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刘小兵:如何让政府真正过紧日子

2021-01-08

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人大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在今年国务院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明确提出,“各级政府必须真正过紧日子,中央政府要带头,中央本级支出安排负增长,其中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

党和政府提出要过紧日子,表明了党和政府“刀刃向内”的决心与勇气,体现了党的十九大“为人民谋幸福”的精神。但是政府部门过紧日子不是被动应对之举和短期的应急措施,而应是一项规范化、常态化的方针政策。要切实贯彻落实“真正过紧日子”的要求,实现让“老百姓过好日子”的目的,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政府是不是在过紧日子,不能政府自己说了算,而要老百姓说了算。但老百姓怎么知道政府过的是什么日子呢?唯有将政府的“日常开销”向老百姓公开方能实现。这里的日常开销不仅仅是所谓的“三公”经费、“行政经费”,还应包括且应重点包括“项目经费”。含“三公”经费在内的“行政经费”经过多年的压缩,再进行压缩的空间可能不大了。今年预算草案显示,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中央本级支出才下降了0.2%,就印证了这点。要让政府过紧日子,唯有将平均占财政总支出60%以上的项目经费公开,把那些形象工程项目、非急需项目、可有可无项目通过社会公众的目光甄别出来,切断项目经费“补贴”行政经费的渠道。因为,那些形象工程项目、非急需项目、可有可无项目由于不产生实际效果,无法准确判断其资金使用的绩效,极易变成“补贴”行政经费不足的途径和滋生腐败的土壤。另外,只有公开了项目支出才能判断各部门做的事情有没有真正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部署。

其次,为了让老百姓能够根据政府公开的信息作出判断,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使它从广度上可以全面反映出政府的所作所为,从深度上能够反映出资金的最终去向。

第三,我们在财政信息公开方面作了很多工作,有了很大的进步,但相对于“保障人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要及时“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抓紧制定《信息公开法》和《财政法》,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为贯彻落实“政府过紧日子”的要求提供法律制度保障。

“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我们必须真正领会“不忘初心”的深刻含义,响应总书记“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号召,在尊重人民为自己谋幸福的权利的基础上,有所为有所不为,提高财政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充分发挥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作用,将钱用在“刀刃”上,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为“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  张蕊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