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张连起:积极的财政政策助力“六保”

2021-01-08

4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六稳”之后首次提出“六保”,对于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稳住经济基本盘,兜牢民生底线,把握发展主动权,尽快恢复中国经济活力,决胜脱贫攻坚、决战全面小康具有重要指引作用。

这就要求我们在坚定信心的同时,决不能掉以轻心。在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内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

受经济下行和新冠疫情叠加影响,加之经济结构不合理、新旧动能转换慢等影响,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困难,即“三保”问题。在财政运行上表现为“减收增支”明显,一些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方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面对财政收支矛盾,一方面要抓紧恢复经济社会正常秩序;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过紧日子势在必行。要强化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用政府过紧日子换取市场主体和老百姓过好日子。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既要完成“三保”任务,又要助力“六保”。“六保”是经济领域的底线思维、底线管理,是未来较长时间做足思想准备和政策准备的施策方向。

作为“六保”中的“首保”,保居民就业就是保民生、就是稳经济。要把保居民就业放到第一优先位置。可以说,这也是考察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指标。

保基本民生。居民有工作才有收入,也才有消费,经济复苏才有“底盘”。对低收入群体特别是困难群体加大保障力度十分紧要。要完善社会保障,做好低保工作。及时发放临时价格补贴,给困难群众提供公益性岗位或以工代赈,兜牢民生底线。

保市场主体,意味着要保持帮扶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政策的精准有效性。加快落实减税降费、降低融资成本、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降低房租等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要千方百计为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纾困解忧,通过保市场主体稳就业。与此同时,加大对重点行业的帮扶,如出口导向的制造业。

保粮食能源安全,就是保物价。虽然总体上看粮食不存在安全问题,但大豆等饲料材料的进口需求依然较大,猪肉价格还没完全稳定。一些主要经济体的粮食出口因物流受限,对粮食期货价格可能形成干扰。而国际石油价格冲突未到结束时,也可能酿成新的地缘政治事件。因此,对于粮食和能源失控必须要有底线预期,以免影响宏观调控效果。

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这不仅强调对外部环境变化未雨绸缪,也预示着对内部产业链供应链协调的新部署。经此一疫,一些主要经济体从医疗物资的短缺开始“反思”所谓产业短板,已有重新打造自主产业链的行动。对此,我们既需要努力维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同时也要加大国内创新的力度,提高国内产品的替代率。着手调整产业链供应链布局,加快数字化升级。特别是外贸导向型的产业链,要融入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数字化转型、核心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

保基层运转,就是保证基层社会稳定。受疫情影响,财政收入普遍出现下滑,刚性支出压力加大。要通过加大转移支付、适当增加赤字率、发行抗疫特别国债、加大地方专项债规模等,解决“钱从哪里来、花到哪里去”的问题。

今后一段时间,财政减收增支压力将持续存在,财政运行处于“紧平衡”状态。为此,要严格控制政府开支,把资金充分用于兜牢底线和复苏经济上。要把党中央作出的一系列工作部署落实落细,因地制宜、因疫施策,助力做好“六保”工作。

积极的财政政策发力正当时!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