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赵紫阳总理在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千方百计地提高生产、建设、流通等各个领域的经济效益,这是一个核心问题”。但是,目前在部分企业中搞建设不问效益,搞生产不问成本,重生产、轻管理,投资多、贡献少的现象,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过来。资金浪费不少,生产潜力很大。因此,全面提高经济效果,意义十分重大,必须高度重视。这里就工业企业提高经济效果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加快工业改组,下决心实行必要的关、停、并、转。
按照专业化协作的原则,改组现有工业企业,促使经济结构合理化,是最大的增产节约、最佳的挖潜、最好的生财之道。关、停、并、转要同工业改组和联合结合进行,需要加强行业规划,以便上下协调动作。对于重复建厂、产品不对路、消耗高、质量差、长期亏损的企业;对那些原材料、动力没有来源,同大企业、先进企业争能源、争原材料的企业,特别是那些落后的小企业;对那些“两煤”消耗和电耗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小氮肥厂等,都要实行整顿,限期改变面貌。否则,就要坚决地实行关停并转,以腾出能源...

赵紫阳总理在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千方百计地提高生产、建设、流通等各个领域的经济效益,这是一个核心问题”。但是,目前在部分企业中搞建设不问效益,搞生产不问成本,重生产、轻管理,投资多、贡献少的现象,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过来。资金浪费不少,生产潜力很大。因此,全面提高经济效果,意义十分重大,必须高度重视。这里就工业企业提高经济效果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加快工业改组,下决心实行必要的关、停、并、转。
按照专业化协作的原则,改组现有工业企业,促使经济结构合理化,是最大的增产节约、最佳的挖潜、最好的生财之道。关、停、并、转要同工业改组和联合结合进行,需要加强行业规划,以便上下协调动作。对于重复建厂、产品不对路、消耗高、质量差、长期亏损的企业;对那些原材料、动力没有来源,同大企业、先进企业争能源、争原材料的企业,特别是那些落后的小企业;对那些“两煤”消耗和电耗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小氮肥厂等,都要实行整顿,限期改变面貌。否则,就要坚决地实行关停并转,以腾出能源、原材料和资金,保证那些产品质量高、适销对路、消耗低、盈利水平高的企业吃饱开足,以利于经济调整,给国家创造更多的财富。
二、试行财务包干,搞活微观经济。
目前,在没有全面实行企业财务体制改革的情况下,对于那些尚未进行扩权试点的微利企业,可以试行财务包干。尤其是对于部分生产任务不足,需要“找米下锅”和产品不适销,需要转产易向,或更新换代,面临亏损边缘或亏损的企业,在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前提下,试行财务包干,是调动基层企业积极性,搞活微观经济的好办法。如我们湖南省湘潭地区酒埠江钢铁厂是个多年亏损的企业,1980年,地区财税局同该厂签订了年度财政亏损补贴包干经济合同,按当年预算安排的亏损指标140万元包干,超亏不补,减亏分成,因而大大地调动了该厂扭亏增盈的积极性。他们认真改进工艺技术,大搞综合经营,实行严格的厂内经济核算制,将包干指标逐级分解落实到车间、工段、班组以至个人,“权、责、利”紧密结合,经济责任清楚,奖惩严明,事事处处讲求经济效益,在降低成本,减少亏损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1980与1979年相比,产值增长94%,可比产品成本降低2.28%。全年实亏81.2万元,比包干指标减亏42%,比上年实际减亏66%以上,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果。
三、改进企业成本管理,努力降低成本。
成本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抓住了成本,就牵住了增产节约、增收节支的“牛鼻子”,这是增加社会主义资金积累的主要途径,是全面提高经济效果的核心内容。目前,在成本核算中普遍存在着乱挤乱摊、假帐真算或真帐假算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企业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不会算经济帐,习惯于凭老经验办事,不问成本效益,在成本核算上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二是现阶段的成本核算,实际上停留在理财会计的水平上,偏重于事后的监督。对于在设计、科研、试验、基建、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损失浪费,主观上不想如实反映,甚至乱挤乱摊,使成本计算成了掩盖矛盾的保护伞。这种状况,必须加以改进,具体要抓好以下三个环节:(1)增强成本观念,实行全范围、全过程、全员、全效益的全面成本管理。要求做好企业的各项基础工作,健全岗位责任制,实行厂内经济核算;(2)注重成本的预测、决策,即着眼于前馈控制,择优确定目标成本和目标利润。要求企业行政领导人员学技术、学经济,善于听取专家内行的建议,尊重科学,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同时,工程技术人员则要懂得经济,财会人员和其他经济工作人员也要懂得生产技术,这样才能使行政领导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所有经济工作人员,在技术与经济的结合上,协调一致地选定最佳方案;(3)抓好过程成本控制,这是成本管理的核心。要求成本会计建立责任成本,设置成本中心,做到成本工作信息化、系统化。既要反映监督成本的形成过程,又要及时反馈成本信息,并制订标准成本作为成本控制的准绳,按实际情况确定脱离标准成本的差异,采取措施,发掘潜力。成本是经济效益的综合反映,只有生产与管理并重,技术与经济结合,基础级成本中心为全厂和车间的专业核算提供正确、及时、灵敏的成本信息,向生产挖潜力,向技术要积累,向管理要资金,才能为全面提高企业经济效果开辟更为广阔的途径。
四、厉行节约,杜绝浪费。
浪费是全面提高经济效果的拦路虎。目前,一些企业在生产、基建、经营各方面浪费严重。过去,湘潭地区工交企业在清产核资中核实盘亏报废的流动资产损失达363万元,相当于定额流动资产年末库存余额的6.2%;由于盲目采购、盲目生产造成的积压物资,多占用流动资金2,760万元。每年要向银行多支付利息139万元。仅地区农机公司一家,库存商品削价损失就达383.4万元,现在,在某些企业单位中,讲排场、摆阔气,大量购置非生产性消费用品和请客送礼、大吃大喝的现象相当严重。这些歪风刹不住,不仅造成严重的浪费,而且严重脱离群众,给党和国家造成不良影响。今年财政支出很紧,工业企业和其他各行各业一样,都应树立全局观念,为国家财政承担困难,为国分忧。办任何事情都要量力而行,精打细算,坚持用钱按预算,开支按标准,不能违反现行规定,自订章法,各行其是。
我们深信,在各级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只要我们真正解放思想,肃清“左”的思想影响,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做好工作,经济效果一定能够提高,当前的困难一定能够克服,继续保持财政收支基本平衡的任务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