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修订征文26 | 关于修订完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若干思考
2020-03-16
作者:燕东升 | 中国美术馆党委书记
内容摘编
近年来,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理念的不断强化,各项财政改革措施逐步细化到位,在这一新形势、新背景下,《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以下简称《规则》)以对现实工作的指导中出现了一些不适应的情况。结合实际工作及今后财务管理工作发展的态势,笔者拟从以下几方面就修订完善《规则》提出的一些思考。
一、修改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原则、主要任务
(一)进一步强调业务工作与财务工作的融合理念
建议修订完善《规则》时,进一步强调业财融合理念,强调流程管理和业务协调,保证中央和地方一盘棋、机关和直属单位一盘棋、单位内部一盘棋,将财务工作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发挥好综合协调作用,由财务部门会同业务部门共同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二)进一步强调“大财务”的工作格局
建议修订完善《规则》时,对建立大财务的工作格局要有原则性的论述,以保证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界面责任清晰明确,保证工作首尾连贯,纵横配合衔接,实现财务资源共建共享,财务信息互联互通,形成财务管理工作的合力。
(三)强调围绕单位职能、事业发展规划开展财务管理工作
建议修订完善《规则》时,结合事业单位改革的现实需求和相关政策,进一步强调事业单位的公益属性,明确增加“紧密围绕单位职能、事业发展规划,结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际,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并严格把控财务管理活动目标、任务,严格限定相应的投资、经营行为”的要求。
(四)强调财务管理工作进一步引入绩效评价的理念
建议修订完善《规则》时,适度增加对于绩效评价工作的论述,同时按照新的要求强调“全面实施绩效评价”,并提出“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着力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的要求。
(五)强调财务管理工作体现人才至上的理念
建议在国家层面出台相应规定,如各单位要严格财会人员入职资质管理,倡导规模较大的事业单位设立总会计师等。同时,建议修订完善《规则》时,可对财务人员的资质要求提出相应的、原则性的表述。
二、结合新《预算法》对预算管理部分进行调整
(一)关于预算核定建议权问题
近年来财政部稳步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在预算管理方面积极采取“简政放权”措施,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建议修订《规则》时,将此做法在预算编制章节中相应予以反映。
(二)关于预算核定模式问题
建议在预算核定方面试行零基预算的核定模式,以充分体现市场经济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要求,体现决策程序科学化、民主化的要求。如试行效果不错且时机成熟,建议修订《规则》时,适时考虑将此做法在预算编制章节中相应予以反映。
(三)关于事业单位人员经费挤占公用经费的问题
实际工作中,预算安排多存在“养事业不养人”的理念,认为安排经费就应该发展事业而非养人,因此不安排或少安排人员经费。建议在修订《规则》时适时考虑在预算编制章节中将有关保证人员经费的原则予以明确。
三、增加内控管理相关要求
(一)关于建立健全互相牵制的会计内控制度的问题
建议在修订完善《规则》时,适时考虑对单位内控制度作出要求,对建立健全互相牵制的会计内控制度予以明确。
(二)关于预算公开、财务公开的问题
自2009年3月财政部正式公布2009年中央财政预算以来,预算公开已成为常态,成为人民群众监督部门预算的有效手段。笔者认为,对于单位预算公开和财务公开的要求应在修订《规则》时明确提出。
(三)关于加强和完善财政信息化建设的问题
加强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是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的大势所趋,是提高内控监管时效和质量的必由之路。为此建议修订完善《规则》时增加对于加强财务信息化管理的要求。
四、做好与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有效衔接
新发布的政府会计准则开创性地构建了“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的会计核算模式,确立了中国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体系和报告制度发展方向,重构了政府会计规则和模式,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重大创新和突破。
为此,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要熟悉并树立起权责发生制理念,掌握好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收入确认、费用归集和分摊等会计处理方法,确保平行记账工作到位,确保做好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在本单位的顺利实施,包括文物文化资产计价及其他按照名义金额计量的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的确认、按合同完成进度确认事业收入等,都将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理念和会计职业判断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建议修订完善《规则》时,根据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要求和财务管理发展的新情况予以进一步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