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当前实体经济发展出现的问题是经济发展中的阶段性矛盾。概括来讲,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供需结构脱节。长期以来,由于创新不足,我国实体经济供给的产品和服务呈数量扩张、平面扩张,而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却不断提升、不断丰富,实体经济没有提供满足各层次需求的立体供给结构,实体经济输出的供给与市场主体的需求存在结构性失衡。
二是金融与实体经济脱节。现在资金进入实体经济比较困难,不但在金融体系中自己转,变成了钱生钱的游戏,甚至金融还产生了虹吸效应,实体经济的资金也从生产制造中抽离出来,投入到房市、股市、债市。金融是经济发展的血液循环系统,本应为实体经济发展、转型提供动力和支持,但实体经济与金融发展却产生了脱节,这也是当前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
三是科技与实体经济脱节。科技创新是实体经济发展转型的重要力量。科技创新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带来企业利润率的提高,企业利润率超过成本负担率,企业才能存活,才有机会积累超额利润,扩大再生产。但目前的情况是,...

当前实体经济发展出现的问题是经济发展中的阶段性矛盾。概括来讲,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供需结构脱节。长期以来,由于创新不足,我国实体经济供给的产品和服务呈数量扩张、平面扩张,而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却不断提升、不断丰富,实体经济没有提供满足各层次需求的立体供给结构,实体经济输出的供给与市场主体的需求存在结构性失衡。
二是金融与实体经济脱节。现在资金进入实体经济比较困难,不但在金融体系中自己转,变成了钱生钱的游戏,甚至金融还产生了虹吸效应,实体经济的资金也从生产制造中抽离出来,投入到房市、股市、债市。金融是经济发展的血液循环系统,本应为实体经济发展、转型提供动力和支持,但实体经济与金融发展却产生了脱节,这也是当前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
三是科技与实体经济脱节。科技创新是实体经济发展转型的重要力量。科技创新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带来企业利润率的提高,企业利润率超过成本负担率,企业才能存活,才有机会积累超额利润,扩大再生产。但目前的情况是,我国科技创新没有发挥对实体经济的引领带动,没能够推动实体经济提供有效供给、高端供给。
解决好这些矛盾,财政要有宏观视野,要从大局着眼,从整体入手。
一是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我们强调,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而不是更多发挥政府作用。政府涉及领域过宽过广,政府作用发挥不当,都会妨碍市场作用的发挥,使企业行为变异,实体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不足。譬如,财政对于实体经济的支持,应跳出扶持几个项目、给了多少优惠多少贴息等,社会公众对财政的要求也要跳出这个藩篱。财政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要有更大的视野,要着眼于建设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营造有利于实体经济创新的环境,要着眼于激发市场活力,强化市场作用。财政支持实体经济要完善市场、培育市场、弥补市场,而不是替代市场,要与市场作用形成合力,共同增强实体经济主体内生动力。
二是要增强责任意识、担当意识,推动相关领域改革。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也是经济问题和风险最终的承担者。所以,财政要跳出部门格局,以宏观视野、风险思维统揽全局,推动相关领域协同改革。譬如,资金脱实向虚的情况,与金融体制有关,金融的垄断性还没有完全打破,分业监管带来的监管套利也会吸引相当一部分资金在金融体系中转圈。譬如,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发展脱节的问题,与科技管理体制有关,近两年,财政在这个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出台股权激励税收政策,但是,仍有很多问题需要关注,体制机制需要理顺。总之,财政应强化责任担当,着力服务全面深化改革全局,拓展改革研究的深度广度,推动其他领域体制机制的完善,使财税改革与其他领域改革相互衔接,形成共进合力。
责任编辑 张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