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21 作者:吴天爵 敖邈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财政局双流县财政局)
[大]
[中]
[小]
摘要:
双流县地处四川省成都市近郊,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第一经济强县。2009年,在成都市开展的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试点工作中,双流县大胆探索,率先启动改革。试点村采取“政府购买、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将村级经营性服务和部分社会管理项目纳入市场竞争,大大降低了服务成本,形成了政府“办事不养人”的服务格局,把过去“养人的钱”变成了现在“办事的钱”,有效提升了村级公共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
强化政府 任经费保障到位
一直以来,县、镇、村在城乡公共服务供给上分工不明、主体不清,造成各级部门“越位”、“缺位”、“错位”。对此,双流县根据政府、村级自治组织和市场主体的不同定位,建立起项目分类明晰、供给主体明确、效能充分体现的分类供给体系,共梳理出涉农公共服务项目124项,涉及众多部门、各个领域。以县农发局为例,已确定将动物诊疗许可证、动物防疫合格证、农机驾驶证、农民身份证等6项与农民群众联系较紧密的涉农行政许可咨询服务下沉到村便民服务站,下沉比例达50%以上。同时,拟将农牧新品种新技术和农机新机具的引进、应用、推广,以及动植物疫病防疫、疫情观察报告、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等服务下放到村。凡可以委...
双流县地处四川省成都市近郊,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第一经济强县。2009年,在成都市开展的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试点工作中,双流县大胆探索,率先启动改革。试点村采取“政府购买、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将村级经营性服务和部分社会管理项目纳入市场竞争,大大降低了服务成本,形成了政府“办事不养人”的服务格局,把过去“养人的钱”变成了现在“办事的钱”,有效提升了村级公共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
强化政府 任经费保障到位
一直以来,县、镇、村在城乡公共服务供给上分工不明、主体不清,造成各级部门“越位”、“缺位”、“错位”。对此,双流县根据政府、村级自治组织和市场主体的不同定位,建立起项目分类明晰、供给主体明确、效能充分体现的分类供给体系,共梳理出涉农公共服务项目124项,涉及众多部门、各个领域。以县农发局为例,已确定将动物诊疗许可证、动物防疫合格证、农机驾驶证、农民身份证等6项与农民群众联系较紧密的涉农行政许可咨询服务下沉到村便民服务站,下沉比例达50%以上。同时,拟将农牧新品种新技术和农机新机具的引进、应用、推广,以及动植物疫病防疫、疫情观察报告、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等服务下放到村。凡可以委托村(社区)实施的服务项目,原则上各部门都应委托,让村成为公共服务的主体。
双流县按照“公益性服务政府承担、福利性服务适度补贴、经营性服务推向市场”的原则,县、镇财政划拨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常年运行经费,并实行“定额补贴”制度。根据各地实际,县级财政按平均每村(社区)20万元、镇财政按平均每村(社区)不低于5万元的标准予以定额包干补助。加上成都市补助的10万元,每个村(社区)平均可以得到35万元的财政保障。对于村级软、硬件平台建设所需经费,则由县财政按平均每村(社区)20万元的标准,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予以一次性补贴。同时,还将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常年运行经费纳入县、镇两级财政预算,直接预算到村(社区),实行统一拨付、专账管理、专款专用,成为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发展的“双保险”。2009年双流县财政投入1.48亿元,用于村级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改革,实现了“财政下乡、服务进村”。
强化市场运作 服务社会到位
政府对提供公共服务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但在政府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有限的情况下,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采取市场化配置资源,提高供给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
2009年4月,有10家社会机构公开竞买彭镇羊坪村5个村级公共服务项目。经过多轮激烈角逐,一家竞标单位以17.8万元(低于标底2000元)的价格获得村里环境卫生、绿化管理、沟渠管护和路灯维护4个项目,另一家竞标单位则以1.56万元(低于标底400元)的价格获得畜禽防疫项目。这是双流县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创新村级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的一个缩影。目前,全县采取“政府购买、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通过民主管理,重点围绕公共环境卫生管理、农业生产综合服务、公共基础设施管护等经营性服务项目,通过竞标或定向委托等方式,探索服务外包。现已有500多个项目实现了竞标或定向委托,成交总价2460万元以上,节约资金380万元以上。
将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纳入市场竞争,改变了过去政府财政直接拨付、村委会大包大揽的做法。政府出钱购买服务项目并竞卖给公司,以村为主体与中标单位签定服务合同。中标单位则全权负责提供服务,并按企业规则用人。“政府出钱+公司用人”的运行模式减轻了政府负担,变“既办事又养人”为“只办事不养人”。以羊坪村为例,过去村里每年仅环境卫生、绿化管理、沟渠管护、路灯维护这4个项目就需养八九人,至少需要20多万元,现在通过市场竞争服务外包,只要17.8万元就全部落实了,每年能节约好几万元,而且专业公司的服务质量还更好。
同时,将经营性服务项目推向社会,由有资质、有经验的单位提供服务,也使服务更具规范性和专业性。如羊坪村有300多家养猪户,2600多头猪,过去村里的防疫员经常是把疫苗领回来就完事,打没打、打了多少村民都不清楚。自从把畜禽防疫项目包给永兴镇畜牧兽医协会后,情况发生了很大转变。由于村里养殖户多、畜禽多,外包单位不仅往村里增派了两名防疫员,而且规定打针就得签字,年底还要接受养殖户的评议。村民们都说:“人家专业公司做的,效果就是不一样。”通过将公司收入与群众监督、评议结果相联系,与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相挂钩,服务质量由只对“上”不对“下”交待,变为既要对“上”又要对“下”交待,形成了“以事定酬”、“以质定酬”的良好状态,提升了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目前,对外包服务项目的评议结果显示,全县群众的满意度均在90%以上。
为确保中标单位具备为村民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的资质,防止收了钱却不服务的现象出现,竞拍主体都要经过县级部门的资质审查,并由县级部门、法律顾问、村民代表大会“三层把关”,科学测算经费标的,拟定规范的合同,界定违约责任,使市场化运作更加规范、合法、有效。
强化民主管理 群众参与到位
过去的公共服务,大多是干部说了算,很少征求群众意见,结果造成干部办了事,群众还不一定满意。在服务项目外包实施过程中,双流县充分发挥村组议事会的作用,探索事前决策、事中监督和事后评议都由“群众说了算”的民主模式,激发起群众的参与热情,改变了“政府代民做主”的传统做法,做到了“民事民议、民事民定”。
籍田镇简华村村口有块约50平方米的烂泥地,由于常年没人看管,成了一些村民的垃圾倾倒处,一到夏天就蚊蝇肆虐,附近的村民怨声载道,提出当务之急就是要尽快处理垃圾、平整土地,但受其影响较小的村民却不以为然,认为应该首先疏通自家门前的排水沟、硬化自家门口的小路。村里的公共服务到底要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这些村民们以前从来不曾过问的事情,现在却成了最热门的话题。最终,经过农户推荐、村民小组初选、村议事会审议、村民代表大会审定、上墙公示五个环节,村民自己做主,定出2009年实施的4个公共服务项目。除实施项目外,服务方式、资金使用、完成时限等事前决策也都由“群众说了算”。
项目实施时,村监事会和村民代表组成监督检查小组,负责对项目进行每年不低于两次的监督检查,让群众对工作(工程)进度、资金使用情况和服务质量等进行全程监督。对存在问题的项目建议停工、整改、扣划工程款等;对服务态度、质量和效率存在问题的工作人员建议进行诫勉谈话、黄牌警告、调整岗位、重新聘用等,并作为其年终考核依据之一。
不仅如此,村民还要对本年度实施项目的工程进度、服务效果和人员服务质量等进行考核,对不合格的服务项目限期整改或扣划工程款,对服务人员实行岗位调整、解除聘用,对服务单位取消今后竞标资格。因此,中标单位只有通过了评议,才能领取服务工程款,也才有资格继续执行下一期合约。在永兴镇干塘村,畜牧兽医协会和红玛瑙合作社分别竞得动物防疫和农技服务项目。原来,这些服务项目由镇上统一安排技术人员、村上自主实施,不仅质量不好监管,效果也不理想。服务外包后,村上制定出监督办法,并写入合同,规定服务项目在年底经村民委员会考核合格后,承包单位才能拿到服务费。如果服务没有达到要求,还要扣除相应比例的服务费。比如,动物免疫要求达到100%,每差一个百分点,服务费就要扣除5%;对动物饲养档案进行随机抽查,发现1户签字不属实,都要扣除相应比例的服务费。
通过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确保“群众说了算”,进一步巩固了基层民主治理成果,强化了“村两委+议事会”的新型村级治理组织构架,初步建立起民主提议、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长效机制,变“代民做主”为“群众自主”。改革至今,全县共征集群众意见26023条,经审定后实施项目1304个。
强化统筹建设 资源整合到位
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促进改革可持续发展,需要强化统筹规划和人才队伍建设。为此,双流县全面启动了村庄规划编制,根据公共服务设施服务半径,因地制宜,建立起“几村共建”的硬件设施统筹建设机制,以达到资源节约、信息共享的目的。同时,按照“一室多用”原则,在整合现有站点功能的基础上,设置了“五站一室两店”(便民服务站、计生卫生服务站、培训就业活动站、公共设施管理维护站、农业服务站、警务室、农村放心店、农资放心店),以整合硬件、集中配置。随着“五站一室两店”的建立和公共服务项目的下移,改变了过去群众办事在县、镇来回跑的状况,全县均实现了小病就诊、农资购买、农技咨询、纠纷调解“四个不出村”,以及看病就诊、就业培训、娱乐活动、电影书报和就业职介“五个不收费”。双流县还综合利用现有村支两委(村民委员会和村党支部)干部、一村两大(每个村和涉农社区拥有的两名大学生“村官”),采取“一人多岗、一岗多责”形式,强化便民服务站等一般性公共服务和管理;招聘劳动协管员、综合治理服务队员,开展治安、农发、调解、计生、国土、就业等基本公共服务。如羊坪村现在只养了1名劳动保障协管员和3名治安联防队员,其他的人都由公司聘用,让公司去养,从而降低了成本,提升了服务质量。财
责任编辑 韩璐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