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高迎光:共画同心圆 相伴一路行

作者: 高迎光
来源: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1/12/27

image.png

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二级巡视员  高迎光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此重要历史节点上,中国财政杂志社喜迎建社40周年,《中国财政》也迎来了创刊65周年,使得这特殊的日子更有意义。

作为一名地方财政工作者,无论是在忙碌工作中,还是在静心思考之时,总会有几份心仪的刊物始终伴随着自己,把刊物放在手边,有空了就翻一翻、读一读,每次阅读都有新收获。《中国财政》就是我心目中这样重要的刊物,是我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良师益友。

1956年10月创刊的《中国财政》(原名《财政》),见证了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伟大历程,记录了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进步和财政改革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财政》成为推动财政理论创新、服务财政管理实践重要宣传阵地,展现了宣传引领财政发展方向的责任担当和作为,为繁荣财政理论、推动我国财政改革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本深实叶自繁。65年来,《中国财政》不忘初心、坚守笃定、精心耕耘,深深植根于财政改革发展的沃土,在财政部党组的领导下,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和财政工作实践,一直用心、用情去抒写、展现各个时期中国财政的整体风貌,记录了财政工作者探索与实践的梦想和足迹,守护着财政奋斗者的精神家园。她不仅对指导各级财政部门做好财政工作、推动财政改革、培养财政干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大大提高了财政政策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为推动财政事业深入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作为行业主流媒体,《中国财政》开设的“政策导航”和“本期专题”栏目,政治站位高、指导性强、内容丰富,是我每期必读的栏目。财政部领导的重要讲话以及对党和国家重大财经方针政策的解读性文章、围绕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及财政中心工作特别策划的专题报道,引领我们能够及时跟进国家重大改革、贯彻相关财政政策、做好财力保障,推动地方财政部门把握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不仅为财政工作指引了方向,更是明确了根本遵循和落实要求。

一直以来,《中国财政》积极服务地方财政,“地方实践”等栏目展现了来自于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地市县财政同仁的探索,反映了各地财政部门新思路、新举措、新成就,以及推动财政改革发展的新探索,成为交流做法经验、反映困难问题、开阔视野思维的重要平台。很多困难问题让我感同身受,很多创新思路让我豁然开朗,并从中看到了自身工作中的差距不足。文章内容或是理论新颖,或是切合实用,为我提供了精神营养和启迪思想的源泉,与我平时所思所想产生思想碰撞,打通了思维堵点,帮我在工作中找到破解难题的路径和答案。

在积极宣传内蒙古自治区财政改革发展实践方面,多年来,《中国财政》给予了大力支持。编辑部多次深入内蒙古各地基层调研采访,在生态保护、脱贫攻坚、深化财政改革等方面组织了一批高质量的新闻稿件和报道,让各兄弟省市对“祖国正北方、亮丽内蒙古”有了更深入、全面的了解。特别是2017年,时值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中国财政》精心策划了一期专刊,从70年来自治区综合经济实力实现新跨越、深化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新转变、民主法治建设实现新进步、文明和谐水平实现新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新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新改善等多个角度,集中展现了内蒙古作为“模范自治区”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吸引社会各界关心关注和支持民族边疆地区事业发展,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今天,期望《中国财政》以创刊65周年为新起点,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开拓创新、再出精品,为广大财政工作者提供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精神产品,用笔力和真情记录新时代财政改革发展的新篇章。我们也将一如既往支持《中国财政》创新发展,风雨同舟、携手共进!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