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5-05 作者:本刊记者 ★刘凤桐 何杰平★ 本刊通讯员 ★曲伟★
[大]
[中]
[小]
摘要:
提起黑龙江省边境易货贸易,许多人不以为然,认为这种贸易形式是原始的、低级的,登不上现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大雅之堂。然而,事实已经充分地说明,正是这种边境易货贸易形式,以其迅猛的发展势头,在进出口贸易总量上已经与现汇贸易等量齐观、并驾齐驱;尤其体现在经济效益上,一直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每年创造的利润都高于现汇贸易数以十倍计。边贸已成为黑龙江省诸多产业中增长速度最快、经济效益最佳、提供财政收入增长最快的一颗明星,起到了沿边开放格局中的开路先锋作用。
易货的魅力
黑龙江省对原苏联边境贸易源远流长,尽管由于政治风云多变而屡遭挫折,但两国边民始终珍视着这种来往,尽力维护着边境小额贸易。边境贸易真正进入健康发展的历史性新阶段,是从1987年9月开始,这月2日,黑河市用208吨西瓜换回布拉戈维申斯克市306吨化肥。被后来称为“西瓜外交”的这一笔买卖,使双方不仅互通了有无,而且各自获得了利益,尝到了甜头,激发了双方易货贸易的热情。从此双方贸易的伙伴迅速增加,迄今黑河地区已有边贸代理公司500多家;边贸的区域由黑河与布拉戈维申斯克市两地扩展到黑龙江省与阿穆尔州,并迅速延伸到中俄两国的腹地;从事边贸经营的企业...
提起黑龙江省边境易货贸易,许多人不以为然,认为这种贸易形式是原始的、低级的,登不上现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大雅之堂。然而,事实已经充分地说明,正是这种边境易货贸易形式,以其迅猛的发展势头,在进出口贸易总量上已经与现汇贸易等量齐观、并驾齐驱;尤其体现在经济效益上,一直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每年创造的利润都高于现汇贸易数以十倍计。边贸已成为黑龙江省诸多产业中增长速度最快、经济效益最佳、提供财政收入增长最快的一颗明星,起到了沿边开放格局中的开路先锋作用。
易货的魅力
黑龙江省对原苏联边境贸易源远流长,尽管由于政治风云多变而屡遭挫折,但两国边民始终珍视着这种来往,尽力维护着边境小额贸易。边境贸易真正进入健康发展的历史性新阶段,是从1987年9月开始,这月2日,黑河市用208吨西瓜换回布拉戈维申斯克市306吨化肥。被后来称为“西瓜外交”的这一笔买卖,使双方不仅互通了有无,而且各自获得了利益,尝到了甜头,激发了双方易货贸易的热情。从此双方贸易的伙伴迅速增加,迄今黑河地区已有边贸代理公司500多家;边贸的区域由黑河与布拉戈维申斯克市两地扩展到黑龙江省与阿穆尔州,并迅速延伸到中俄两国的腹地;从事边贸经营的企业也由最初的几家上升到1000多家,其中进出口贸易总额超过1000万的就有37家;易货的品种也由过去单一的农副产品换农用生产资料,变为以日用百货、家用电器、纺织服装等几大类2000多种商品换取俄方钢材、木材、水泥、化肥、汽车、机械等几百种产品。边贸交易急剧增长。黑河地区1988年边贸出口额2214万瑞士法郎,1991年增加到2.1亿瑞士法郎,增长8.5倍。今年上半年,边贸出口额一跃达1.98亿瑞士法郎。绥芬河市1988年边贸出口额3666万瑞士法郎,1991年增加到1.6亿瑞士法郎,增长3.4倍。在这两地边贸的拉动下,全省边贸进出口总额由1988年的1.96亿瑞士法郎增加到1991年的10.6亿瑞士法郎,按现行人民币与瑞士法郎比价折算,相当于人民币30多亿元,增长4.4倍。
在开展地方边境贸易的基础上,黑河市与布拉戈维申斯克市又从1991年8月起拉开中俄边民互市贸易的帷幕。黑河市现已投资1700多万元建设大黑河岛民间贸易市场,布拉戈维申斯克市也投资数百万卢布建设了一座大型封闭式民贸市场。到目前为止,中俄双方累计已互派边民参加互市贸易4万多人次,这种民间易货贸易开展还不到1年时间,累计实现中俄商品易货贸易额已达6000多万元人民币,其中我方商品出口额4000多万元。
黑龙江省边境贸易所以能够在基本不动用现汇的情况下,在企业间和边民间两个层次发展,增长这么快,势头这么好,不仅有得天时、靠地利、依仗人和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它在中俄双方现汇紧张的情况下,找到了一条以第三国货币瑞士法郎为计量单位的大规模易货贸易形式;调剂了两国产品的余缺,做到了产品的互补;实现了产品的升值,体现了双方的互惠。正是由于易货贸易在目前阶段的互补性、互惠性,使它显示出强大的魅力,这是现汇贸易方式无法替代的。
兴边的“龙头”
长期以来,黑河市、绥芬河市工业基础薄弱,商业也不发达,发展经济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支柱产业。如今,边境贸易迅速发展,一业带来百业兴,对于各项经济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总体拉动作用,已经成为振兴边境经济的“龙头”产业。
——促进了农业的发展。近5年间,黑河、绥芬河两市通过边贸进口了大量化肥,仅黑河地区就累计达68.4万吨左右,相当于不用国家投资建设了一个中型化肥厂,为国家节约现汇支出7000万美元,而且向农民销售让利1900多万元,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收;进口了大量各种大型农机具,仅黑河地区就达9000多台套,大部分让利销售在省内,不仅加快了全省农机更新步伐,而且由于进口农机具质量较高,对解决全省农业丰产不丰收的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组织了大量的牛肉、西瓜、蔬菜等农副产品出口,安排农业劳务输出,两市匡算,约可获取出口利润和劳务收入3000万元,对于发展外向型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是一个有力的牵动。
——提高了工业的效益。近5年间,黑河、绥芬河两市边贸出口产品中约10%是本地产品,40%是本省产品,其中不少产品属长期积压滞销的。这些产品的出口,对于提高地方工业经济效益起到了积极作用,有相当一些企业因此扭亏增盈,走出困境。同时,两市还通过边贸进口了7大类40多种工业原料,且销售价格平均低于国内市场价10%左右,这对于缓解地方工业原材料紧张、提高经济效益也有明显效果。
——刺激了市场繁荣。近5年问,黑河、绥芬河两市商业网点大体增加了60%以上,黑河市达到2000多个。国营商业销售额增长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黑河市商业年实现利润达到200万元,在全省处于先进水平;个体商业两市分别建立4个和2个大型封闭式贸易市场,黑河市还在最繁华的中央地带形成了约500米长的俄罗斯商品一条街,熙熙攘攘,交易活跃,对国内外游客有很强的吸引力。来自商业流通环节的营业税占两市财政收入中的比重稳步上升。
——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近5年问,为适应建港通贸兴边的需要,黑河、绥芬河两市基础设施投入近20亿元,基本建设规模高达100多万平方米,分别完成了城市路面升级、集中联网供热、万门程控电话、扩建航运码头、增强口岸过货能力及海关、商检、卫检、动植物检和口岸联检设施的改造和更新。黑河市还建成西沟水电站、黑河热电厂、北黑铁路、改造开通了黑河机场等四大重点工程。这些基础设施的兴建,使两市能源紧张、交通不便、口岸设施简陋的状况明显好转。
边贸带动了黑河市和绥芬河市各行各业全面振兴,也给两市财政开辟了广阔的财源。绥芬河市边贸企业上交财政的收入,由1988年的299万元增加到1991年的1613万元,占本级财政收入的比重,也相应从48.6%上升到61.8%,上升13个百分点。同期关税和代征的产品税、增值税,也由1667万元猛增到8473万元。受黑河市边贸发展的拉动,黑河地区边贸企业上交财政的利润也由1988年的250万元增加到1991年的1493万元,同期关税和代征的产品税、增值税也由169万元增加到4117万元,今年1—6月份,又猛增到4757万元。
驱动的“马达”
黑龙江省特别是黑河、绥芬河两市边贸增长这样快,效果这样好,主要是各级党委和政府从宏观指导、政策倾斜到配套措施都是大胆有力、创新务实的,真正发挥了驱动的“马达”作用。
超前的思维。早在1986年12月,省委书记孙维本就提出:“北开大门,南联沿海,西进东出,实行全方位开放。”1989年4月他又在北京召开的对原苏联经贸研讨会上提出:“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应当在注重沿海开放的同时,实施沿边开放,南北大门一起打开,这是改变内陆省份经济发展缓慢的必由之路。”这些思路受到了国务院的高度重视,而后变成国家批准和扩大开展边境易货贸易的决策。
宽松的政策。为鼓励发展边贸,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1987年国家决定对边境贸易实行出口退税政策,仅黑河、绥芬河两市近5年就减免关税8000多万元。特别是财税部门,在保证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的前提下,对边贸企业在政策、资金和工作上给予大力支持。在两市财政收入增长较快的情况下,省财政仍给予定额补助和专项补助。两市对边贸企业实现利润的留用比例逐步提高,并区别情况,对以往欠交的一部分利润给企业留作自有流动资金。这些政策有力地调动了边贸企业的积极性,增强了发展后劲。
适宜的措施。为推动加快发展边贸,使众多企业在未能获得边贸经营权的情况下参与边贸,黑河、绥芬河两市政府采取赋予边贸代理权的办法,“一顶帽(贸)子大家戴”,使这些企业成为边贸总公司的分部,为统一指导,分散经营,合力发展边贸,扩大了活动范围。绥芬河市委还把最好的办公楼腾出来,有偿转让给边贸公司使用。
得力的干部。近几年间,黑河、绥芬河两市政府都选派了一批优秀干部到边贸企业任职。黑河行署选派副秘书长担任地区边境贸易公司总经理;绥芬河市政府已派出两名副市长常驻俄罗斯,为发展边贸牵线搭桥。两市政府组团去俄罗斯访问时,也都把联系贸易伙伴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有力地推动了边贸的发展。
黑河、绥芬河两市靠边贸开路发财致富的实践表明:边境地区要富起来,增加财源壮大财力,必须知己知彼,确定牵头行业,实施优先发展,带动各业前进,而较好的选择,就是要努力做好边境贸易的文章。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