png

“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面临一系列新机遇新挑战。财政工作必须牢牢把握新发展阶段这个关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力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为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贡献财政力量。


“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面临一系列新机遇新挑战。财政工作必须牢牢把握新发展阶段这个关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力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为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贡献财政力量。

更加注重加强政治引领,提升服务大局水平


新时代的财政工作必须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首要原则,充分贯彻“财要服务于政”的理念,把讲政治贯穿于谋划推进财政改革发展的始终,紧跟党中央决策部署,充分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坚持把“两个维护”作为财政工作最大的政治,聚焦财政主责主业,对标对表中央和自治区重大战略部署,找准工作的切入点、着力点,在研究政策、安排资金、完善制度、推进工作、深化改革中,“以政领财、财为政行”,坚持自觉站在政治上审视和谋划财政工作,从全局上想问题、筹资金、出政策,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更好地履行财政使命担当,确保中央和自治区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更加注重推进持续发展,提高财政统筹保障能力


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不断夯实财源建设,提升财政收入质量,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财政收支平稳健康运行,实现财政可持续发展。健全财源培育激励政策体系,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充分挖掘收入增长潜力,不断壮大财政综合实力。加强财政资源统筹,集中财力办大事,增强重大战略任务的财力保障。把政府各类收入按规定全面纳入预算,实现政策集成和资金协同,并从更长周期、更广范围谋划政策和预算安排,强化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完善跨周期预算平衡机制,提高财政资源跨周期配置效率。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把过紧日子作为长期方针政策,建立能增能减、有保有压的预算分配机制,健全约束有力、纠偏及时的预算执行机制,压实预算单位厉行节约主体责任,形成过紧日子的长效机制。


更加注重提升发展质量,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持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方面,充分发挥财政的逆周期调节作用和结构性调控优势,着力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突出困难和瓶颈,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注重双向发力,把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结合起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坚持公共财政属性,有效发挥财政资金政策的杠杆撬动作用,激发社会资本投资活力,引导社会资本积极投入民生项目。持续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效,把更多的资源让渡给市场主体,有效发挥减税降费稳定和引导市场预期的政策效应,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内生动力。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探索建立财政资金管理的“负面清单”,坚决退出一般竞争性领域,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战略,有效发挥财政政策在宏观经济运行治理中的作用,研究支持优化升级生产、分配、流通、消费体系的财税举措,支持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推动产业链优化升级、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支持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形成财政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体制机制。


更加注重保障改善民生,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群众最关切的实际问题,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全力支持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让老百姓更多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坚持尽力而为,聚焦难点堵点痛点,紧扣短板弱项,进一步履行好收入分配调节职能,统筹财力支持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着力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积极推进“健康广西”行动,加大基本住房保障力度,努力增进民生福祉。同时,要坚持量力而行,确保民生支出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与财力状况相匹配,避免盲目出台过高承诺、过度福利化民生支出政策,切实增强民生政策的可持续性。注重引导激励,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增加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创新,加快建立现代财税体制


紧盯加快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目标,统筹兼顾、持续发力,不断深化改革创新,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财政动力。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着力在挖掘潜力、规范管理、提高效率、释放活力上下更大功夫,更好地贯彻重大战略和体现政策导向。进一步完善财政体制改革,着力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自治区以下财政关系,推动形成稳定的各级政府事权、支出责任和财力相适应的制度,充分调动各级政府的积极性。进一步深化税制改革,优化税制结构,同时提高税收征管效能,健全地方税体系、直接税体系,充分发挥税收促进高质量发展、社会公平、市场统一的功能作用。进一步创新财政投入方式,加强财政与金融的统筹联动,依法依规运用政府性投资基金、融资担保、PPP等政策工具,增强政策举措的灵活性、协调性、配套性,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


更加注重实施全程监督,不断提升依法理财水平


加大财政监督管理力度,充分发挥财政监督推动财税改革、规范财政管理、防范财政风险、严肃财经纪律等方面保障作用,构建高效的资金管理机制。围绕财税政策执行、预算管理、国有资产、政府债务、政府采购等方面加强财政监督,确保资金规范安全高效使用。强化监督成果应用,建立完善检查结果与预算资金分配挂钩机制,严格追究责任,建立负面清单制度,加强对失信失范行为的惩戒力度。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围绕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快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强化财政投资评审,建立评审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挂钩机制。加快建立现代财政法律制度体系,大力推进法治财政建设,规范财政权力运行,强化财政核心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把财经纪律挺在财政财务工作前面,让财政资金在阳光下运行。


更加注重树牢底线思维,不断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风险意识,树牢底线思维,注重堵漏洞、强弱项,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维护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防控政府债务风险,健全规范、透明、安全、高效的政府举债融资机制,抓实化解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严禁通过新增隐性债务上新项目、铺新摊子,防止为解决短期问题留下后遗症。防范库款风险,切实压降财政暂付款规模,确保库款规模回归合理区间,强化对年度预算支出的资金保障力度。防范“三保”风险,压实基层主体责任,加大财力下沉力度,强化跟踪监控预警,确保基层财政健康平稳运行。防范社保基金风险,完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制度,加强运行动态监控,健全可持续保障机制。同时,要密切关注其他重大风险,及时提出意见建议,防止向财政转移集聚。



责任编辑:李烝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