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03年以来,广东省财政厅积极探索现代化信息技术在财政预算和资金监管方面的应用,逐步建立起“财务核算信息集中监管系统”、“实时在线财政预算监督系统”,并积极指导市县财政部门开展财政监督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建立“财务核算信息集中监管系统”,积极开拓财政国库管理和预算执行监督工作新思路
2005年,广东省财政厅提出开展财务核算信息集中监管改革,建立“财务核算信息集中监管系统”,旨在实现预算单位财务数据实时集中、财务监控及时到位,填补现代会计管理中预算单位会计核算与预算编制连接上的空白,为建立一个连贯、整体的财政财务监督管理循环体系提供平台。财务核算信息集中监管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按照统一预算单位会计核算规程、统一预算单位会计核算软件、建立财务核算集中监管系统的“两统一,一系统”总体改革思路,在保证单位资金使用权、财务管理权、会计核算权“三权不变”的前提下,通过网络系统将预算单位会计信息集中到财政部门,并与国库支付系统相关财政预算数据进行自动比对纠错,从而实现对预算单位会计信息的监控,促进财政预算编制和执行水平的提高。截至2008年底,省级改革累计试点预算单位93个,全省除深圳...
2003年以来,广东省财政厅积极探索现代化信息技术在财政预算和资金监管方面的应用,逐步建立起“财务核算信息集中监管系统”、“实时在线财政预算监督系统”,并积极指导市县财政部门开展财政监督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建立“财务核算信息集中监管系统”,积极开拓财政国库管理和预算执行监督工作新思路
2005年,广东省财政厅提出开展财务核算信息集中监管改革,建立“财务核算信息集中监管系统”,旨在实现预算单位财务数据实时集中、财务监控及时到位,填补现代会计管理中预算单位会计核算与预算编制连接上的空白,为建立一个连贯、整体的财政财务监督管理循环体系提供平台。财务核算信息集中监管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按照统一预算单位会计核算规程、统一预算单位会计核算软件、建立财务核算集中监管系统的“两统一,一系统”总体改革思路,在保证单位资金使用权、财务管理权、会计核算权“三权不变”的前提下,通过网络系统将预算单位会计信息集中到财政部门,并与国库支付系统相关财政预算数据进行自动比对纠错,从而实现对预算单位会计信息的监控,促进财政预算编制和执行水平的提高。截至2008年底,省级改革累计试点预算单位93个,全省除深圳市以外的20个地级以上市试点预算单位已达到320个。目前,各试点预算单位按照统一设置的会计科目,使用统一的会计核算软件,将所有财务信息实时集中到财政部门。财政部门通过网络在任何时点都可以检查试点预算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也可实时汇总预算单位财务数据,全面掌握预算单位的会计信息,并与财政支出数据进行自动比对、纠错,实现对预算单位预算执行进度、资金流向、支出结构、现金管理等的监管。该项改革如同高速公路上设置的“电子眼”,对预算单位是否规范、合理使用财政资金进行实时监控。
监管系统启用以来,广东省财政厅监督检查办与国库处一道,积极利用该系统开展财政监督工作。今年3月,省财政厅以3月4日财务核算信息集中监管系统的数据为基础,对83家试点预算单位2008年现金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个别预算单位存在现金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根据系统提供的资料,省财政厅立即组织人力对现金管理不规范的单位进行了实地核查,及时纠正了问题,并提出了加强预算单位现金管理的建议。实践证明,广东省财务核算信息集中监管改革符合公共财政支出改革的发展方向,对完善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加强财政对预算执行的监督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实现了对财政收支全过程的监控管理,有力地推动了财政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保证了财政资金的透明、规范和高效使用。该项改革解决了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财务管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为实现财政、财务数据大集中和“同源采集”奠定了基础。
二、建立“实时在线财政预算监督系统”,进一步强化人大对财政工作的监督作用
为进一步强化省人大对财政工作的监督作用,广东省财政厅从2003年开始与省人大联网,搭建起“实时在线财政预算监督系统”。通过该系统,省人大可以实时查询部门预算和每一笔国库集中支付数据信息,及时发现各部门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问题,从而增强省人大对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监督的时效性,建立财政部门与人大之间的监督制约机制。2008年12月,进一步实现了与省审计厅联网。
目前,省人大、审计厅只要通过客户端,就可以实时查询及监督省级部门预算和每一笔国库集中支付数据信息。该系统提供了按单位、支付类型、资金性质、支付日期等多种查询方式,可以对多种基本数据、各预算单位历年部门预算、集中支付数据进行查询,还可以根据需要自行定义报表,过滤冗余信息。截至目前,省级近800个财政预算单位已纳入系统管理,资金范围包括所有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的财政资金。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也已建立了实时在线财政预算监督系统。该系统从更广泛、更深层次上对财政预算的各个方面和环节进行全面管理监督,保证了政府各项宏观经济政策的贯彻实施和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进一步推进了公共财政建设。同时,为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现从源头上遏制腐败提供了技术保证。
三、积极指导市县财政部门开展财政监督信息化建设,确保财政资金使用的合法、安全、规范和高效
广东省财政厅在积极探索与实践现代化信息技术在财政预算和资金监管方面应用的同时,积极指导市县财政部门开展财政监督信息化建设。广州、佛山等市财政监督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例如,2006年,广州市财政局提出了建设电子化财政监督项目的构想,2008年10月完成210个业务预警点和监控点的研发工作并投入整体试运行,初步实现了利用财政电子化技术支撑实施财政监督的设想。

广州市财政局电子化财政监督信息系统按业务需求分为预警监控、查询分析、文书管理、政策法规、基础数据和系统管理等6个功能模块,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强化财政内部监督。围绕加强制度建设,完善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相分离的预算管理机制的财政监督内容,将分散在各个业务系统的预算编制、审核、批准、执行等过程数据集成生成主题报表,夯实开展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的基础,并预设预警监控点进行监控,为进一步规范预算程序和预算行为、强化预算约束和减少预算随意性服务。内容包括跟踪财政预算支出的指标分配情况、预算指标下达的及时性以及审核过程是否符合内部控制制度的规定、业务处室对用款计划的审核是否及时、财政拨款情况、预算执行过程中涉及跨处室跨单位项目预算调整以及省追加、补助区县指标的相关公文信息等情况,跟踪记账凭证审核过程的内部控制机制,建立检查方案、检查报告、检查结论等电子化检查档案等。二是强化对部门的财政监管。指导部门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及保证财政资金安全、有效使用的财政监督内容,逐步将编办等财政部门之外的基础数据扩充为数据源后集成生成主题报表,并按财政监督工作需求设置预警监控点。内容包括跟踪并分析预算编制中各单位基础信息的真实性、合规性,跟踪预算单位的项目预算编制情况及预算单位项目年终结转事项等。广州市财政局电子化财政监督信息系统自试运行以来,发现预算单位违规使用财政资金2.45亿元,通过逐项核实,已收回1.3亿元。
(作者为广东省财政厅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
责任编辑 李艳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