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对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实施跟踪审计,不仅可以保障财政资金使用的合法性、规范性和真实性,而且有利于监督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受托责任履行过程和结果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更重要的是跟踪审计侧重事前防范,兼顾中间环节,辅以事后审计,贯穿于财政资金使用的各个环节,责权明确,环环相扣,能将审计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最大限度地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进行跟踪审计,涉及的范围广,需要审计的内容多,本文认为一般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跟踪:
(一)项目的跟踪。投资建设重大的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项目是财政资金的重要用途之一。为了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审计机关不仅要对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跟踪审计,而且要对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跟踪审计。一是审查项目的规划情况。主要应查明投资的项目是否属于重大的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项目,立项前是否进行了政治上、技术上、经济上和环境上的可行性论证、考核、分析和评估,项目是否纳入年度建设计划,设计依据和施工方案是否经过严密的论证并经过有关部门审批,总概算的编制、审批、规划许可等手续是否齐全,资金来源是否落实,投资概算是否正...
对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实施跟踪审计,不仅可以保障财政资金使用的合法性、规范性和真实性,而且有利于监督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受托责任履行过程和结果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更重要的是跟踪审计侧重事前防范,兼顾中间环节,辅以事后审计,贯穿于财政资金使用的各个环节,责权明确,环环相扣,能将审计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最大限度地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进行跟踪审计,涉及的范围广,需要审计的内容多,本文认为一般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跟踪:
(一)项目的跟踪。投资建设重大的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项目是财政资金的重要用途之一。为了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审计机关不仅要对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跟踪审计,而且要对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跟踪审计。一是审查项目的规划情况。主要应查明投资的项目是否属于重大的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项目,立项前是否进行了政治上、技术上、经济上和环境上的可行性论证、考核、分析和评估,项目是否纳入年度建设计划,设计依据和施工方案是否经过严密的论证并经过有关部门审批,总概算的编制、审批、规划许可等手续是否齐全,资金来源是否落实,投资概算是否正确合理,招投标文件、程序、内容、标底和计价等是否真实合规,施工前需要用的水、电、路等条件是否齐备等。有无盲目投资、重复投资、超计划或预算投资的现象,有无不顾实际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情况。二是审查项目的实施情况。主要应查明投资项目施工和管理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建立健全、科学合理,是否能严格贯彻执行,建设工期、施工进度是否符合计划,资金、设备、材料和人员的消耗是否符合定额,主要设备和材料的订购、保管和使用有无错弊,项目设计、技术、材料等变更洽商是否经过审批并及时记录等。三是审查项目的绩效情况。主要应查明投资工程结算编制的依据是否合理,实际竣工结算的工程与批准的设计方案是否一致,工程消耗的材料费、人工费、机械使用费等是否合规节约,支付给施工单位的工程款是否真实准确,与工程竣工结算是否相关,工程是否按期竣工,质量是否良好,投资项目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等。
(二)政策的跟踪。对政策实施跟踪审计,要以促进政策的落实和对政策的改进完善为目标。一是审查社会公众反响强烈、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政策的落实情况。二是审查执行过程中出现了较大问题的政策落实情况。例如,党和政府为了扩大就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审计机关应当积极关注政策中出现的偏差问题,查找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促进政策的完善。三是审查对经济效益和效果影响显著的政策落实情况。例如,对国有企业重组、整合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审计,一方面可以防范资产风险,维护国家利益,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另一方面通过跟踪审计,可以促进企业规范、合法和有效经营,提升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资金的跟踪。保障财政资金使用程序的合规合法,最大限度地减少资金的损失和浪费,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是进行资金跟踪审计的最终目的。一是审查资金的筹集情况。主要应查明财政资金取得的来源是否正当,聚集财源的渠道是否畅通,相关的手续是否齐备,重大支出项目的预算与筹集的资金数额是否相匹配,有无资金筹集不到位或其他条件不具备而工程仓促上马的情况等。二是审查资金的使用情况。主要应查明财政资金使用的各项内控制度是否健全有效,能否严格执行,资金的流向、轨迹和运行脉络是否清晰,资金的支出手续是否齐备,比率是否协调,金额是否正确,人员经费及公用经费的比重是否合理,有无严格的支出报销审查制度,有无坐支、贪污、挪用和浪费财政资金的情况等。三是审查资金的效益情况。主要应查明财政资金的使用是否既注重了微观经济效益,又注重了宏观经济效益;既考虑了当期经济效益,又考虑了长远经济效益;既计算了直接经济效益,又计算了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无盲目投资、重复购建,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致使投资效益不佳的情况等。
责任编辑 韩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