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07年,湖北省当阳市被国家确定为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县(市)后,充分利用财政支农资金的“酵母”和导向作用,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以物带扶”、“财政贴息”等多种扶持方式,吸纳银行、企业、群众等对农业投入,对投入的资金进行“打捆”使用,并以柑橘产业为内容,以资金整合为纽带,以提高农业增益、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强资金监管、狠抓项目建设实施,确保了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1.科学规划。通过充分调研、反复论证,科学编制了《整合支农资金建设优质柑橘板块基地规划》,明确了初步整合的项目和资金范围,并建立了优质柑橘板块基地建设的数据库、项目库。在编制规划的基础上,组织8个涉农部门集体研究讨论,按照“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指导思想,制定了整合支农资金建设优质柑橘板块基地实施方案,为科学决策和项目实施提供了行动指南。根据柑橘产业发展基础及发展潜力,选定了半月镇的五里岗、玉阳办事处的宝塔岗,建设高标准连片5000亩的柑橘核心示范园,并对示范园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进行了整体的规划与设计。
2.整合项目资金。一是整合项目。在项目申报和实施过程中,严格实行“三制”,即:实行项目申报会审制,根据规...
2007年,湖北省当阳市被国家确定为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县(市)后,充分利用财政支农资金的“酵母”和导向作用,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以物带扶”、“财政贴息”等多种扶持方式,吸纳银行、企业、群众等对农业投入,对投入的资金进行“打捆”使用,并以柑橘产业为内容,以资金整合为纽带,以提高农业增益、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强资金监管、狠抓项目建设实施,确保了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1.科学规划。通过充分调研、反复论证,科学编制了《整合支农资金建设优质柑橘板块基地规划》,明确了初步整合的项目和资金范围,并建立了优质柑橘板块基地建设的数据库、项目库。在编制规划的基础上,组织8个涉农部门集体研究讨论,按照“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指导思想,制定了整合支农资金建设优质柑橘板块基地实施方案,为科学决策和项目实施提供了行动指南。根据柑橘产业发展基础及发展潜力,选定了半月镇的五里岗、玉阳办事处的宝塔岗,建设高标准连片5000亩的柑橘核心示范园,并对示范园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进行了整体的规划与设计。
2.整合项目资金。一是整合项目。在项目申报和实施过程中,严格实行“三制”,即:实行项目申报会审制,根据规划,有针对性地选择重点、产业、区域,由相关部门共同对申报项目进行会审;实行项目整合会商制,在不改变项目建设内容、资金投向的前提下,由市政府组织协调项目部门和单位进行会商,确定各个项目的重点建设内容和衔接关系,形成项目实施合力;实行项目实施备案制,项目整合方案确定后,项目实施单位及时将项目实施方案及进度上报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备案,并接受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和考核验收。二是整合资金。按照“性质不变、渠道不变、管理不变、统筹安排、集中使用”的原则,把各类支农资金捆绑起来使用,切实消除多头管理、多层次拨付的现象。三是整合社会资源。对社会团体、法人、个人投资的建设工程,参照民办公助的形式,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给予适当补助奖励,吸引社会资本,实行多元投入,共带动和粘合社会各界投入1.06亿元。
3.强化资金管理和监督。一是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即将所有整合支农资金统一实行国库集中收付,资金拨付直达建设单位或农户账户,确保各种涉农资金真正落实到项目、到产业、到农户。二是实行资金报账制。项目单位根据合同、计划和施工进度,提出用款计划并附报账凭证,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签字后,按财政部门规定程序办理。三是实行跟踪审计制。每个项目竣工后,财政部门会同审计部门,对整个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审计。四是实行绩效考评制。运用定量考评和定性考评相结合的办法,按照项目完成数量、质量,项目实施的经济社会效益进行考核和评估,并对个别项目达不到预期目标的进行分析,查找原因。通过采取绩效评估,尽量规避项目建设风险,确保项目建设后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五是实行项目公示制。凡是上级补助资金、项目建设资金和以奖代补资金,在项目所在地将建设的内容、投资额度、资金来源、建设方式、工程质量标准等内容进行公告、公示,实行阳光操作,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确保资金使用安全。
4.建立产业发展长效机制。一是建立产业发展投入机制。按照“多予、少取、放活”和“三个高于”的支农、惠农方针,每年安排300多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柑橘优质板块基地建设。同时,各镇(处)也相应出台了柑橘产业扶持政策,建立了市、镇两级稳定的投入机制。二是完善配套政策。重点对农户新发展柑橘实行种苗补贴,对连片开发的基地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给予“以奖代补”,对核心示范园、精品果园给予重点支持,对发展柑橘产业的业主实行贷款贴息,对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给予扶持。
2007年以来,项目区共整合财政资金2242万元,带动和粘合社会各界投入1.06亿元,其中,银行信贷资金2800万元、企业400万元、农民合作组织90万元、受益主体投入5040万元、受益者投工投劳2288万元,财政与社会投入比达到1∶4.7。支农资金的整合和集中使用,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基础设施更加完善、项目建设初具规模。围绕新建柑橘基地,狠抓基地的配套工程建设,共硬化果园道路56公里,新修各类道路30余公里,铺设供水管道5.5公里,硬化渠道13.4公里,开挖蓄水池1.08万立方米。围绕“三片”(凤凰山、白河、漳河沿岸)、“三线”(汉宜线、皂当线、荆宜线),规模发展柑橘基地。全年新建柑橘基地5.66万亩,其中新建连片5000亩高标准核心示范园两处,到年底柑橘基地面积达到25万亩。
——农业新科技得到运用和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物理和生物杀虫、沼液微灌等先进农业技术得到广泛运用,种草、覆盖等果园精细化管理措施深入田间地头,果园实现了生态管理,柑橘品质得到提高;同时,创建了凤凰山国家级柑橘标准化示范基地。
——龙头企业不断壮大、企业品牌得以提升。当阳市新世纪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新建气调库,新增库容量800吨,公司已获得国家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东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新增柑橘打蜡生产线8条,年处理柑橘8万吨,销售价格每公斤提高了30%以上,并获得出口水果果园注册登记证、出口水果包装厂注册登记证、湖北省无公害食品证书。
——农民合作化程度逐步提高。龙头企业与基地、与农民合作组织进行了对接,建立了有效利益联结机制。下辖的6个镇(办事处)成立了产销协会,网络柑橘基地8万亩,发展会员3100人。
——农业效益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扩大柑橘栽植规模,提高了柑橘的品质和产量,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培植了发展后劲。项目建设受益后,每年可新增农业产值2.21亿元,到2010年,优质柑橘生产基地可达到30万亩,实现柑橘产值10.6亿元,项目区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实施标准化生产和种植绿肥、使用频振灯、捕食螨、杀虫板等一系列生物和物理生态栽培技术的运用,控制了有机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降低了柑橘有害物质残留,保障了食品安全。此外,通过种植柑橘,保护了5.6万亩的土地免于水土流失,每年可减少向长江等河流的土石排放量50万吨以上,同时也可有效改善当地的气候条件。
责任编辑 王文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