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 朱斌:“十四五”时期江西财政改革发展的思考

2020-12-15

作者:江西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  朱斌



图片


“十四五”时期是衔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时期,也是江西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更高要求,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历史性窗口期。财政改革发展要坚持“以政领财”“以财辅政”,全面加强党的领导,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致力于实现财政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挥好对经济社会进步的牵动引导作用。

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积极主动作为,确保江西经济社会发展有韧性可持续

(一)发挥财政逆周期调节作用,全力以赴巩固提升经济基本盘。稳定的财政投入是增强经济发展后劲,解决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客观需要。“十四五”时期,要进一步加强财政资金统筹平衡,克服财政收支紧平衡压力,继续保持一定的财政支出强度,促进积极的财政政策提质增效,增加政府有效投资,稳定社会预期。要巩固好近年来减税降费成果,降低税费和其他制度交易成本,为各类市场主体打造公平竞争、一视同仁的营商环境,激发创新创业活力,进而涵养壮大税基,增强发展后劲。要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压减低效无效资金,加大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投入力度。江西省交通、老旧小区、水利等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公共卫生服务等领域仍存在较多亟需改进的短板,下一步要加强通盘谋划,储备好、实施好一批重大项目,促进需求持续升级和供给能力提升。

(二)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创新财政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式。财政是庶政之母,金融是百业之首。要改变过去单纯依靠财政直接投入的方式,注重加强与金融政策的衔接联动,依法依规运用政府引导基金、融资担保、PPP等政策工具,推进江西省“财园信贷通”“财政惠农信贷通”等融资机制转型升级,最大程度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加强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大省级各类经营性国有资产、金融资本、土地资源盘活运作力度,为经济发展注入更多动力。发挥财政政策对优化区域发展的引导作用,以大南昌都市圈为引领,通过市场要素自由流动、基础设施网络共建、生态环境协作补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机制,实现融合发展、错位发展、竞相发展,促进全省区域经济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

(三)发挥财政兜底线保基本作用,改善民生事业助力扩大内需。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巩固全面小康社会发展成果基础上,进一步筑牢基本民生安全网,并推动从兜底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的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环境等问题,在“十三五”时期投入8000亿元财政资金的基础上,持续加大基本民生投入,持之以恒推进民生实事工程,每年解决好一批群众身边的烦心事、揪心事,进而推动增加居民购买力,释放消费潜力。通过制度和政策设计做好“十四五”时期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着力解决相对贫困问题。探索将精准扶贫中形成的有益模式应用到社会民生更广泛的领域,精准识别保障对象,精准投入财政资源。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区分好基本与非基本需求,加强政府与社会、市场力量合作,促进民生事业共建共治。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扩大开放为支撑,推动江西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创新体制机制,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开展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攻坚行动,完善科技创新投入体系,提高科技支出占比,综合运用财政奖补、税收优惠、投资基金等政策工具引导,形成政府、金融、企业、社会等多元化的科技投入格局。加大科研经费管理改革力度,健全科技领域预算绩效管理与评价机制,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大力支持创新平台建设,围绕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支持科技实验研发、服务、成果转化及推广应用等,重点支持中科院江西育成中心、中科院稀土研究院、中药国家大科学装置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助推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质量发展。聚焦支持新兴经济发展,用足用好科技专项、工业发展专项等资金,聚焦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VR、5G、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支持扩大开放,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树立大开放战略,实行自主创新和开放创新两轮驱动,努力走出一条内陆省份双向高水平开放,以开放促创新、促改革、促发展的路子。高标准高质量推动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发展,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形成交通互联、产业互补、要素互融的协作关系。打造内陆双向开放高地,强化各类开发区的开放窗口和载体功能,推动专业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转型升级为具有竞争力、吸引力和影响力的高能级开放平台。支持内陆口岸平台建设,统筹整合相关专项资金,设立支持南昌昌北国际机场客货运发展专项资金,提升南昌昌北国际机场整体运能。支持赣州国际陆港、综合保税区、九江航运中心建设。

守正创新,锐意改革,推进财政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深入贯彻实施预算法和修订后的预算法实施条例,按照“完善标准科学、规范透明、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要求,进一步改进预算管理方式,健全预算管理要素,强化预算制度约束,全面提高预算管理的现代化水平。牢固树立长期过紧日子的思想,大力压减一般性开支,勤俭办一切事业。在全省范围内推广零基预算改革,打破部门资金固化格局,从源头上提高预算编制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完善预算支出标准体系,发挥标准对预算的支撑和约束作用。强化项目库建设,构建以宏观政策目标为导向、以规范的项目库管理为基础、以预算评审和绩效管理为支撑的项目支出预算管理模式。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健全绩效评价体系,加大绩效评价结果反馈运用力度。深入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着力打造“数字财政”和“智慧财政”。

(二)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优化省以下政府间事权和财权划分,形成稳定的各级政府事权、支出责任和财力相适应的制度,激励市县政府主动作为。完善地方税体系,培育壮大地方税税源。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理顺省以下各级政府间收入划分关系,均衡省以下地区间财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依据公共服务提供的有效性、外部性、信息获取便利性、地方自主性等因素,科学设置转移支付项目,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比重。调整优化“省直管县”“乡财县代管”体制,调动市一级管理积极性,强化乡镇财政管理规范化建设,抓好财政发展“最后一公里”。

(三)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坚持疏堵并举,完善政府债务制度,依法构建管理规范、责任清晰、公开透明、风险可控的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坚持举债与偿债能力相匹配,坚持项目与债券周期匹配,加强专项债券及项目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确保法定限额内政府债务不出任何风险。落实政府举债终身问责制和债务问题倒查机制,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推进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改革,优化专项债券使用,带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向补短板、惠民生等领域。完善专项债券项目库,允许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将专项债券作为资本金,扩大有效投资,形成对经济的有效拉动。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