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两会之声 | 全国政协常委张连起:如何看积极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更可持续

2021-03-10



如何看积极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更可持续

微信图片_20210310154247.png


2020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财政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服务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以资金直达机制丰富了“精准滴灌”的工具箱。助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特别是聚焦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财政运行好于预期,不平凡之年交出非凡答卷。


2021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


“提质增效”:主要从优化结构和加强管理发力,进一步完善政策实施机制,切实提升政策效能和资金效益。主要是继续坚持助企利民资金“一竿子插到底”的做法,建立实施常态化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提高财政支出效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在及时、精准、直接、有效上下大功夫,更好发挥积极财政政策效能。同时,进一步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在预算编制、执行中厉行勤俭节约,推进党政机关过紧日子。深入挖掘节支潜力,加大重点领域和刚性支出保障力度。进一步压减一般性支出,把更多宝贵的财政资源用于改善基本民生和支持市场主体发展。


“更可持续”:主要从支出规模和政策力度着眼,统筹发展和安全,为应对新的风险挑战预留政策空间。合理确定赤字率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保持适度支出强度。加大预算统筹力度,大力盘活存量资金,增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助力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

合理安排赤字率、债务规模


去年突起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属于“非常时期”,财政部门在应对危机、支持复工复产和经济恢复过程中,采用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是及时而精准的。去年三、四季度后,财政收支矛盾出现向好势头,这为今年积极财政政策进行微调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继续积极,但侧重于提质增效、更可持续,是在疫情影响远未完全消除情况下适应扩大内需、满足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需要。去年赤字率安排到3.6%以上,是阶段性的,今年调整安排为3.2%左右,也是适应和服务“十四五”开局起步的需要。


赤字率安排和债务规模既体现财政政策的“积极”,又要兼顾“可持续”。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第一,财政政策的“积极”仍然是总体方向和框架,其代表性的特征是赤字率应保持一定水平。第二,确定适当的赤字率水平,要从财政可持续性视角和防范风险的谨慎性考虑。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赤字率指标的安排,既不需要非常时期的3.6%以上水平,又要释放积极的信号,同时为防范经济下行风险预留政策空间。这一赤字率能够保证我国财政扩张是在安全线之内,带有财政可持续的考虑。第三,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多承担支持科技创新、优化结构、促进内需等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保持在3.65万亿元,着力解决“钱从哪里来、用到哪里去”的现实问题。


图片
保持财政政策连续性、稳定性、有效性


当前我国经济呈现稳定恢复增长态势,但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仍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一些行业仍在消化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经济稳定恢复的基础还不牢固。经此大疫,我国经济恢复元气和活力需要一个过程,财政收支的“紧平衡”状态也将持续较长时间。2021年保持财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不搞急转弯,见到新气象,推动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一方面合理安排赤字、债务及支出政策,保持适度支出强度,增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把握好政策时度效,另一方面要在促进国家战略科技能力、推进科技创新、扩大内需、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调节收入分配上主动作为,以政府过紧日子换取市场主体过“稳日子”、老百姓过“好日子”。具体而言:


一是进一步完善减税降费政策。持续深化增值税改革、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等制度性减税降费效应,继续执行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二是注重阶段性政策与制度性安排相结合,减税降费与完善税制相结合,惠企利民与增强财政可持续能力相结合。巩固和完善“一竿子插到底”的资金直达机制成效,加大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中央调剂和补助力度。


三是确保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着力优化减税降费落实机制,加强部门协同配合,推进减税降费信息共享,密切关注各行业税负变化,跟踪做好效果监测和分析研判,及时研究解决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大宣传和政策解读力度,提高纳税人和缴费人政策知晓度,帮助企业用足用好政策。持续优化纳税服务,简便办税程序,完善具体服务措施,畅通减税降费“最后一公里”。


四是防止对冲弱化减税降费政策红利。严格依法依规征收税费,加大各类违规涉企收费整治力度,严肃查处政策不落实、增加企业负担、损害群众利益等问题,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五是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适当放宽发行时间限制,合理扩大使用范围,提高债券资金使用绩效。债券资金重点用于补齐农业农村、生态环保、物资储备、防灾减灾、民生保障等领域短板,推进“两新一重”等重大工程建设。优先支持在建工程后续融资,避免“钱等项目”。


图片
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防范涉及财政领域的重大风险


财政是发展和安全的基础和保障,要做到财政自身安全,关键是给地方政府债务戴上“紧箍咒”。补短板、强弱项、堵漏洞,完善常态化监控机制,不给通过新增隐性债务上新项目以可能的空间。硬化预算约束,全面加强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和预算评审。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等必须审慎合规经营,严禁向地方政府违规提供融资或配合地方政府变相举债。清理规范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剥离其政府融资职能。健全市场化、法治化的债务违约处置机制,坚决防止风险累积形成系统性风险。加强督查审计问责,严格落实政府举债终身问责制和债务问题倒查机制。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