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山西省医疗器械工业公司,是1979年随着全国医药系统体制改革而组建起来的一个经济联合体,下有3个直属厂,职工800多人,1979年至1981年,连续三年亏损,亏损额高达90多万元,个别厂三年平均销售亏损率高达143%,也就是做100元的买卖,要赔143元。1982年6月,我们根据全国工交会议精神和国家经委、计委、财政部等部门颁发的考核主要经济效果指标的实施细则,结合我们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按月考核综合经济效果试行办法》,按月对工业总产值增长率、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增长率、实现利润增长率、定额流动资金周转加速率、月末产品资金占用降低率、产值资金降低率、产值利税率增长率、资金利润率增长率、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以及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等10项综合经济指标进行考核,开展经济活动分析,加强了财务管理,提高了经济效益,1982年开始扭亏为盈,当年实现利润18万元,1983年全面消灭亏损,实现利润90万元,1984年上半年实现利润又比去年同期增长17%,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们开展经济活动分析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形式。
一、系统讲解与重点分析相结合
针对一些同志缺乏经济核算、经营管理和经济活动分析的基础知识的状况,我们系统地讲解了经济活动分析的主要内容和分析方法;各种经济效果指标的含义和对比计算方法;成本的经济内容;流动资金的核定和分析方法;等等。做到讲解主题明确,重点分析有的放矢,实务与理论相结合,使大家听得懂,用得上。如,讲按费用同产品产量的关系进行分类时,我们就用实例说明什么是固定费用,什么是半变动费用,然后通过数据,引证计算公式,用各厂固定费用与变动费用的不同组成比例,论证产值增减对成本高低的影响,采取措施,对症下药。如山西医用电子仪器厂,固定费用占成本的比重较高,提高劳动生产率是降低成本的主攻方向;太原卫生材料厂,变动费用占成本的比重较大,降低原材料消耗是降低成本的关键。针对分析结果,前者采取了提高工时利用率的措施;后者采取了实行节约原材料定额奖励的措施,1983年卫生材料厂实现利润比1982年增长了157%,医用电子仪器厂扭亏为盈,扭转了连续四年的亏损局面,实现利润比前一年增长227%。
在经济活动分析中,为了适应利税制度改革,我们还重点介绍了“管理会计”中的变动成本法。我们在医疗器械厂主持了一次经济活动分析,向全体干部及工组长介绍损益分界点及预测销售收入的分析方法,并把量——本——利的分析方法,用比较通俗的座标图象用于生产小组,工人们很感兴趣,从而增强了职工搞好经营管理的积极性。1983年这个厂实现利润比1982年增长120%,创历史最高纪录。1984年上半年实现利润,又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6%。去年财政、银行办理流动资金交接手续时,我们利用经济活动分析会议,专门讲解“工业企业流动资金的核定与分析”,使各级管理人员从基础理论到业务实施,初步掌握了流动资金三个过程的核定与考核,了解了加速资金周转的基本途径,促进了流动资金的交接核定工作,全公司流动资金的周转效率,1983年比1982年缩短了81天,加速了36%。1984年上半年,工业总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7%,定额流动资金占用减少3%,资金周转又加速了15%。
二、不定期的文字分析和定期的数字对比相结合
我们采用的是文字《简报》和数字《快报》相结合的办法。当月主要经济效果指标完成情况,一般都要在次月四号前用《快报》形式发出,除反映10项经济动态指数外,还要反映利润提留分配情况、销售收入利润率、资金利润率、资金回收期等;各种数据既包括当月累计完成情况,也与去年同期进行增减对比,效果比较好。不定期的文字分析,一般是采用《简报》形式。抓住既有特性又有共性的典型事例,针对个别问题,进行剖析,例如,我们抓住个别企业利用“在产品”、“产成品”、“待摊费用”及“预提费用”等科目作为缓冲帐户,任意调节成本及利润,有的以售价确定成本,把亏损隐藏在“在产品”中,虚报利润;有的提高销售成本,把利润掩盖在“产成品”内,截留利润;有的估报利润,不按实加权平均,按需定利。发现这些问题后,我们及时通过文字分析,用《简报》予以揭露,把“秘密”公诸于众,既纠正了个别错误,也警诫了类似倾向。
三、公司综合分析与基层专题讨论相结合
综合分析,一般是以10项主要经济效果指标为主体,选择一个重点来分析。例如1983年上半年的经济活动分析会,我们就以“经济活动分析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方法”为主题,对卫生材料厂利润成倍增长,但管理费用大量超支;医疗器械厂产品供不应求,但工时利用不足;医用电子仪器厂实现扭亏为盈,但部份产品亏损等方面的矛盾,在肯定成绩的前提下,通过数据罗列、因素分解、推理判断、重点探讨的方法寻找差距,抓住了问题的症结,限期提出了解决措施。
如卫生材料厂抓住利润增长,但费用超支过大这对矛盾,通过修订费用指标,严格审批制度,三季度费用支出比上半年按季平均减少5%;医疗器械厂针对产品供不应求,但工时利用不足,相应地采取了调整工种配备、衔接工序进度等措施,产销矛盾有所缓和,三季度总产值比上半年按季平均增长15%,出现了产、销、利同步增长的好转局面。医用电子仪器厂1983年虽已扭亏为盈,但仍有部份产品亏损,进入三季度以后,他们采取严格定额供料、预控费用开支、调整劳动组织、适应品种多变等措施,销售利润比上半年按季平均增长2%,降低成本见到实效。
深入企业,进行专题分析。针对医用电子仪器厂扭亏为盈后,部份职工满足现状,只看到了客观上的有利因素,忽视了主观上的消极因素的情况,我们于1983年8月份在这个厂搞了一个以“肯定成绩找差距,制订措施赶先进”为主题的探讨分析会。通过大家讨论,肯定各项经济效果指标全面改善的成绩;但把经济指标全部摊开,与本厂历史最好水平及同行业先进水平——上海医用电子仪器厂,逐项进行了分析对比,全员人数为上海的17%,但总产值只达到上海的4%,全员劳动生产率低于上海75%,相当四个人完成一个人的产值,固定资产为上海的33%,但资金利润率低于上海98%,找出了差距,明确了方向,增加了信心。这个厂生产的心电图机,在全国评比质量较好,但成本高于上海两倍,分析讨论后,大家一致认为,只有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素质,才能增强竞争中的应变能力,并制订了学赶目标,讨论了今后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1984年上半年这个厂的利润比1983年同期增长了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