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晋祠人民公社是由原来4个乡,78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組成的。全社共有15,807戶;70,022人,其中农业人口52,231人,非农业人口17,791人;耕地面积为108,313亩。主要农作物有稻谷、小麦和其它大秋作物,蔬菜、蘆葦和其它經济作物也很多,另外还有一些林业、牧畜业和漁业,可称为农、林、牧、副、漁样样齐全。在工业方面,由于临沿山区,矿产資源丰富,給大办工业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物質条件。自党中央提出中央工业与地方工业同时幷举的方針后,社办工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地发展了起来。截至目前統計,共有大小工矿企业31个,主要产品有煤、鉄、石膏、黑白矾、造紙、制砖、化肥、农具修配、面粉加工等輕重工业产品。据据1959年初步安排,工业产値为500余万元'約占工农业总产值的28%,比上年增加了2.3倍。
自去年建社以来,公社的摊子大了,情况也复杂了,不仅有农业,有工业,而且还有文敎卫生社会福利等事业。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大力貫彻“两放、三統、一包”的方針,摸淸家底,澄清資金,建立健全財务制度,搞好公社本身的积累和分配,按时足額地完成上交国家財政收入任务,以巩固公社和促进工农业生产的更大跃进,是我們財务部門急需解决的問題,也是应当由我們負担起来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务。但是,这时財务管理机构刚刚建立,人員还朱配备齐全,业务上又生疏,要做到这一点应当从那里着手呢?經过討論研究,决定在淸理原来农业社財产的基础上,在制訂財务管理办法的同时,首先应当是編好公社1959年的財务收支計划,以便摸清資产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在編造1959年財务收支計划工作中,一开始就遇到了許多困难。第一,公社成立不久,主管生产的农业部、工业部,以及各事业单位,还不能全面地提出全年的生产計划来;再加缺乏系統性的开支标准定額資料,在收支方面都沒有足够的核算依据;第二,財务人員业务上不熟悉。但是,这些困难幷沒有把我們吓倒。我們依靠了党,把当前的財务情况和編制財务計划的重要性,及时向党委作了汇报,取得了党委的重視与支持,如党委書記李杰同志虽在百忙工作中,抽出时間对工作进行領导,幷通知各所属单位提供核算資料,使工作順利进展。同时,我們依靠群众,鼔足了干劲,深入到各耕作区、厂、矿、学校、保健站等基层单位,收集資料,采取了“边收集資料,边核算定額,边編造,边修訂”的办法,就基本上克服了上述困难。
在具体編制的过程中,对于收入計划,我們先是根据公社提出的生产規划,主动地和各主管部門,核对了各項主要生产指标,看是不是符合实际和有沒有保守和不稳妥的情况。例如在核算农业收入时,主管部門提供的稻田产量,平均亩产为3,000斤,我們考虑,1959年的农业生产肯定是要比1958年有更大的跃进的,但1958年每亩稻田的实际产量,平均为1,100余斤,1959年的平均亩产量会不会比1958年增加两倍呢?这項生产指标訂得是否可靠,涉及到公社的收入問題,也涉及到积累和分配問題。因此,經我們向党委汇报后,通过細致核算,提出增产措施,反复研究,将稻田生产指标修改为平均亩产量2,000斤。又如在农业收入中,副产品的高梁杆收入漏列,瓜类产量指标訂得較低,也分別进行了調整。經过这样的核对,使收入計划基本上接近了实际。在核算工业收入时,一方面按照整个公社的劳动力調配情况,考虑1959年工业发展速度,另一方面,还恊同工业部、銀行为社办各厂矿,确定了生产任务,核定了利潤和流动資金定額,这也为工业生产的順利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編制支出計划方面,我們对生产費用和管理費用,是采取了分項計算,分別对待的方法的。主动地深入到各个有代表性的生产队、学校、保健站等单位,收集了历年来各項費用开支資料,分項分类,分別核算,求出平均定額。例如农业支出的主要項目,如种籽、肥料等,我們是分別水地、旱地、山地和稻田区,蔬菜区等不同类型,分別計算出各类田地每亩需用种籽多少,肥料多少,耕畜飼料多少,然后求出一个平均定額来綜合計算的。对农业支出的小型开支,或固定性支出,是按定額包干、平均計算的,但在制訂定額时,也考虑到去今两年的不同开支情况。如小型农具購置费,依据典型調查,1958年实际耗用情况是,平均每亩为1角左右,但这一年小型农具是由社員自备的,1959年要改由公社供給,所以,1959年的定額就确定为每亩平均2角。对行政管理費及文敎卫生事业支出,是依据人員編制及事业发展計划,統一計算,分別确定的。其中国家下放行政管理人員及文敎卫生事业人員的办公費、业务費,仍按照国家开支的規定核定;社办事业和非国家編制的管理費用,依据实际情况,采取按人数定額包干或按单位定額包干的办法,比如我社每个生产队有一个俱乐部,其开支是按每个俱乐部每年120元补助的;每个生产队設有两个保健員,其开支除保健員的供給和工資按公社統一規定外,每个队每年补助医葯补助費60元。
通过了財务計划的編造,初步掌握了全公社的資金家底和收支全貌。根据測算結果,全社1959年各項收入(包括工业产値)总額为2,300余万元,比1958年增加将近三倍。支出方面,生产費用占总收入的30%,对于积累和分配的初步意見是:上交国家財政收入的包干任务,約占总收入的9%左右,社員工資和供給生活費,在1958年每人平均83元基础上,增加15%計算,占总收入的22%,其余为公社的公共积累,約占总收入的39%。財务計划作了这样的全面安排,这就便于公社領导規划資金使用,起到了財务促进生产、指导生产的参謀作用。誠如公社党委書記李杰同志說:“經过这次核算,使我們心中初步有数了。”其次是为国家財政收入包干任务提供了核算依据,幷便于进一步分析国家、公社积累和社員消費等三方面的关系。
最后我們認为人民公社財务計划的編造,是一項新的細致复杂的工作,整个編造过程是在摸索和学习的过程,我們这次編造的計划,不論是計算方法上,編制依据上,还存在着很大缺点,需要再加研究和修訂,以便进一步提高計划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