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实施农业产业化,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是做好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特别是广大边远山区,经过二十年的改革,农业发展已迈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推行农业产业化尤为紧迫。如何从政策上对农业产业化进行正确引导,是广大山区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要优化土地流转政策。农业产业化需要合理配置资源,山区农村最重要的资源是土地。要充分调动农民推进农业产业化的积极性,一方面要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原定的承包期到期之后再延长30年不变”的方针,将土地承包期延长使农民舍得投入,实行规模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另一方面要按照“坚持自愿,进入市场,合理流动,优化配置”的原则,制定山水田地经营权合理流转政策,鼓励土地适当向种养大户(能手)集中,鼓励各类经济组织到农村单独或联合开发荒山、水面。从目前的实践看,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租赁

制、股份合作制、代理制、有偿转让、重新发包、反租倒包、开发经营、拍卖经营等,通过优化土地流转政策,推进农户的规模经营,形成农户学科技、用...
实施农业产业化,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是做好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特别是广大边远山区,经过二十年的改革,农业发展已迈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推行农业产业化尤为紧迫。如何从政策上对农业产业化进行正确引导,是广大山区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要优化土地流转政策。农业产业化需要合理配置资源,山区农村最重要的资源是土地。要充分调动农民推进农业产业化的积极性,一方面要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原定的承包期到期之后再延长30年不变”的方针,将土地承包期延长使农民舍得投入,实行规模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另一方面要按照“坚持自愿,进入市场,合理流动,优化配置”的原则,制定山水田地经营权合理流转政策,鼓励土地适当向种养大户(能手)集中,鼓励各类经济组织到农村单独或联合开发荒山、水面。从目前的实践看,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租赁

制、股份合作制、代理制、有偿转让、重新发包、反租倒包、开发经营、拍卖经营等,通过优化土地流转政策,推进农户的规模经营,形成农户学科技、用科技的内动力,是发展“优质、高产、低耗、高效”农业的必要前提。对财政来讲,要积极参与政策制定,做好土地流转后税费交纳主体的重点工作和科技服务工作。
二要优化扶持龙头企业政策。针对目前山区龙头企业发展相对滞后,其带动作用较小的现状,一是要抓好与龙头企业相配套的原料生产基地建设,为龙头企业提供稳定充足的优质加工原料。建设适合山区特点的桑蚕、板栗、药材、水果等经济作物基地,发展畜禽业和水产业,走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一村带多村、多村成基地,户办、村办、联办基地的产业化路子。二是要扶持龙头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走“高、精、尖、优”加工的路子。三是要扶持龙头企业走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道路。本着先予后取、涵养税源的原则,对龙头企业实行蓄水养鱼、支持发展的政策。四是要坚决制止“三乱”,切实减轻龙头企业的负担。
三要优化资金投入政策。推进农业产业化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山区资金“瓶颈”问题尤其严重,必须集中精力予以突破。一是要根据“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相对集中,各负其责”的原则,统筹安排好扶贫资金、老区建设资金、以工代赈资金。二是财政、金融和各部门在发展项目、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市场建设、服务体系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三是要实施“四换促两开,两开促发展”的政策。“四换”即:以资源换技术,以市场换项目,以存量换增量,以产权换资本;“两开”即开放和开发。引进外资和外地(含部门、企业、私人)的技术和资本。四是要确保大宗农副产品收购资金兑现,千方百计不向农民打“白条”,这是基地建设必不可少的保证条件。五是要切实加强资金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要优化风险保障政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贫困地区推进农业产业化面临市场波动和自然灾害双重风险,为了提高抵御双重风险的能力,必须优化风险保障政策。一是财政要拿出一部分资金作为农业产业化的风险保障金,按规定程序审批,专款专用。二是保险部门要制订优惠的保险办法和措施,开设适合山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特点的新险种,积极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保障服务。三是要在一体化经营创利多的市场顶峰阶段,适当提取风险基金,以备在市场跌入低谷及遭受自然灾害时提供自我保护,避免生产经营的大起大落。
五要优化技术推广政策。山区推进农业产业化应坚持把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和经营管理者素质作为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的首要动力,走农科教、经科教一体化的路子。一是要把重视科技、应用科技、依靠科技放在农业产业化工作的首位。二是要加强以“良田良地、良种良苗、良肥良药、良管良防(防病虫)、良收良贮”配套为主的科技攻关。三是要搞活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既要大力推行技术商品的有偿服务,又要强化服务意识,充实第一线技术力量,建立和健全县乡村户四级技术推广网络。通过各级干部、各行各业、地区性合作经济组织、专业服务和服务专业户,建立一个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的社会服务体系。积极推行行政、科教相结合的责、权、利挂钩的农业技术集团承包,充分发挥各生产要素和各服务部门的整体功能。
六要优化市场建设政策。推进农业产业化,离不开专业化市场建设。一是要依据“谁投资,谁受益”原则,鼓励各方投资建设市场,并贯彻“管办分开”原则,将市场的服务职能与管理职能分开,把市场建设成经营实体的市场。二是建立广泛参与、相对分工的市场交易组织。明确供货组织、购货组织和经纪商,除对关系市场信用的经济人员有限制外,专业化批发市场应是开放性的,不限制参与人员,并向他们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三是要依据《城乡集市贸易法》,制定《市场管理条例》,规定市场交易的准则和规范,明确交易人员的责权利以及结算、奖惩办法等。把市场管理纳入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轨道。四是要加强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优质的全方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