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21 作者:江苏省财政厅
[大]
[中]
[小]
摘要:
江苏全省中小企业超过100万家,创造了江苏60%的生产总值,吸纳了80%的从业人员,提供了50%多的税收。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使中小企业的发展遭受很大冲击。为此,各级财政部门迎难而上,围绕“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认真研究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着力推动中小企业发展。2009年,全省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累计完成总产值51188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0.1%;同比增长14.7%,高于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幅2.6个百分点。中小企业创业热情持续高涨,工业投资保持较高增长速度。截至2009年底,全省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累计注册登记352.6万户,比上年底增加43.05万户,增长13.9%。其中私营企业累计注册登记91.2万户,比上年底增加9.55万户。
(一)推动企业创新和结构调整
2008年下半年以来,省级财政新增预算安排20亿元资金直接用于扶持企业的发展,并及时出台了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支持资金管理办法。根据江苏“调高、调优、调轻”的结构调整总体要求,围绕“主导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品牌化”发展战略,采用贷款贴息和投资补贴的方式支持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三大主导产业,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新型环保...
江苏全省中小企业超过100万家,创造了江苏60%的生产总值,吸纳了80%的从业人员,提供了50%多的税收。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使中小企业的发展遭受很大冲击。为此,各级财政部门迎难而上,围绕“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认真研究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着力推动中小企业发展。2009年,全省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累计完成总产值51188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0.1%;同比增长14.7%,高于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幅2.6个百分点。中小企业创业热情持续高涨,工业投资保持较高增长速度。截至2009年底,全省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累计注册登记352.6万户,比上年底增加43.05万户,增长13.9%。其中私营企业累计注册登记91.2万户,比上年底增加9.55万户。
(一)推动企业创新和结构调整
2008年下半年以来,省级财政新增预算安排20亿元资金直接用于扶持企业的发展,并及时出台了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支持资金管理办法。根据江苏“调高、调优、调轻”的结构调整总体要求,围绕“主导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品牌化”发展战略,采用贷款贴息和投资补贴的方式支持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三大主导产业,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新型环保四大新兴产业,冶金、轻纺、建材三大传统优势产业中的骨干企业,特别是技术水平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潜力大、附加值高、经济效益较好,在行业中有较大影响、在地区有较强带动作用的骨干企业。实施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引进关键技术与设备、消化吸收再创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等项目。在资金分配上,按每个县(市、区)约500万元掌握。各县(市、区)政府根据支持的重点和要求,自主选择企业项目,每县(市、区)选择的企业不超过5家。各县(市、区)将选择的项目及资金安排情况报省财政厅、经贸委、发改委审核。2009年共下达项目529项,下达资金5亿元。
(二)扶持区域重点财源企业成长
一是继续加大支持重点企业财源建设,围绕支持财源效果明显及产业集聚效应好的骨干企业,2005年起试点扶持县级重点企业,每批三年,截至2009年共扶持县级重点财源企业296户。2009年对全省各市、县申报的企业中,上半年经济指标符合预期目标的212家财源建设重点企业共安排资金1.78亿元。
二是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2009年,突出围绕推动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促进转型升级,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加快服务体系建设等重点给予支持。全省第一批对653个技术创新、产业集聚、服务体系建设等项目单位给予了1.62亿元的资金扶持,这些项目的实施当年可新增营业收入约876亿元、利税约115亿元。同时对当年为全省中小企业开展创业辅导、管理咨询、市场开拓、融资担保、会计代理、技术和法律培训等服务的服务机构予以支持。
三是加强企业节能与循环经济建设。2009年省级节能减排(节能和发展循环经济)专项引导资金规模为2亿元,共安排节能和发展循环经济改造、合同能源管理、淘汰落后用能设备、能源审计、拆除水泥机立窑、节能监察(监测)执法能力建设等项目403个。扶持的项目可实现直接节能325万吨标准煤,占2009年GDP能耗下降目标要求节能量的30%,年减排废水1600万吨、废渣1.45万吨、COD0.65万吨、二氧化硫10.73万吨,废弃物综合利用量330.7万吨,其中工业固废241.8万吨。
四是进一步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加大对技术改造的投入力度。2009年着重围绕产业高端化、规模化、品牌化和绿色化发展战略,根据省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纲要中明确的支持重点,加强技术改造,加快技术进步,全面提升工业的装备水平和竞争能力。重点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大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引进关键技术与设备、消化吸收再创新、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企业信息化、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和南北产业转移等方面的投入。重点工业技术改造项目195个,资金总额1.7亿元。将带动设备投资约90亿元,拉动社会投资约340亿元。
(三)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矛盾
省财政预算安排16亿元作为省政府出资,省国信集团出资4亿元,社会投资10亿元,成立注册资本为30亿元的省再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以此为龙头来带动全省担保体系的发展。同时,省财政厅对担保机构的设置、担保资金的合理使用以及担保市场的培育办法进行全新设计,使省级中小企业担保资金全部补充到市、县一线的担保机构,真正发挥其对中小企业的担保功能。为此,省财政每年安排2亿元资金作为省国信集团下属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的注册资金,通过省级担保资金对担保机构的扶持,间接支持被担保企业的发展;安排政策性风险补偿和增资补贴资金2亿元,鼓励各市、县担保机构新增担保注册资金,对2008年新增注册担保资金,在2009年初给予6%左右奖励。截至目前,省级财政共安排专项资金14.95亿元,全省纳入备案管理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共有260户,注册资本金达244亿元,累计担保贷款总额3139.1亿元,受保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634.8亿元,实现利税总额642.4亿元。
(四)扶持中小外贸企业发展
一是完善省级外经外贸扶持政策。制定2009年度进一步支持外经贸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若干政策,支持中小外贸企业投保进出口信用险。在原有政策基础上加大保费扶持力度,对省属外贸企业的保费扶持比例由20%提高到50%,新兴市场的保费扶持比例由20%提高到40%,对市县企业的一般贸易出口保费给予20%扶持。进一步加大进出口公平贸易支持力度,单项扶持上限由原来的50万元提高到100万元。增加对以行业协会为主体的贸易摩擦预警点建设扶持,对预警点建设予以上限50万元的“先建后补”。鼓励发展国际电子商务,让更多的中小外贸企业通过国际电子商务平台走向世界。鼓励自主品牌建设。对自主品牌建设项目支持上限由50万元提高到200万元,扶持范围增加“支持企业以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参加国外政府、国际组织采购”,支持建立与完善对外劳务预防与应急体系。安排境外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处置专项经费。
二是适当引导,支持国际服务外包企业发展。2008、2009年共安排部门预算资金10亿元,共支持成长型国际服务外包企业79家、重点骨干型国际服务外包企业27家、基地城市和示范区28个、国际专线34个、国际资质论证13个、境外设立科研机构及研发接单中心2个、国际服务外包中心11个。带动服务外包协议金额2008年24.42亿美元,同比增长185%;2009年55.61亿美元,同比增长145%。服务外包执行金额2008年18.6亿美元,同比增长227%;2009年42.09亿美元,同比增长177%。其中:离岸国际服务外包协议金额2008年13亿美元,同比增长86%;2009年37.22亿美元,同比增长144.5%。执行金额2008年9.57亿美元,同比增长261%;2009年27.96亿美元,同比增长176.6%
三是贯彻落实相关政策,促进全省外经贸健康稳定发展。奖励为扩大生产、稳定就业做出贡献的进出口企业和地方政府。对2009年度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扩大生产,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做出贡献的进出口企业和地方政府予以奖励。对自主创新、自有品牌、高科技产品及具有优势的机电产品、轻纺产品、化学品等企业给予出口结构调整扶持。安排省级外经贸融资风险专项资金,探索建立缓解中小型外经贸企业融资难的长效机制。
(五)推进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2009年,全省主要以构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为目标,引导城市连锁企业向广大农村延伸,大力发展乡村超市、便利店、放心店,引导实力强、信誉好的中小流通企业到农村乡镇村建设或改造连锁“农家店”,鼓励大中型连锁企业通过吸引小经营者加盟的方式到乡村新建或改建“农家店”,支持各类中小型企业通过自愿结合、统一采购、建立销售网络的方式发展“农家店”,鼓励社会各类投资者到农村新建“农家店”,全面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2009年全省共新建改建农家店3000个,实现了县(区)全覆盖、乡镇覆盖率达到85%、行政村覆盖率达到70%。财
责任编辑 李艳芝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