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近年来,湖南省浏阳市洞阳镇发挥地处城乡结合部的优势,探索走出一条“以统筹兴三农”的新农村建设路子,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一举摘取“全国环境优美镇”、“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等桂冠,所辖龙洞村跻身“全国文明村”、“湖南省小康建设示范村”行列。
统筹城乡产业发展
洞阳镇围绕建设“富裕的经济强镇、繁荣的商贸新城、文明的现代乡村、秀美的山水胜地”目标,坚持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突出城乡各自的产业优势和特色,以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兴“三农”,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工业化方面,抓住长株潭一体化纵深推进、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依托工业园晋升国家级生物医药基地带来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集聚优势,全力建设新城工业组团。2007年引进珠江啤酒、康尼格制造等12家高科技企业,建成新型材料、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机械制造、食品保健五大产业基地,完成工业产值10.76亿元,同比增长27.6%,创历史新高。2008年又引进长沙大福乳胶手套制品厂等3家大型企业,完成投资1520万元,成功推介优质山地项目2个。以产业集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不仅改变了长期依靠单一石料等资源型产业支撑的脆弱局面,形成九大特色产业集群,加快了新型工业化进程,而且显著增强了工业对“三农”发展的带动能力。目前,全镇有85%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在非农产业就业。全镇拆迁失地农民全部就业,人均年收入逾8000元。
发展现代农业方面,一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按照“以特取胜,富民为先”原则,2007年发展烤烟4000亩,新建集约智能烤房114座,产烟1.14万担,为农民增收723万元,财政增税140万元,获市烤烟生产二等奖,烤烟成为富民丰税的拳头产业。2008年有362户农户发展烤烟4680亩,同比增长17%,创历史之最。组建佰汇专业合作社,种植中药材、有机蔬菜7000亩,吸纳1200名农民就业。二是加快发展旅游休闲农业。依托浏永高等级公路穿境而过的优势,以五星级浩博农庄、“江南第一道址”洞阳湖为龙头,发展集旅游、观光、度假为一体的“农家乐”58家,吸引海内外游客蜂拥而至,年产值达3218万元,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三是以新技术改造提升农业。开展各类新技术培训3期,受训农民548人,举办科技下乡3次,赠送科普图书1182册。优质稻良种覆盖率、测土配方施肥率分别达98%、96%,烤烟漂浮育苗、标准化管理入户率均达100%,大批“懂技术、善经营、精管理”的新型农民脱颖而出,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勃勃生机。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洞阳镇倾力抓好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一是狠抓村居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三改”(改电、改水、改厕)、“三整”(整修乡村道路、整理村容村貌,整治生态环境)和“一分离”(人畜分离)要求,全镇10村均已完成村庄规划编制。投入2340万元完成九溪等7村硬化道路36.8公里。高标准建成西园等3个“社区建设示范区”和南园等2村综合服务大楼。龙洞村在全市村级率先购买环卫车,实行垃圾统一收集处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完成南园等7个社区的大规模农电、通信整改,加紧实施引水管道铺设工程,建设日供水6万吨自来水厂、日处理4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容量1.4万号的电话主线及无线发射塔。二是加快“融城步伐”。围绕建成“对接长株潭的桥头堡、融入工业城的主战场”目标,投资878万元,完成浏永高等级公路洞阳段提质改造等工程,形成园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比翼齐飞的发展格局。三是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投入1186万元,完成了洞阳水库、鲤鱼塘水库、献礼水库的除险保安,15万米水渠的清淤维修,27处山塘扩容增蓄及烤烟基地的烟水配套工程,为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大力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该镇努力扩大公共事业在农村的覆盖面,不断提高农民群众享受公共服务的水平。首先,优化配置农村教育资源。投入110万元新建高标准工业园实验小学,改造提质8所学校。调优教育布局,撤并学校13所。小学入学率、巩固率、毕业升学率均达100%,初中巩固率达99.8%,教育质量连续4年获市一等奖。其次,强化农村社保、文化、计生工作。2008年上半年落实各项节育措施418例,征收社会抚养费31万元,稳定了低生育水平,顺利通过省检查验收。对1904名低保对象发放救助资金130万元。投资200万元建成能接纳100位老人入住、勘称一流的“百福敬老院”。成功举办了“南园杯迎奥运树新风”全民运动会、“庆七一话改革”演讲比赛,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再次,倾力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农民参合率达95.9%,2007年报销农民医药费155.3万元,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镇”,有效遏制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老大难问题。妥善化解处置各类重大矛盾纠纷21起,深入开展“平安洞阳”创建活动,无安全事故和群斗纠纷,确保了社会的和谐稳定。统筹城乡“两型社会”建设
洞阳镇抓住国务院批准长株潭为“两型社会”试验区的发展机遇,依托紧靠省会长沙的独特优势,全力探索“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三农”发展之路。一是建设“节约清洁洞阳”。实施“关闭一批、搬迁一批、转产一批、治理一批”工程,开展“露天矿场清理、小锅炉关闭、餐饮门店改清洁能源、燃煤锅炉脱硫除尘治理”行动,对矿山、石材等一批高耗高污行业重点整改。与国防科大等高校科研机构联姻,全面开展花炮材料、工艺、环保三大革命,开发节能环保型花炮新品8个,获开发大赛奖和国家专利9项。通过降耗减排,万元GDP能耗下降4.8%,二氧化碳削减4.9%,主要污染物排放和能源消耗得到有效控制。耗能大户九溪石灰厂通过节能减排技改后,在原材料成本涨价35%的困境下,效益却增长46%,一举成为引领石材行业节能减耗的旗舰。二是建设“集约高效洞阳”。洞阳镇坚持“无论金山银山,有污不进洞阳”,依托资源优势规划建设了3个规模合理、竞争力强的工业小区,达到集约用地、高效生产的目的。三是建设“绿色秀美洞阳”。全面实施“绿水青山蓝天”工程。投资千万元建成集灌溉、供水、发电、养殖于一体、总库容达62万立方米的黄马桥水库,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每年还为农民增收30万元。新建5000亩高产优质楠竹基地和占地5万平方米,集休闲、娱乐、度假功能于一体的农民公园。园内遍布小桥流水、亭台楼榭,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令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归,游之者忘倦。利用丘陵起伏、阡陌纵横、水曲环绕、景色秀丽的自然环境,构建出道路因山就势、布局灵活多变、建筑高低错落、鲜花绿树环绕的生态系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依,青山、碧水、绿洲、名园浑然一体的独特风景,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以统筹兴“三农”的丰硕成果。
责任编辑 王文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