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5年我省的财政体制要进行一些改革。一是重点放在继续打破“大锅饭”的做法,实行“分灶吃饭”。象过去那样,收入不抓紧,花钱向上要,或者一手免税让利,一手向上要钱,这种状态要改变。二是打破“鞭打快牛”的办法,实行奖勤罚懒。要采取收入增长分档分成的办法,使地市县收支拉开距离,让一部分市县先活起来,走在前面。采取哪些措施,第一,把大企业搞活,把生产搞上去,这是根本问题。要按照有关规定,把人、财、物、产、供、销等权力直接下放到企业。省里和地市按《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的八项职能去管企业。第二,农村要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生产上去了,我们的税收就增加了。第三,对现有亏损企业要采取果断措施,扭亏增盈。扭亏扭不过来的,要主动关停并转,向第三产业转移,搞服务业。有的要承包,包给人家限期扭亏。第四,结束“胡子”工程和“无底洞”的投资办法。现在有些同志总是讲,我建这个企业,你向我投资,我可以搞多少产值,有多少利税。其中很多达不到。有的工程一拖几年,这类工程是“无底洞”,总也填不满。我们有的工程搞了13年,投资1亿多,还没有搞起来,这样做了不得。第五,全省吃补贴的县,要限期达到不吃补贴。我们要求吃补贴县的县长、财政局长订个计划,请他们立“军令状”。如果你不敢立,心安理得地吃补贴,就请你辞职,我们另请高明。美其名曰“补贴”,实际就是赤字,现在到了该结束的时候了。
1985年财政工作的重点,首先是保证工资改革和物价改革的顺利进行。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中国是10亿人口的“一盘棋”,怎样下这一盘棋,先走哪一步,后走哪一步,中央是很有考究的。如果说我们要和中央保持一致,那么就要在工资改革和物价改革这个问题上小心谨慎,必须按中央的要求办,不能轻举妄动。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把工作着重点放在增加智力投资和改善交通条件、通讯设备上。有所得就要有所失。住房条件改善晚一点,办公室挤一点,行政开支紧缩一点,省吃俭用保证重点。这就是我们财力安排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