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10-09 作者:本刊通讯员
[大]
[中]
[小]
摘要:
在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代表们认真审议了财政部部长刘仲藜所作的《关于1992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93年国家预算草案的报告》。代表们普遍认为,刘仲藜部长的报告很实在,既实事求是地肯定了去年财政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又中肯地分析了当前财政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对今年的国家预算,作了积极而稳妥地安排,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体现了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关于加快发展,使我国经济尽快登上一个新台阶的精神。审议中,代表们就财政如何进一步加快改革,做好工作,支持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
财政困难制约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必须引起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决心加以解决
江苏代表说,刘部长的报告真实反映了当前财政的困难状况。现在是上下财政都有困难,有的县发不出工资,有的县赤字超过了收入,国家财政近12年有11年赤字,今年又安排205亿元的赤字,困难很大。财政状况如此下去,对经济、对稳定都很不利。要解决财政问题,各级领导就要切实重视财政赤字问题,并采取坚决措施加以解决。
山东代表说,国家财政困难是个大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了,就会制约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这几年经济形...
在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代表们认真审议了财政部部长刘仲藜所作的《关于1992年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和1993年国家预算草案的报告》。代表们普遍认为,刘仲藜部长的报告很实在,既实事求是地肯定了去年财政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又中肯地分析了当前财政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对今年的国家预算,作了积极而稳妥地安排,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体现了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关于加快发展,使我国经济尽快登上一个新台阶的精神。审议中,代表们就财政如何进一步加快改革,做好工作,支持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
财政困难制约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必须引起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决心加以解决
江苏代表说,刘部长的报告真实反映了当前财政的困难状况。现在是上下财政都有困难,有的县发不出工资,有的县赤字超过了收入,国家财政近12年有11年赤字,今年又安排205亿元的赤字,困难很大。财政状况如此下去,对经济、对稳定都很不利。要解决财政问题,各级领导就要切实重视财政赤字问题,并采取坚决措施加以解决。
山东代表说,国家财政困难是个大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了,就会制约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这几年经济形势很好,但财政的日子也不好过,中央和地方都出现赤字,这是潜在的危机。这些年财政职能被严重肢解,应当大造舆论,相对集中财权。现在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过低,有些地方没有办法,就乱集资、乱摊派、乱收费,不是打企业的主意,就是打农民的主意。到头来,又把这些问题推在财政头上。
解放军代表说,财政有点赤字不可怕,怕就怕赤字太大。这些年,预算每年有赤字,执行中还要扩大。中央有赤字,地方也有赤字。有了赤字就要发票子,就要引发通货膨胀,这个问题从中央到地方都要十分重视。现在我国财政是吃饭财政,建设靠借贷。国家这么大,这样的财政状况,国家怎么能集中资金办大事呢?要下决心解决“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问题,对应该集中又能够集中的财力,要下决心集中起来,国家才有力量保证重点建设,加强国防建设,支持老少边穷地区建设。
福建代表说,在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地想多办一些事,多上一些项目是可以理解的,但超财力问题要研究,要注意总量平衡,也就是江总书记常讲的,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当前要解决财政困难,关键是要坚持深化改革,发展生产,提高效益,不懈地培养财源。现在效益不高是个突出问题,这是国家财政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的经济工作,以提高效益为重点,已提多年,现在到了非下决心解决这个问题不可的时候了。只要企业效益提高一个百分点,就是一个可观的收入数目。
贵州代表说,过去我们在基层,只知道地方财政困难大,听了刘部长的报告,才知道中央财政的困难也很大,去年的决算和今年的预算都是在大量举借内外债的情况下还有200多亿元赤字。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财政宏观调控的作用,特别是中央财政宏观调控的职能作用不能削弱,必须加强,要采取措施增加财政收入,控制不必要的支出。
抓住有利时机,加快财政自身改革和配套改革步伐,努力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财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江苏代表说,财政体制改革步骤必须加快,目前财政分配关系紊乱,人为因素很多。现在政府是最大的企业,企业是最小的政府,这与财政包干体制有直接的关系,包干体制加剧了地方追逐自身经济利益的冲动。理顺财政体制是实行市场经济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有利于促进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方向是要实行分税制。还要尽快实行税利分流,企业对国家交税,促进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企业的税后利润,采取股份制分利的办法来解决。这样,企业自主经营,有独立的财权。此外,财税体制改革试点时间不能拖得太长,越拖越被动,越快越主动。
贵州代表说,这些年,财政改革出台的税利分流、分税制、复式预算等,方向都是正确的。但是在具体作法上要注意调动两个积极性。
天津代表说,实现翻两番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加强财政改革步伐。天津市委、市政府决定,从1993年开始,国有企业全面实行税利分流,改变原有的承包方式,企业主管部门不再承包上缴指标。这样,有利于政企分开,有利于全面落实企业自主权,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增强活力,有利于解决长期存在的“抽肥补瘦”、“鞭打快牛”的问题,使企业直接面向市场,在同一起跑线上实行平等竞争。
河北代表说,现行财政体制造成各地的负担不合理和贫富不均,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一个巨大的障碍,必须彻底改革。建议组织专家,下苦功夫,进行全面详细调查,科学测算,重新审定,彻底改革,使之科学化。
北京代表说,我们国家税法很不健全,税种太多而且太乱,很多税务干部都很难掌握,建议尽快进行税制改革。
广东代表说,目前国家对企业实行承包办法,把税也承包了,是个很落后的办法,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实行税利分流办法很好,可以为国家集中建设资金。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必须采取坚决措施切实减轻农民负担,通过多种渠道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
河北代表说,刘仲藜部长的报告把发展农业放在首要位置,在财政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增加农业投入,并提出了三条支持农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农民听了以后一定很受鼓舞。改革粮棉“三挂钩”物资补贴办法非常好,一定会得到农民的拥护。
辽宁代表说,农民负担很重,政府有关部门要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加以解决。一是农民承担教育费用过重。现行政策规定分级办学,分级负担,农民已经承担不起。农村教育应该由国家主办,农民适当负担一部分。二是粮食如何确定基本价格,粮食卖不出去谁负担,可以多种办法解决,逐步缩小工农剪刀差。三是农业必需的生产资料,如化肥、农药、电、农膜、柴油等,应该有合理价格供应。
河南代表说,目前农业的基础地位相当脆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差,农业和农村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关于农业投入问题,国家要求增加农业投入的政策很好,但是由于各级财政困难,只能靠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尤其靠农民投入来大搞农田基本建设。
江西代表说,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第一,要把保护农民和产粮区的积极性作为制定各项政策的基本原则,一是农产品的价格要使农民有利可图,二是把农民生产的产品及时转化为商品,坚决防止“打白条”;第二,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对产粮区在贷款上要实行倾斜政策,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增强集体经济实力,增强以工补农的能力;第三,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第四,下决心采取措施,减轻农民负担;第五,搞好农村社会化服务。
甘肃代表说,必须采取坚决有力措施,解决农业发展中遇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是立即停止征收超过国家规定的一切不合理摊派、集资等各种费用,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利益。二是要继续抓紧抓好粮食生产,加强对农业产业结构和粮食生产结构的宏观指导,确保粮食作物的基本稳定。三是要千方百计保证农业资金到位,保证化肥、农药、柴油等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不得挤、压和挪用。四是要采取有力措施制止乱占耕地和农田撂荒,所有地方都要珍惜和保护耕地。五是各行各业都要关心和支持农业,多层次、多渠道增加农业投入。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以工补农。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落实企业经营自主权,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壮大财源基础
甘肃代表说,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什么搞不活?关键是企业机制缺乏生机。要使企业机制有活力,政府必须还权于企业,这就要求政府尽快转变职能。这个问题从中央到地方都没有解决,只谈原则不给政策,不具体抓落实是不行的。因此,政府应当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尽快转变职能。
吉林代表说,如何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有两种方式:一是硬推向市场。这种方式省事,但结果是“活不好,破不了,关不了,离不开”。二是扶持推向市场,国家、企业、职工共同努力,把企业推向市场。1.政策扶持:对重点企业国家集中改造,调整大中型企业税负;尽快研究解决国有大中型企业,特别是预算内企业的各种包袱。目前,大中型企业有亏损挂帐、潜亏挂帐、未还贷款等沉重的包袱,对这些包袱结合清产核资进行清理,然后在国家能够承受的情况下,尽快解决,使企业放下包袱轻装上阵。2.理顺关系:包括理顺政企关系、产权关系和企业服务体系。3.搞好分配:对经营者按照贡献大小分配,对企业职工按照劳动成果多少分配,其他人员按照实现价值多少分配。
陕西代表说,国有企业大部分是老企业,技术改造任务重,不改造又没有竞争力。解决的办法,一是要认真贯彻国务院颁发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二是要公平税负,统一税率。国有企业、合资、独资、私营企业的税负应公平统一,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不合理的问题要尽快解决。否则,国有企业负担重、财政困难的状况难以解决。三是加大投资力度,支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财政部决定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折旧基金免交两金的措施很好。四是金融体制改革不要超前,现在的改革,企业难以负担。
黑龙江代表说,当前企业转换经营机制遇到四个问题:一是国有企业产权关系不明确,一些承包企业实行掠夺式经营,盈利了是自己的,亏损了不承担任何责任,使得一些依法办事的企业,无法与其竞争。二是企业缺乏必要的外部环境。《条例》中赋予企业的一些权力,上边主管部门明放暗不放,小放大不放。三是有关的经济法规不完善,致使不少企业遭受了严重的损失。四是一些职能部门宏观指导不力,不按经济规律办事,存在瞎指挥的问题。上述问题希望引起政府的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
江西代表说,加快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一是要完善企业外部环境。当前完善外部环境不是要放权让利,而是要解决好“瓶颈”现象和市场体系的建立。二是要明确企业的产权关系。除少数关系国计民生的企业保持国有外,可以将一部分企业实行股份制,多元化经营,对于小企业可以出租或拍卖给个人经营。三是要加快老企业的改组改造步伐。四是要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执法水平和增强执法意识。
调整支出结构,实行精兵简政,压缩一般性开支,同时重视对科技、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的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路,能真正解决政企不分,效率低下的问题,否则不利于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河北代表说,政府机构改革,最怕搞翻牌公司,最怕权力经营。有的行政机关,属于自己的权力不行使,交给自己办的公司去行使,变无偿服务为有偿服务,给自己的干部职工搞福利,这种现象要引起重视。
天津代表说,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政府机构非改革不可。这项改革应积极稳妥地着手推进,因为它涉及面广,比较复杂,在改革过程中,应统筹安排,使各类人员各得其所。
湖北代表说,这几年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在不断增加,但实际上教育经费中用于事业发展的部分在减少,主要用在增加人头开支上了。办教育事业增加经费的需求与贫困山区财政困难、农民收入少相矛盾。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还是教育的竞争。教育投入应进一步增加,尤其是对贫困落后地区要有所倾斜。
江西代表说,国家预算安排的教育支出,仅次于经济建设方面的支出,国家是尽了很大的努力了,但还是满足不了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出路在哪里?就是要鼓励民办教育、私人办学,这个前景是非常广阔的,只要国家在政策上放松一点,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就不仅可以解决办学经费的不足,还可以促进公办学校的教育改革。
河南代表说,教育方面的发展,国家是很重视的,在国家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教育支出高于财政收入的增长,这是很不容易的,但教育面临的困难还是很多的。学校要发展,除了靠国家财政外,应该尽快实行学生上大学要收费的作法。因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有一定承受能力。另外也应提倡勤工俭学的办法。
辽宁代表说,科研经费拨款体制改革是成功的,对科研单位区别基础和应用科研实行不同拨款体制是正确的。给科研单位压力和动力,促使科研人员转变观念,为经济建设服务。建议中央有关部门进一步深化科研体制改革。
北京代表说,近几年国家对卫生经费的安排有增长,但卫生事业的发展仅靠国家拨款有困难,应从多方面集资发展卫生事业。建议在城市建立儿童医疗保险制度,比如15岁以下的儿童每人每年按10-15元交医疗保险金,全国集中起来的钱就很多,这样卫生事业的发展就更好了,群众也会满意。
坚持依法理财,严肃财经法纪,反对铺张浪费,有利于改革开放健康发展和摆脱财政困境
山东代表说,要强调依法纳税,当前偷税漏税和越权减免税款的现象比较严重。好的企业不好过,差的企业不难过,长此下去不利于企业平等竞争。
江苏代表说,现在财政困难,但财源流失却很严重,一是逃漏税,二是挥霍浪费,三是炒卖股票、外汇,大量的钱进入私人腰包。建议国家对股票等收入征税。
辽宁代表说,目前个体户、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偷漏税现象很严重,按计划征税不行,应依法征税,不采取硬措施不行。当前税收有几十个税种,都是行政法规或暂行条例,不过硬,要抓紧税收立法,严肃税法,增加财政收入,缓解财政困难。
湖北代表说,要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现在,在人力、物力和资金等很多方面上的浪费是巨大的,再也不能任其发展下去。财政部长的报告中,把坚持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作为指导思想提出,这非常重要。过去我们倡导节约一度电、一滴水的精神,今天仍应发扬。要大力提倡勤俭办企业,勤俭办一切事业的精神。
广东代表说,反对铺张浪费;不能搞一阵风。现在有些人生活奢侈,大吃大喝,浪费惊人,超过香港的生活。对铺张浪费的严重性,要提高到政治安定来认识,狠反铺张浪费,扭转社会不良风气,集中资金建设国家。
上海代表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了,国家财力增强,但铺张浪费现象很普遍,也发生了一些恶性经济犯罪案。要提倡勤俭节约,加强监督机制,完善各方面的管理法规,并重视舆论监督作用。
台湾代表说,我认为税收制度改革没有跟上形势发展的要求,税收流失问题严重。过去在人代会上我们已经提出过,现在没有见到有很大改进。希望政府要抓紧解决财政收入和税收严重流失的问题,不希望明年还听到存在这个问题。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