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这是全党的共同意志,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我们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保障。作为一名党员,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关键是要做好两件事:一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主要精力用在工作中,自觉为党的事业捧薪助火、添砖加瓦。二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做一名合格党员。
践行新发展理念 推动财政改革创新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党的十九大报告“十四个坚持”中再次强调要“坚持新发展理念”,这也为财政工作的改革创新提供了基本遵循。
一是遵循创新发展理念。按照公共财政理念,政府主要在市场无法解决或解决不好的领域发挥作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一些原由政府承担的事项,已经适于转由市场承担并获得合理收益。虽然近年来黑龙江省财政增收压力较大,但相对于“缺钱”,更缺少“改革”。理念的落后,才是最根本的落后。对于市场能够调节和管理的事项,政府和各级财政部门...
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这是全党的共同意志,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我们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保障。作为一名党员,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关键是要做好两件事:一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主要精力用在工作中,自觉为党的事业捧薪助火、添砖加瓦。二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做一名合格党员。
践行新发展理念 推动财政改革创新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党的十九大报告“十四个坚持”中再次强调要“坚持新发展理念”,这也为财政工作的改革创新提供了基本遵循。
一是遵循创新发展理念。按照公共财政理念,政府主要在市场无法解决或解决不好的领域发挥作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一些原由政府承担的事项,已经适于转由市场承担并获得合理收益。虽然近年来黑龙江省财政增收压力较大,但相对于“缺钱”,更缺少“改革”。理念的落后,才是最根本的落后。对于市场能够调节和管理的事项,政府和各级财政部门应“退下来、让出来”,探索综合运用PPP、特许经营、“以奖代补”、贴息等方式,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本参与特定领域项目建设,激发市场活力,让有限的财政资金更好地为公共事业服务。
二是遵循协调发展理念。黑龙江省区域、城乡间发展仍不均衡。对此,省级财政部门应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立足“二次分配”职能,深入实施财政、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形成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省与地方财政关系,在做大“蛋糕”的同时,更加注重分好、分匀“蛋糕”。2017年,在中央和省级财政的调控下,全省已下达转移支付2968.4亿元,比上年增加154.8亿元,预计所有市县均能够实现当年收支平衡。今后,要继续强化省级调控能力,大力推进重点领域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促进全省协调发展。
三是遵循绿色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衡量指标,直接关系经济发展质量和民生福祉。财政部门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支持生态保护和治理,不能只算经济账,还要算环保账和民生账,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还要看长远利益和子孙后代的利益,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在治理的同时要更加注重从污染源头上“釜底抽薪”。此外,财政部门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还要注重对新科技、新材料应用的支持。以绿色建筑为例,新技术、新材料对绿色发展贡献的巨大潜力。应鼓励地方在保障房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更多地采用绿色建筑标准,将十九大报告中“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的精神落到实处。
四是遵循开放发展理念。开放是多元的,从经济建设领域看,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远远超越了“修桥筑路”的范畴,已成为牵动多个领域向前发展的“驳船”。可以说,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力和推动力已经扩展到了更多的领域、更广的空间,发挥着更大的作用。财政部门在经济建设领域践行开放理念,应站在更高的维度去思考和领会,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对黑龙江省经济的带动作用。进一步支持基础设施网络化建设,让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全省对外交流发展的“邀请函”,不断深化黑龙江省的“硬实力”。
五是遵循共享发展理念。共享发展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党的宗旨的体现,财政政策和资金必须服务于共享发展理念的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财政部门必须倒排工期,建立全局性、持续性的政策资金保障制度,确保相关资金按时足额保障到位。继续加大支出力度,优先确保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部署的圆满落实。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
做合格党员
2018年新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上讲了三个“一以贯之”,其中明确提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这是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又一个强烈信号。作为一名党员,必须自觉遵守和执行党的规矩和纪律,拧紧“三颗螺丝钉”。
一是拧紧思想上的螺丝钉。宋朝朱熹有一句诗叫“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就是我们共产党人从事一切事业的生命之泉和不竭之源。当前有很多错误思潮冲击着我们的信仰,每名共产党员都庄严宣誓“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决不能举着拳头、犯着嘀咕。这不是小节是大节的问题,信仰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散一尺。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大会上提出了“四个自信”,就是要解决党员信仰是否坚定的问题。对此,党员同志要切实筑牢思想防线,牢固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时刻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共产党人走的是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但却是最光明的一条路,共产党员都应以此为荣,携手前行。
二是拧紧行为上的螺丝钉。古人云: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作为一名党员要常怀律己之心,律己就要知止,只有认识到过分欲望追求带来的后果并及时反省自己的行为,懂得知足于内、知止于外,才能获得精神上的宁静致远。对此,党员同志要时刻保持政治清醒,筑牢思想防线,约束个人行为,自觉净化“三圈”,不以感情换原则、不因私欲动公权,切实拧紧个人行为的螺丝钉,看好精神家园的自留地。

三是拧紧纪律上的螺丝钉。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打铁必须自身硬”,从“还须”到“必须”,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充分反映出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作为一名党员,要自觉按照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划出作风的红线和纪律的底线,不踩红线、不碰底线。保持政治定力,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整改作风问题,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切实做一名合格党员。
责任编辑 张小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