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从古时承担节用、赋役职能的县吏到新时期的财务人员,数千年传承、融合,一代又一代的财政人在履行职责的同时,传承着财政人的美好愿望,赋予了财政文化独特的内涵。建设好新时期的财政文化,我们新一辈的财政青年在探寻财政文化的本质,充分继承和发展优秀财政文化的同时,还应赋予财政文化新的时代意义,为新时期的财政文化注入青春的活力。
积极探寻财政文化本质
究其本,正其位——要探寻财政文化的本质就要从文化讲起。
文化究竟是什么?这是一个谁都知道但谁也说不清楚的问题。有人说,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也有人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长期创造形成的物质产物;我更相信,它是人类群体创造并共同享有的物质实体、价值观念、意义体系和行为方式,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每一种文化又都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
财政是国家为完成其职能,对其所需资源进行的汲取、管理、分配和使用的活动。公共财政实质是现代国家的财务管理行为,是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主旨而进行的政府收支活动或财政运行机制模式。
融文化于财政,寓财政的精髓于文化。财政文化是文化大范畴...
从古时承担节用、赋役职能的县吏到新时期的财务人员,数千年传承、融合,一代又一代的财政人在履行职责的同时,传承着财政人的美好愿望,赋予了财政文化独特的内涵。建设好新时期的财政文化,我们新一辈的财政青年在探寻财政文化的本质,充分继承和发展优秀财政文化的同时,还应赋予财政文化新的时代意义,为新时期的财政文化注入青春的活力。
积极探寻财政文化本质
究其本,正其位——要探寻财政文化的本质就要从文化讲起。
文化究竟是什么?这是一个谁都知道但谁也说不清楚的问题。有人说,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也有人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长期创造形成的物质产物;我更相信,它是人类群体创造并共同享有的物质实体、价值观念、意义体系和行为方式,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每一种文化又都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
财政是国家为完成其职能,对其所需资源进行的汲取、管理、分配和使用的活动。公共财政实质是现代国家的财务管理行为,是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主旨而进行的政府收支活动或财政运行机制模式。
融文化于财政,寓财政的精髓于文化。财政文化是文化大范畴的一种,她不是一般意义上宽泛的文化,而是围绕财政发展过程当中所形成的各种精神财富,可以说是按照符合财政本质和做好财政工作的要求所形成的理财观念、意识及制度与行为规范,是比财政知识层次更高的意识形态,是财政工作者活动的物质和精神的表现。
对一个人、对一个组织、对一个民族来说,文化是灵魂、是导向、是旗帜;当一种文化和事业连接在一起的时候,这种文化对事业的影响是根本性、长期性和广泛性的。浸染着深刻而崇高文化底蕴的事业,将推动人们形成良好的素养和生活方式,事业将在发展中得到净化、拓展和延伸,充满生机和活力。当文化的构建与财政事业联系到一起时,财政文化的发展就再一次走到了新时代财政事业建设的前端。
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的财政文化从经济形态来看,是一个行业标志,是财政事业发展的一种状态,体现了社会生产力。从文化形态来看,她是一种精神力量,是社会经济发展和财政事业继承与创新在文化上的表现。为了实现为广大纳税人提供高效、科学的服务,做好新时期的财政工作,当前必须大力加强财政文化建设,推动财政事业的科学发展。
着力构建新时期财政文化
如何构建新时期的财政文化?对财政青年来说,又如何在财政文化建设中发挥出有效的作用?
时代的声音给予了我们指引。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新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面貌更加昂扬向上。这明确地提出了在抓好经济工作的同时,还应抓好精神文明——文化建设。
财政文化作为财政所特有的文化,是财政领域有别于其他领域的文化。把财政文化建设置于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公共财政精神的大背景下,按照“心系群众,财政为民”的宗旨,取众人之财、办众人之事、尽财政之责,这是财政所特有的品质,也是财政文化核心内容“公共”所在,体现了“为公理财、为民服务”的财政文化的核心理念。
组织国家收入,为支出筹集资金;公共支出,为满足政府职能需求所作的支付;财政管理,为收入和支出制定方针政策,促进经济稳定发展……财政作为一项国家职能,包括了很多的内容。而我们常说财政就是收支管理,实质就是钱的收支活动。随着党的重点工作转移和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财政工作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取消了沿袭2600多年的农业“皇粮国税”,改向农民实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多项惠农政策。而民生工作、社会保障工作等也作为头等大事,列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财政知识是财政文化建设的支撑力。财政文化建设如果离开知识,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财政文化建设上,要把财政知识建设当做支柱和根本。财政工作者在保证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应重视提高个人素质,积极开展理论调研、文艺演出、体育竟赛,丰富财政干部的精神生活,扩大财政文化的深刻内涵。对于财政青年来说,更应该把握住美好的青年时光,抓紧每一分每一秒业余时间,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关注政治时事,将实践与理论很好地结合起来。
构建和谐财政文化应结合财政工作的特点和新的形势对财政工作的要求,着眼于长远。着力建设好为公的财政文化,做到公正、公开、公平、公共,时刻将公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着力建设好均等的财政文化,保持均衡的理念,达到和谐协调的状态;着力建设好权利与责任并重的财政文化,处处体现责任,为民理好每一分钱;着力建设规范与规则的财政文化;着力建设好服务与发展的财政文化,为民、为公做好服务,促进财政发展;着力做好和谐与合作的财政文化;着力做好勤政与廉洁的财政文化;着力做好诚实与信用的财政文化,讲诚信,树新风,构建诚信文化,做到为民为公。
新的时代赋予了我们财政青年新的任务和新的气象。作为财政文化的创造者、承载者和传播者,新时代的财政青年参与的深度与广度将直接关系到财政文化建设的成败和功效。推进财政文化建设,积极行动起来,投身到财政文化建设的讨论和实践之中,先进的文化必将把我们带入深刻而崇高的精神领地,使新时期的财政事业得到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