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5-06 作者:田一农
[大]
[中]
[小]
摘要:
控制和节约行政费,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贯方针。但从1980年以来,我国的行政费支出出现了较快的增长。行政费支出的持续猛增,超过了国家财政的负担能力,给国家财政收支的平衡和各项生产建设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问题。这种情况引起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中央领导同志多次指出,要坚决压缩行政费开支,压缩社会集团购买力。国务院也先后发出了《国务院关于严格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紧急通知》和《关于节减行政经费的通知》。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行政费支出增长过快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近几年行政费增长过快,有些是受客观因素的影响,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是不合理的。例如:机构膨胀,人员增加过多;超标准购置汽车,盲目追求办公设备现代化;会议成灾、旅游成风、铺张浪费严重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有些是由于党风和社会风气不正引起的,有的是上级部门的官僚主义或决策不当造成的。从财政部门本身讲,也有思想认识不高,心慈手软,把关不严,监督不力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中央再次提出必须压缩和控制行政费以后,全国行政费尚未按核定指标压下来。与去年同期比较,1至5月行政费(包括公检法业务费)仍增长7%。针对这些情况,我们更有必要认真总...
控制和节约行政费,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贯方针。但从1980年以来,我国的行政费支出出现了较快的增长。行政费支出的持续猛增,超过了国家财政的负担能力,给国家财政收支的平衡和各项生产建设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问题。这种情况引起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中央领导同志多次指出,要坚决压缩行政费开支,压缩社会集团购买力。国务院也先后发出了《国务院关于严格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紧急通知》和《关于节减行政经费的通知》。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行政费支出增长过快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近几年行政费增长过快,有些是受客观因素的影响,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是不合理的。例如:机构膨胀,人员增加过多;超标准购置汽车,盲目追求办公设备现代化;会议成灾、旅游成风、铺张浪费严重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有些是由于党风和社会风气不正引起的,有的是上级部门的官僚主义或决策不当造成的。从财政部门本身讲,也有思想认识不高,心慈手软,把关不严,监督不力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中央再次提出必须压缩和控制行政费以后,全国行政费尚未按核定指标压下来。与去年同期比较,1至5月行政费(包括公检法业务费)仍增长7%。针对这些情况,我们更有必要认真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改进和加强我们的工作。
一、控制和节减行政费,关键在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和对外实行开放、对内搞活经济各项措施的贯彻落实,我国的国民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经济实力也大大增强了。在这种形势下,有些同志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思想逐渐淡薄了,以为家底厚了,条件好了,花钱可以不必那么精打细算了,工作和生活条件也可以追求舒适一些了。正是由于这种错误认识,在党政机关中,花钱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的现象逐渐滋长起来。不少单位买豪华小汽车,用公款请客送礼,搞公费旅游,开会发贵重奖品,重复出国考察等不正之风盛行,而且愈演愈烈。还有些地方大量兴建楼堂馆所,盲目提高客房标准,不顾实际需要,在宾馆、招待所客房内大量配置彩电、冰箱、空调、地毯和高级家俱等等。这些错误的想法和作法,不仅不适合我国的国情,浪费了国家的大量资财,延缓了经济建设的进程,也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经济基础目前还比较薄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还不高;在今后很长的一个时期里,建设资金不足,仍将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矛盾。所以,我们必须长期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方针,把更多的非生产性开支节减下来,腾出一部分财力,用于国家的经济建设。
行政费开支中的铺张之风所带来的经济损失是显而易见的,而它在政治上的影响更大,更应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近几年来,在有些地方和单位,增编设职、重床叠屋、人浮于事,使行政编制和人员失去控制,既浪费了国家资财,也滋生了严重的官僚主义,群众对此反映十分强烈。这个问题如不很好解决,就会失去群众对我们的信任和支持,严重影响我们党政机关的形象。把这个问题,提到这样一个高度,并不是危言耸听。从历史上看,历朝历代的政府,没有不因挥霍无度、奢侈腐败而灭亡的。唐代政治家魏征,鉴于隋朝灭亡的教训,向唐太宗进谏,要“戒奢以俭”,否则,将有“覆舟”的危险。封建社会一些开明的政治家尚且懂得节用以裕民,清廉以强国的道理,我们共产党领导的政府机关,就更应当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珍惜劳动人民辛辛苦苦、流血流汗创造出来的社会财富。只要我们真正这样做了,广大群众就会皆大欢喜,更加信任和支持党和政府,说我们是廉洁的,不是腐败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只有站在这样一个高度来认识问题,我们控制和节减行政费,思想就容易统一,目的就比较明确,就能够下大力量,采取硬措施,将这项工作做好。
由于控制和节减行政费的工作涉及上下各方的切身利益,甚至需要调整和改变某些现行的制度,难度比较大。我们做具体工作的同志难免产生这样那样的思想顾虑和模糊认识。有些同志认为,行政费的增长受增人增编、调资涨价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较大,还有些是上级机关和领导开口子、批条子造成的,这些都不是财政部门所能主宰的。这种看法有一定道理,但是,我们决不能因此而放松主观努力。从我们对近几年行政费支出增长情况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控制和节减行政费支出并不是没有潜力的,关键在于我们敢不敢抓,抓得紧不紧。事实上,近几年不少地区的财政部门主动与编制、审计、物价等部门配合,在控制超编人员经费,制止乱涨价和纠正不合理开支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985年由于对行政费控制较紧,执行结果仅比上年增长3%;1986年控制工作有所放松,行政费又重新出现大幅度增长,比上年增长26.1%。
还有些同志认为,基层的行政费都是些人头费和必保的“人吃马喂”开支,没有什么“油水”,再压经费,日子就过不下去了。这种情况在某些地区确实存在,但从全国来看,从中央到地方,甚至县以下的行政部门,都存在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文山会海和各种各样的铺张浪费现象。例如,现在县乡一级党政机关争购小汽车的现象相当普遍,有的县党政机关小汽车多达100辆以上,也有的县硬把穷日子当富日子过,勒紧腰带翻建办公楼,坐豪华车,用公款请客送礼成风。所以,从上到下都必须按照中央的要求,严格控制和节减行政费,把各种不合理的支出压下来。对此,我们各级财政部门绝不能有丝毫的动摇。当然,从目前的经费分配结构来看,确实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中央和省一级经费宽一些,地、县级经费紧一些,这说明,中央和省级机关压缩支出应作为重点,更应该做节减行政费的表率。对那些经费确实紧张的基层单位,财政部门要多下些功夫,一方面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另一方面,帮助他们精打细算,把日子再过紧一些。总之,从上到下都要从大局出发,过紧日子,把能够节减的钱尽可能地节减下来。
只要我们解决了上述这些思想认识问题,就会增强做好控制和节减行政费工作的信心,就会在遇到困难时积极地想办法、找措施。正如最近中央领导同志所指出的,如果我们对压缩行政费不采取积极的态度,心慈手软,那就是保护了官僚主义。我们对待压缩行政费的问题,必须采取坚决的态度,不能退缩。这样,我们才能坚持不懈、扎扎实实地将这项工作开展下去。
二、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行政费的增长
要做好控制和节减行政费的工作,在提高思想认识的基础上,还必须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领导要重视。控制和节减行政费,不仅是财政部门的任务,也是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共同责任。各级党政领导要充分重视,加强领导,将这项工作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实践证明,哪个地区的党政领导重视和加强了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哪里的工作就有起色,就有成效。如北京市,今年在国务院《关于节减行政经费的通知》下发以后,市委和市政府专门为此召开了常委会,听取了市财政局关于行政费支出的情况汇报,并召开了全市控制行政费开支动员大会,陈希同市长亲自到会讲话,要求各县、区和部门,今年必须完成行政费压缩10%的任务。由于市委和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北京市今年控制行政费的工作已初见成效。
(二)指标要落实。国务院在年初决定,今年的各项财政支出,除了用于价格补贴、抚恤和社会救济费等必须开支的经费,以及某些专项拨款外,其余各项开支在去年预计执行数的基础上,节减10%。各地区必须按照中央的要求,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分别轻重缓急,制定和下达行政费的分项控制指标,并层层分解落实到基层。目前,有的地区这项工作做得比较好。如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在今年年初就下发了“关于行政经费实行年度全额包干的通知”,并相应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1~4月份的行政费支出出现了逐月下降的好势头。在国务院办公厅的通知下发后,省财政厅又向各地区下达了年度行政费的控制指标,工作开展得深入扎实。黑龙江省在国务院的通知下发后,省财政厅制定和下达了“1987年行政会议费控制指标”。他们提出,今年的行政会议费,要以1985年的实际支出为基数压缩40%,并相应提出了精简会议和缩小会议规模的若干要求,效果是好的。
(三)措施要得力。控制和节减行政费的关键在于精简机构,控制人员的不合理增长,坚决刹住行政机构和人员膨胀之风。从现在起,除安置部队转业干部和分配大中专毕业生外,不再增加行政单位的人员,经国务院批准增编的(如公检法和税务干部),原则上也应从各机关现有人员中调剂解决;不再增设新的机构,不得以任何理由增加机构层次,提高机构规格,随意扩大编制。财政部门要与编制、人事部门密切配合,对超编人员,一律不拨经费。要压缩购置费、燃料费、修缮费,坚决控制乱购小汽车。要把控制行政费的工作同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结合起来进行,对行政部门购置车辆和高档办公设备,应严格加以控制。对行政单位的小汽车要认真清理和整顿,坚持按制度配车。对违背制度配备的车辆,该封存的封存,该调出的调出。今后几年,行政机关暂不更新车辆,坏了的只作报废,并应适当紧缩汽车编制,把小车数量逐步压到1983年的水平。要进一步压缩会议费,精简会议,缩短会期,降低会议开支标准。要大力提倡开电话会议和市内“走会”。要加强对行政单位的审计监督,从今年起,审计部门已开始对行政单位普遍实行定期审计制度,财政部门要积极支持这项工作。
在做好上述各项工作的基础上,各级财政部门还要注意研究和改进各项管理制度,完善现行的预算包干办法,进一步调动各行政单位勤俭节约、当家理财的积极性。现在,一些单位在预算管理方面,有不少好的经验和办法,各级财政部门要注意及时总结和推广,起到以点带面,鼓励先进,鞭策落后的作用。
另外,压缩行政费,提倡勤俭办事,上上下下自然不会那么舒服。于是,开口子、批条子、说情的、叫苦的就会多起来,甚至还会有批评和指责。对这种情况,我们财政部门的干部一定要头脑清醒,不能太婆婆心肠。要做到坚决执行国务院的指示,一不怕批,二不怕骂,三不怕叫。对上级部门和领导开口子、批条子,如果不符合财经制度或者超出财力可能的,应积极向上面反映,提出建议,能不办的坚决不办,能缓办的尽量缓办,能节省的开支一定要节省。对确实合理非开支不可的,要根据量力而行的原则积极支持。对下面的困难,也要作具体分析,如确属工作需要,财政部门应当酌情帮助解决,同时还应当帮助他们本着勤俭节约的精神,精打细算,使用好有限的资金。但对那些一时办不到的或者不合理的要求,不能一味迁就,要向他们进行说服,讲清道理,说明情况,坚决按财经制度办事。对违反制度的开支和浪费现象,要敢管敢顶,坚决堵住。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