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财政局不断改革创新,坚持标本兼治,通过实施改革资产资金管理方式、完善财政经费保障制度、健全财政财务监管机制三项措施,初步构建起防治“小金库”的长效机制,有效解决了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私设“小金库”问题。2009年以来,夷陵在全区行政事业单位中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中,自查自清“小金库”2个,注销银行账户2个,收缴资金2.63万元;举报“小金库”4起,查实处理“小金库”1个,注销银行账户2个,收缴资金1.2万元,处理相关责任人3人。
1.改革资产资金管理方式,截断“小金库”资金来源
一是改革国有资产的管理办法。2009年,夷陵区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实行了“五统一、三结合、两集中”管理,即统一经营收益、统一合同监管、统一产权管理、统一配置标准、统一处置行为;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政府采购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资产产权向政府集中,资产收益向专户集中。清理近三年来的出租协议450份,签订出租出借合同365份,纠正违纪合同8份,2009年共收取租金收入580万元,入库率达100%。对长期闲置、低效运转的国有资产由财政部门收回集中处置或统一调剂使用。2008年,采用公开竞价的方式,处理旧公务用车12辆,收益19.11万元,比评估价格增收30%以上。依据行政事业单位清产核资的数据,建立了资产信息管理系统,摸清了存量,实现了资产从“进口”到“出口”全程动态监管。
二是健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取消了预算单位的实有账户,开设单位零余额账户,用于办理单位日常转账结算和提取现金等财政授权支付业务;对有特殊业务需要,经批准后开设的特设专户,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两年来,先后组织对区财政局17个内部股室、12个乡镇财政所、开发区财政局和所有预算单位各类银行账户的清理,共清查银行账户508个、资金38亿元,取消和归并银行账户26个。
三是创新实时在线资金监管平台。2008年,建立了覆盖全区所有预算单位的财政联网审计系统,将财政国库支付系统与审计部门、财政监督检查部门进行联网,监管部门可随时查询部门预算中每一笔国库资金集中支付的数据信息,进行实时监督,提高了财政开支的透明度,有效防范“小金库”等违纪问题的发生。同时,建立了“小金库”举报奖励制度,对外公布了举报电话、开通了网上举报信箱。
2.完善财政经费保障制度,遏制“小金库”趋利行为
一是实行公务员岗位津贴补贴和工资统发制度,实现同工同酬和福利均等。从2007年开始,按照规范化、标准化、公开化原则,对全区公务员的津贴补贴和义务教育教师的绩效工资进行了统一和规范,各单位自行发放的补贴项目一律取消,由财政统一标准发放。建立健全了全区工资统发数据库,加强对数据的维护和管理,对社保费、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等统一标准、基数、代扣代缴,公职人员工资按月由国库直达个人账户。这些改革不仅从制度上保证了不同部门之间利益分配的平衡,而且将部门领导从过去自行创收搞福利的巨大压力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抓业务。
二是不断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缩小地方之间财政保障水平的差距。针对区内各地经济发展差异大、财政保障能力不均衡、一些乡镇为保证干部收入而私设“小金库”搞创收的问题,夷陵区在设计第七轮乡镇财政体制时,建立均衡性转移支付机制,在体制执行期间,对收入减少或收入增长低于支出增长,致使财力不能保证核定标准支出的财政困难乡镇,由区财政按差额100%给予转移支付补助,以保证地方政府机构正常运转和社会稳定。2008年,又建立了激励性转移支付机制,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超过全区平均增幅的给予一定奖励,充分调动欠发达地方发展经济、壮大财力的积极性,提高了基层单位运转的财力保障水平。
三是全面推行部门预算制度,保障机构运转经费正常需要。近年来,夷陵区不断完善部门预算编制,规范了“二上二下”编制程序,建立了“三审一追究”的编审制度。统一使用e财软件编制部门预算,基本预算与项目预算同步编制、同步报审。建立了完整准确的机构、人员等信息库,制定科学的定员定额标准,对政法部门及义务教育学校实行收支脱钩,执行省定公用经费标准;对其他部门不断调整公用经费项目和定额标准,依据物价水平和财力增长状况一年一确定,确保公用经费逐年增长。公用经费最低保障机制的建立,有效防止了部门之间公用经费分配不均,彻底打消了一些单位为弥补经费不足而设立“小金库”的念头。
3.健全财政财务监管机制,巩固“小金库”治理成果
一是加强收费项目管理。对全区执收单位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结合年审进行全面清理和修正,建立电子化管理台账。坚持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对全区行政事业性收费的专项检查。2009年,夷陵区财政、物价部门针对减少的100个收费项目开展了专项检查,共检查收费项目131项(次),涉及金额483万元,对33项(次)超标准收费、17项(次)无依据收费进行了整改和处理。通过清理审验,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办理《收费许可证》134个,核准的收费项目有202项。对所有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各执收单位均通过公开栏、网络、视频等长期公开。
二是加强财政票据管理。对申请使用财政票据的单位按审批程序核准其用票资格,核发《票据领购证》,实行凭证领票。票据缴销时严格审核,做到票款同步、以票控款、以款定票、缴旧领新,分单位建立票据审核台账,未经审核的票据不准缴销。实行票据结算制度,年度终了将发放的票据全部收回,进行审核和缴销,缴销后已填开的票据结存数为零。2009年,共审核发放财政票据129万份,收回101万份,上缴财政专户(国库)资金4.86亿元,对10家乡镇卫生院、房管局自印、自购票据和2个单位票据丢失的问题进行了查处。
三是加强“收支两条线”管理。不断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实现所有的非税收入全部由银行代收,通过财政代收户开据电脑票据,按资金性质分别缴入区级国库和财政专户;非税资金拨付坚持“一条渠道流水”,并严格执行“指标—计划—支付—清算”拨付流程,采取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方式,将资金支付到最终的商品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推行公务定点接待和公务卡结算制度,防止公务消费中套取现金私设“小金库”问题的发生。目前,全区已办理公务卡846张,累计刷卡结算2347笔,金额492万元。财
责任编辑 周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