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我们的老社长—— “老钱”

作者: 曹泽
来源: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1/12/30

11111.jpg

1996年2月,钱度龄老社长(左五)参加中国财政杂志社老党员座谈会。


2021年11月,中国财政杂志社成立40周年。40载悠悠岁月,伴随着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一期期杂志记录了财政财会改革发展的一个个难忘瞬间,也见证了几代人为财政财会宣传事业奉献的点点滴滴。抚今忆昔,不禁感怀万千,许许多多的人和事令人难以忘怀,特别是我们的老社长——“老钱”。

中国财政杂志社的第一任社长

随着改革开放巨幕的拉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迎来了全新的局面。为了进一步做好财政宣传工作,办好《财政》《财务与会计》两本刊物,1981年11月,财政部党组决定将两个编辑部从办公厅划分出来,成立中国财政杂志社,并确定时任副部长李朋同志分管相关工作,部办公厅副主任左春台同志兼任总编辑,部长室钱度龄同志任副社长。

新单位、新班子、新气象,杂志社有了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所有人员不以官职相称,一律以年龄长幼为区分,40岁以上称“老”,40岁以下称“小”。自此,钱度龄同志被大家尊敬地称呼为“老钱”,就这么传了下来。

怎样做好财政部党组的喉舌、宣传好党的财政方针政策,怎样传播好财政财会业务知识、服务好广大读者,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杂志社的同志们。1983年,老钱得知了人民日报社开设新闻函授学习班的消息,当即鼓励大家报名学习。为期一年的培训机会来之不易,大家都十分珍惜,怀揣着编辑出版更好刊物的美好理想,学习工作的劲头十足。

杂志社成立以前,《财政》和《财务与会计》由编辑部编辑,经办公厅核转分管副部长审阅签发后,交由财经出版社出版,邮局发行。杂志社成立后,经时任部长王丙乾同意后,社里将杂志的出版自行担负起来。但紧随而来了一个新的问题——购买纸张的资金从哪儿来。当时的杂志社手无分文,老钱当即提出向部里申请借用流动资金购买纸张,报经王部长同意,资金由行政司出借,杂志社收入订刊款后及时归还。借由这笔起步资金,社里终于顺利接手了杂志的出版工作。

随着杂志社的成立,通联工作对办好杂志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老钱积极联络各省市财政部门办公室、科研所,为加强通联工作做好准备。1984年春,杂志社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各省(区、市)通联工作会议,建议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成立通联组,进一步加强通联工作。在各级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各地纷纷建立了通联组,指定了通讯员,负责为刊物提供信息、组稿写稿,在部内各司局也确定了联络人。这些具体措施保证了刊物同各地财政部门和部内各司局联络渠道的顺畅,也保证了刊物与财政系统、财政工作的密切联系。左春台同志曾回忆:“他们(财政战线广大干部和《财政》杂志通讯员)不仅提供了大量的稿件,而且经常来信表示欢迎什么,不欢迎什么,提出改进编辑工作的种种建议,倾诉工作中遇到的酸甜苦辣。这是我们了解情况,不断改进工作的重要保障。”后期,各地通联组还为杂志社刊物征订发行工作的开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1985年1月起,杂志社的财务核算、纸张购买调运、固定资产和办公用品购置等都由部行政司交回社里自行管理。同年3月,杂志社从部办公大楼搬至翠微路,之前从未接触过的许多行政后勤工作也都要自行管理。5月,老钱任杂志社社长,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克服困难,建立并完善了一系列工作制度,加强经营管理,保证了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当年扣除工资(包括工资改革)、行政费、业务费、税金等各项开支后,全年仍有盈余17万余元。

甘为他人做嫁衣

早在财政部办公厅的时候,老钱已是部长室文件组组长,所有的上会文件都须经他审定后方可呈送部长审阅,其政策把控及业务能力、文字水平之高可见一斑。《当代中国财政》是《当代中国》系列丛书中重要的一卷,1979年,编写组从各单位抽调人员组建编委会,老钱成为其中一员。在编审稿件期间,老钱对文字把关之严、标准之高是大家有目共睹的。1980年,老钱为《人民日报》起草社论《量力而行的指导思想十分重要》,获该报新闻、社论年度评选头等奖。在老钱的带领下,从实际出发想问题、办事情、订计划,循序渐进的思想始终贯穿于杂志社的各项工作,从谋划杂志社工作全局到杂志社编辑、经营、管理等各项具体工作都延续着实事求是的作风。自1985年起,杂志社不断改进文风和刊物版式设计,封面改为彩色印刷,版式进行了美化调整,并进一步精简文章题目,在充实刊物内容、提高质量上也做了许多改进。 

1987年8月,因工作需要,老钱任杂志社总编辑。对编辑工作,从宣传策划、约组稿件到稿件审核都提出明确要求;对稿件审核严把质量关,字斟句酌的同时坚持保留作者文风;自己审改稿件的经验、心得,老钱也对大家倾囊相受,经常在审核稿子过程中针对编辑人员改动的内容询问修改缘由,提出指导意见,帮助编辑人员增强业务技能。

1992年5月,老钱离休了。没多久又被返聘回杂志社,任《中国财政年鉴》编委会副主任兼总编辑。彼时年鉴编辑部刚成立,年鉴内容结构、文章体例、版式等都未明确,老钱便邀请业内专家、退休司局长来社里进行培训讲座,组织制定年鉴编写大纲及相关工作制度。如建立年鉴会审制度,邀请专家参加会审,以严谨细致的工作保证年鉴的编辑质量。 

在年鉴编辑部的日子里,老钱强调传帮带的重要性,鼓励以老带新,并以身作则,指导年轻同志开展工作,一直工作到70多岁才完全退休。之后他仍不忘发挥余热,每年社里组织的重阳节老干部座谈会都有老钱的身影,对于后辈的指导、帮助也从未间断。

审慎严谨,文雅谦和

在后辈与下属的印象中,老钱是一个审慎严谨与文雅谦和并存的人,对于工作用心细致、待人处事亲切随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很多人。

时任《财务与会计》编辑部编辑董红英回忆说,老钱对于青年编辑的指导与帮助更多地是以讲故事的方式呈现,谈工作、提要求的同时也考虑到青年编辑的心理感受。在准备采访过程中,从行程安排,到与地方财政部门领导同事相处,从生活习惯到各种注意事项,事无巨细,他都一一叮嘱;对于工作中没有做到位的部分,老钱更多的是提点与鼓励。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成为老钱平日里的工作主张。在时任《财政》编辑部编辑何杰平的印象中,老钱对自我的要求近乎严苛。他的耿直与“讲规矩”,有时甚至让地方接待同志犯难。有一次在安徽出差,原定两天的采访任务半天就完成了,当地顺势安排了黄山游览。几经推辞拒绝未果后,老钱不得不做了妥协:去看一下,但是当天必须返程。返程时,老钱坚决把当地准备的茶叶留在了地方。

老钱对于稿件处理的谨慎程度就更加严苛了。有一次,在阜阳采访当地财政干部先进事迹,采访结束回到社里后,就收到了一封关于采访对象的群众来信,反映相关问题。虽然经与地方部门反复确认、确定所反映内容不实,但为了避免宣传稿件出现争议,老钱主动与被采访对象沟通,征得了对方的理解后,最终还是决定稿件不予刊发。

在家人的印象中,老钱“就是一心工作,家里的事都没管过”。生活中的老钱也坚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作风:不讲究吃穿用度,但衣着一定干净整洁,办公环境总是一尘不染;为人低调,但涉及到工作相关的大事小情却无不关心关注;工作之余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看报……临离休前,曾有同事打趣他为什么不回老家浙江享清福,老钱也只是呵呵一笑:“我这个穷京官,不敢回家哟。”

在采访中,一件小事让老钱的家人至今难忘。1956年,国家实行统购统销政策的前夕,家中的棉布刚好用完了,家人想买些备用,却被提前得知消息的老钱阻止下来。

一件小事,所牵系的是一名财政干部的家国情怀。

这就是我们的老社长——钱度龄同志,大家心中永远的“老钱”。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