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这是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问题提出的重要任务。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洪范八政,食为政首。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解决好人民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抓好粮食生产从来是“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发展问题,始终把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出台的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行之有效、深入民心,有力推动了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虽然我们实现了粮食产量“十连增”,但粮食产需缺口还在逐年加大,粮食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农业仍然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依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只有稳固农业这一基础,才能赢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动权;只有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才能保障全面改革发展的大局。因此,我们必须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住、紧紧抓好。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努力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这是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问题提出的重要任务。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洪范八政,食为政首。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解决好人民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抓好粮食生产从来是“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发展问题,始终把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出台的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行之有效、深入民心,有力推动了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虽然我们实现了粮食产量“十连增”,但粮食产需缺口还在逐年加大,粮食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农业仍然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依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只有稳固农业这一基础,才能赢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动权;只有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才能保障全面改革发展的大局。因此,我们必须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住、紧紧抓好。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努力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发展,以新型工业化理念引领农业、以新型工业化成果反哺农业、以新型城镇化带动农民转移,加快建设具有高土地产出率、有市场竞争力、能带动农民致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一要做强做大高附加值的农业主导产业。根据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选准若干拳头产品,大力推进标准化、产业化的特色产业基地和特色农产品加工功能区建设,积极培育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二要培育高效益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行业协会,提高农业产业化、农户组织化水平,增强农业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三要构建高效率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积极创新农业服务形式,推进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础、供销合作社为依托、农村信用合作社为后盾的“三位一体”服务联合体建设,努力构建以政府部门的服务和管理为保障的集技术、信息、金融、营销等服务于一体的新型农业服务平台。
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必须通过改革驱动和政策引导激发活力,要坚持用城乡统筹的思路和办法,进一步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完善“以工哺农、以城带乡”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体系,健全与发展现代农业相适应的体制机制,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一要完善农业生产经营体制。要完善土地流转机制,按照依法有偿自愿原则,支持农户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要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完善经营管理模式,提高农业适应市场的能力。二要完善农村产权制度。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提高农村集体资产使用效益。要扎实推进农村“三权”抵押融资,进一步激活农村生产要素。三要完善城乡资源要素配置机制。要深化农村户籍制度改革,落实好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配套政策。要积极搭建城乡土地、资本、人才等要素流通平台,建立统一有序的城乡要素市场体系,形成城乡资源要素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良性机制。四要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要加强“三农”政策统筹,完善财政支农政策,深化涉农金融服务体制改革,加强农业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完善农资生产和流通企业扶持政策,增强各类涉农政策的配套性、协调性和连续性,形成支农助农扶农的政策合力。
改革,从农村破冰,从农业发力,全面开创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