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郭代模:事业重于泰山

作者: 郭代模
来源: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1/12/27

image.png

中国财政杂志社原副社长  郭代模



1968年金秋时节,我毕业于湖南财院,2005年国庆退休,期间经历近两年部队再教育,三年研究生学习,工作了32年,其中一半时间是在中国财政杂志社度过的。值此中国财政杂志社建社40周年、《中国财政》创刊65周年之际,对我16年的杂志社工作略作回顾,应该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工作要干好,学问不能丢”

在我辞别财政科学研究所(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前身)之前,来到恩师许毅办公室,请他指示。许老深情地说:“我没有给你准备什么,但有十字相送:工作要干好,学问不能丢!”我回答老师:“您这是金玉良言,学生铭记于心,并付之实践。”

1990年6月16日,我在财科所常务副所长黄菊波的陪同下,来到中国财政杂志社报到。黄所长的陪同是有原因的,一是解释迟来报到的原因,二是向杂志社借人,让我回所里帮助起草一篇部领导的文章。6月19日,我正式来到杂志社,成为其中一员,并一直工作到2005年9月退休。这一干16年,这一退又是16年。

创业不易,奋斗不止

严格地说,《中国财政》(1997年之前名为《财政》)《财务与会计》(1979年创刊)两本杂志的问世,得益于毛泽东主席对30多个中央国家部委的调查研究,亦得益于财政部党组全面落实毛主席的指示,进而使我国的财政研究、财政宣传和财政出版事业得以风生水起。其中虽有坎坷,但毕竟不断成长,《中国财政》于1956年创办,且风行四海;中国财政杂志社于1981年建社,亦随之壮大。

在杂志社建社之前,两本杂志的编辑工作,隶属于财政部办公厅。作为机关刊物,两刊无疑是财政部的宣传喉舌。当时居无定所,杂志社只得打游击,靠租房办公。为了有一个稳定的办公场所,杂志社自筹资金,修建了一栋小楼,从此有了一个家的感觉,有了一个扩大发展的空间。

在杂志社工作的16年中,我真心爱社,初心不变;敬业乐群,定力不变;作为临时负责人,宠辱不变;当了顾问,站好最后一班岗的态度和精神不变。总之,尽可能修为自己、做好自己。

我到杂志社后,财科所新任所长宁学平同志曾当面对我说:他曾三次找主管领导,想把我要回去。记得王纪新同志来杂志社主管工作后,全国财政科研工作会议(实际上是三长会议,即会长、秘书长、所长会议)在贵阳市召开,我作为学会副秘书长应邀出席会议。当时,恩师许毅也找我谈话,亦有邀我回财科所工作的意思。我经考虑:纪新同志刚来,于公于私均不宜走,而应该给新任领导以积极支持。虽然杂志社、财研系统也常有动静,但我爱社初心不变。

在杂志社工作16年,我没有休过假,甚至常处于超负荷状态。既是读者,又是作者,更是编者。我上班早,下班晚,常常晚上还要加班。一次快下班时,时任编辑部主任何杰平匆匆推门而入:请郭社长加个夜班,帮助写一篇评论员文章。第二天一上班,我就把写好的稿子交到杰平手里。在社16年,由我执笔的社论、评论也有十几篇。这些社论,有针对党和国家大事、财政工作重点的,有侧重于政策宣传的,也有涉及理论探讨的,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指导性,需要理论政策上的积累和把握。对此,我较有自信。同时,除了组稿、审稿外,我还兼顾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尽可能做到两人班子,协力共事。先商量,形成共识,再上社务会决策。这些事,看起来容易,但做起来也不简单。六年间,我们做了大量工作,使杂志社得以健康运行,但还是有能力不能顾及的地方,好在同志们的觉悟很高,任劳任怨,弥补了自己心里些许的愧疚和歉意。

班子终于配齐了,由原来的两人变成五人。我成了顾问,成为新班子里一名务实的“智囊人物”。朱平壤社长有事常找我咨询,我则尽力而为。在社工作16年,我没有为自己的事跑过部里,没有为自己的“好处”放弃原则。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在部里“三讲”活动中,我的“讲政治”汇报受到好评;在机关党委的“学习园地”,我的《谈财经文章写作》,被作为专辑出版;在财政部“双优”评选中,几乎年年有我的名字出现;特别是中央八部委联合举办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纪念大会,我的一篇文章入选,为财政部、杂志社争了光。对此,我宠辱不惊,并坚持做到不问收获,只管耕耘。

几点启示,亦或希望

总的说,杂志社要追求高质量发展,就必须落实新的发展理念,将初心与使命有机结合起来,以争取更大光荣,具体说:

一是生存靠质量,要不断提高刊物质量。刊物质量是杂志社的生命所在,为此,我们曾经专题研究并作出决定。提高刊物质量,关键要抓稿源质量,抓作者群质量,对作者要抓选题质量,写作质量;其次有了好的稿子,务必要抓审稿质量,抓编辑队伍的素质;再次要抓读者反馈,请读者评刊,不断提高读者的满意度。

二是吃饭靠数量,要不断扩大刊物的发行量。为此,我们坚持开好宣传工作会,交流各地经验做法;坚持深入各地,了解实际工作情况;坚持抓好队伍建设,做好推广服务工作。两刊发行曾辉煌到80多万份。我相信,杂志社的“三刊两鉴”必将占领更大的市场,赢得更多的读者。

三是增效靠管理。质量的提高,数量的扩大,其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增效,既要以增强社会效益为主,又要增强经济效益。从增社会效益而言,主要是弘扬主旋律,发挥正能量,增强竞争力,扩大影响力,更好地服务财政改革发展,更好地服务读者;从增经济效益而言,就是创造出更多的收益,为提高职工福利提供物质保障,为杂志社的持续发展提供财力保证。

四是发展靠创新。创新的基础和前提是继承,继承的光大和提升靠创新。继承的内涵包括好的传统,好的作风,好的精神。好的传统在于忠诚事业,好的作风在于求真务实,好的精神在于艰苦创业。继承必须创新,不创新就会失去动力和活力。在杂志社工作16年,我们始终关注创新,包括刊物内容上的创新,强化了社论评论的写作;刊物形式上的创新,强化了美编美化工作;刊物推广上的创新,既巩固了队伍,又强化了走出去的联络机制。

五是关键在领导。党是领导一切的。杂志社的发展壮大,一要加强党的政治领导,切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使杂志社确保正确的发展方向;二要紧跟财政部改革发展的工作部署,牢牢把握宣传重点、要点;三要强化政治学习、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为发展凝聚力量。

最后,为祝贺《中国财政》创刊65周年,我以诗的形式写了一些心里话,并作为此文的结束语。

赶考路上砺初心

领袖调研建设道,

十大关系集大成。

指点江山换新颜,

激扬文字化龙腾。

国之大者财行政,

天人合一民为魂。

宣传阵地润甘霖,

财政刊物伴春生。

建设勃兴奠宏基,

改革潮涌致富经。

立论公正唯求实,

风行四海任纵横。

小平文章成标志,

政治敏锐护核心。

服务中心重实践,

升华理念勤耕耘。

内容形式相益彰,

红花绿叶总关情。

作者遍布九州地,

编者辛劳全在心。

莫道嫁衣难制作,

爬格苦乐理自明。

读者口碑一杆秤,

专家厚爱献雄文。

百强期刊非自夸,

字字句句见精神。

而今迈步新长征,

赶考路上砺初心。

继承创新无止境,

更上层楼万里春!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