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21 作者:张学文
[大]
[中]
[小]
摘要:
财政经建工作承担着国家财政支持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重要职能和使命。当前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又面临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也是矛盾凸显期。尤其是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关键时期,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更大更多,对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要求更高。新形势需要财政经建工作强化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意识,准确把握当前形势,适时研究制定政策,切实提高宏观调控效果,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以科学高效的政策设计与制度创新,切实提高财政经建工作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近年来,财政经建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科学高效的政策设计和制度创新,以严谨精细的工作作风和态度,把科学化精细化落实到财政经建职能的方方面面。
(一)科学把握宏观经济形势,落实好扩大投资政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财政经建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落实好积极财政政策,尤其是抓好1.18万亿元中央投资的落实工作。当前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的格局尚未改变,扩大政府投资是应对危机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财政经建工作科学把握宏观经济形势,更加充分发挥政府投资作用,确...
财政经建工作承担着国家财政支持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重要职能和使命。当前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又面临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也是矛盾凸显期。尤其是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关键时期,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更大更多,对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要求更高。新形势需要财政经建工作强化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意识,准确把握当前形势,适时研究制定政策,切实提高宏观调控效果,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以科学高效的政策设计与制度创新,切实提高财政经建工作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近年来,财政经建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科学高效的政策设计和制度创新,以严谨精细的工作作风和态度,把科学化精细化落实到财政经建职能的方方面面。
(一)科学把握宏观经济形势,落实好扩大投资政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财政经建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落实好积极财政政策,尤其是抓好1.18万亿元中央投资的落实工作。当前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的格局尚未改变,扩大政府投资是应对危机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财政经建工作科学把握宏观经济形势,更加充分发挥政府投资作用,确保积极财政政策效果。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加大对“三农”、民生等重点领域的支持,研究有利于促进消费的投资政策;进一步完善投资管理,统筹管理各建设资金包括地方债券资金,完善“以奖代补”等各项资金管理办法,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提高资金绩效。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效率和效益优势。
(二)建立健全扩大内需的“五项”政策体系,优化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结构。近两年,财政经建工作根据财政部党组扩大内需工作部署,针对经济发展和应对危机的需要,主动牵头,创新政策设计,出台了“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汽车、家电以旧换新”、“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支持促进搞活流通扩大消费和加快发展服务业等五项扩大国内消费的财政政策,取得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的初步成效,增强了应对危机、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
(三)打造“五纵五横”政策框架,培育新的增长点。建立健全支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五纵五横”财政政策体系。“五纵”是指五大重点支持发展领域,即实施“金太阳工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支持风电规模化发展和推进生物质能发展;“五横”是指建立“公共平台、科技研发、产业化、示范推广、消费培育”五个环节的支持政策体系。以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推动、促进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四)提高促进产业发展的科学性,支持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进步,促进产业升级,是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根本途径。财政经建工作遵循科技与产业发展规律,科学制定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政策体系。大力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完善创业风险投资、“首台套制”等引导政策,支持高技术企业创业和关键技术自主化,支持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和淘汰落后产能。以有效的财政政策引导和促进实施十大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提升重点产业的竞争力。
(五)完善财政粮食政策,稳固经济增长与城乡统筹的基础。完善粮食补贴制度,建立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强化财政补贴政策效用,确保农民种粮利益,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抓好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能力。支持发展现代粮食产业,丰富粮食市场调控政策手段,提高粮食市场调控效率,以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指导农民补贴网建设与完善工作。
(六)加大制度创新,建立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要求,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加快解决深层次的体制问题。加快推进环境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建立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加快推进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深化成品油价格和税费配套改革,逐步有序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研究普通公路建设发展的投融资问题,做好对困难群体和公益行业的补贴工作;加快推进铁路、邮政、城市公用事业等垄断行业体制改革,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模式。
狠抓精细化管理与机制创新,提高财政经建工作效率
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是提高财政政策效率、更好地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的客观要求。财政经建工作按照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求,进一步创新专项资金分配管理制度,注重政策设计,严格财政管理,夯实基础管理工作,有效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一)切实加强预算管理。狠抓预算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提高财政支出效率。一是改进预算编制。与部门加强沟通,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2010年除党中央国务院批准项目外,一般项目均实行了零增长,并按照统一要求,对分管部门2010年公用经费压缩5%。加大结余资金统筹力度,纳入预算安排统筹使用,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二是狠抓预算执行。把加强预算执行作为工作的重点。建立通报制度,逐月按细化到项目口径报送预算执行情况,对达不到进度要求的提出改进措施,并将各部门执行情况在部门间进行通报。坚持责任制,将预算执行责任分解到各主管领导,采取上门走访、定期座谈等形式,督促部门加快预算执行。强化“挂钩制”,将2010年预算安排与2009年预算执行进度挂钩。三是严把资金审核决算关。审查基建竣工财务决算193个项目,节省财政支出11亿元。及时修订车辆购置税用于一般公路建设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确保财政资金安全有效运行。四是加强中央基建投资预算管理。会同各部门对中央基建投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并建立月报制度,及时掌握预算执行进度,并将中央基建投资预算执行情况作为今后安排投资计划和下达资金预算的重要参考;研究提出改进基本建设投资预算执行的意见,突出抓好投资预算编制、执行进度跟踪与监督检查三个重点环节。
(二)创新资金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大资金管理方式创新力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一是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由“项目示范”转向“城市示范”,政府不再审批项目,而是将资金切块下达到示范城市,并在城市间引入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地方积极性,很好地放大了政策效应。二是对重点流域中小河流治理专项资金,按照“以奖促治、区域推进、地方负责、逐个销号”的原则,从重点流域选取具备条件且地方积极性高的省份,加大重点投入,实现“干一项、完一项”。2009年确定了天津等7个省(市)为重点整治区,充分发挥资金的规模效应与区域聚集效应。三是进一步改进农村公路建设资金分配机制。2009年下达车辆购置税用于一般公路建设资金492亿元,中央不再审批项目,而是按建设任务、补助标准,将补助资金切块到省,实现了交通建设资金管理方式的重大改革,有效促进了项目安排责权利相统一。四是排污费按因素法分配的资金比例由30%提高到60%,进一步增加了资金分配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三)创新资金投入方式。以规范管理、提高效能为目标,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一是“以奖代补”广泛应用。“以奖代补”、“以奖促治”等方式以工作量为分配依据,以资金使用效果为导向,在中央政府投资、节能减排专项资金、交通建设资金等领域广泛应用。二是“创业风险投资”试点初显成效。受政府委托,由专业理财机构选择并支持高科技产业化项目,实现了公共财政职能的市场化运作,近年继续积极完善配套政策,稳步推进创业风险投资试点,取得很好的政策效果。三是“首台套制”日益完善。为了将财政支持政策更为公平地作用于市场主体,在兆瓦级风机制造中引入“首台套”制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极大地加快了兆瓦级风机自主化建设步伐。
(四)进一步夯实基础管理工作。一是加大投资评审及监督检查力度。充分发挥财政投资评审的职能和作用,更好地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服务。结合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对2008年第四季度新增1000亿元中央基建投资部分项目进行预算评审,完成34个项目投资评审,审减投资183亿元。加强大中型基建项目竣工财务决算评审工作,为决算批复提供参考依据。组织15批次专项资金核查,核查项目1.5万个,为财政投资项目绩效考核和预算资金安排提供依据,包括对1406个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项目逐个审核,节约财政资金30亿元;对6302个淘汰落后产能项目逐个审核,审减奖励资金40亿元等。对内蒙古等11个省(市、自治区)中央分成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使用情况进行核查,及时完善资金管理办法,为精细化管理奠定基础。二是加强基层和基础管理建设。积极推进农民补贴网建设,初步实现对2.08亿农户补贴发放情况的动态监测,为涉农补贴的精细化管理搭建工作平台;详细掌握对口部门人员编制等基本数据,夯实部门预算编制基础。建立了“节能产品惠民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信息管理系统,以及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管理信息系统等,为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不断健全资产财务管理制度,制订了烟草行业国有资产监管办法、海域使用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等,进一步规范资产资金管理。扎实推进“两基”工程建设,开展乡镇财政干部财政政策培训,详细解读“家电下乡”补贴与粮食直补等政策内容和审核兑付等操作规程,提高基层财政干部执行能力和业务水平,充分发挥县乡财政部门的监督管理功能。财
(作者为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副司长)
责任编辑 陈素娥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