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经济基本面仍然向好,上市公司利润有望保持较快增长的情形下,作为国民经济晴雨表的股市却并没有表现出同步的繁荣与上扬,出现了连续、长时间、非理性的大幅度下跌。这一巨大的反差使人们疑惑与不解,但更多的是关心政府救市措施和后期的趋势,却很少有人关注股市深度下挫对经济各方面产生的负效应。
股市健康繁荣,能对经济产生推动作用,否则,便会对经济产生阻碍。去年股市走强时,投资者买车买房、请客吃饭,正的财富效应增强了居民的消费信心,也助推着消费需求加速前行。而目前,股市的“跌跌不休”已经或正在对经济的方方面面产生着不利影响。不仅仅是股市下跌本身,其产生的众多不良的连锁反映也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股市暴跌重挫了居民的消费信心和投资信心
消费者信心在去年创下新高后,今年一季度出现了明显回落。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消费者信心指数为94.8,比上季度回落1.7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1个百分点;反映消费者对未来经济前景预期的预期指数也同比回落0.9个百分点,表明居民对未来支出存有顾虑,消费信心不足。
股市下跌使股民的资金回流银行储蓄加剧。据调查,有96.4%的中资银行和84.7%的外资银行认为股市的波动对于储蓄存款具有很大的影响。截至5月底,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19069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202亿元。储蓄存款的增速回升,主要是证券市场持续下跌,股票、基金、理财等金融产品对储蓄存款的分流作用减弱,加之人民币存款利率多次上调后,老百姓把资金从股市等投资渠道撤回银行。贷款发放继续减缓,银行资金流入加快,流出减缓,资本市场的持续低迷,使得居民投资开始趋向保守。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居民购买股票和基金的热情大大降低,投资股票的比例由年初的32%降到目前的17%,投资基金的比例由26%下降到12%,愿意增加投资资金的居民占比由29%降低至22%。
二、财富明显缩水对消费市场产生了抑制作用
收入是消费增长的原动力。受资本市场振荡等因素影响,居民收入增速放缓,居民财产性收入增幅降低,在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消费需求。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3.4%,增速回落13.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增9.1%,增速回落3个百分点。另外,我国的股票和基金账户已超过1.4亿户,股票和基金成为居民的重要资产。今年前五个月,股市的持续下跌使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大幅缩水,大大抑制了消费热情。
从商品消费看,出现了增幅减缓迹象。今年一至五月份,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1.1%,但如果考虑到物价上涨的因素,实际增速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而考虑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的减少,居民消费需求增长速度实际上是有所减慢的。
近几年,推动国内商品市场繁荣的汽车、家电、电子通讯产品销售也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全国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一至五月份累计,汽车类零售额与上年同期相比回落4.1个百分点,通讯器材类回落6.8个百分点,家具类回落7.6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及设备类回落19.5个百分点。
从餐饮市场看,由于中高收入阶层普遍紧缩开支,明显减少了外出就餐,致使餐饮市场较为冷清。一至五月份全国餐饮业营业额为76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9%,如果考虑餐饮服务价格上涨因素,则实际增长速度仅在10%左右,这是近几年少有的现象。
前几年汽车市场的持续增长与股市繁荣和低通胀有密切关系。今年以来,股市暴跌与价格过快上涨,对购车者的消费预期和信心产生了重大影响。购车者在财富大幅缩水的情况下,消费心理变得更为冷静,消费行为也变得更加谨慎,不少人原来的买车、买房计划也只好搁置。因此,从总体上看,今年的汽车、商品房、家电等市场销售不会达到往年的增长率。
此外,一些高档奢侈品、古董和艺术品市场销售也出现了大幅度下滑,其降势将成为必然。
三、股市下跌造成房地产市场价格波动
股市由盛转衰周期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对消费周期的起伏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财富效应从一个市场渗透至其他的市场,股市的繁荣带动了房地产市场的增长,同样股市的萧条也会波及到房地产市场。美国和日本的经验表明,股票价格和房地产价格存在高度(70%左右)的正相关,因为二者可能受相同宏观因素(如低利率和强劲的经济增长)的推动。
目前,我国房价比较敏感,遏制房价的上涨是十分需要的,但从经济的平稳运行要求来看,不应该使房价大起大落。但如果房地产股的价格出现了大幅波动,这样的信息很容易造成房地产价格的大幅波动,其后果将远远超出虚拟经济,值得重视。今年,我国房地产市场已出现成交清淡、价格下滑的景象。按照以往的经验,每年第一季度的房地产市场成交一般都比较清淡,但从四月份开始,住房的成交会迅速活跃,五、六月份会是销售旺季。今年四、五月份并没有出现销售转旺的迹象,从全国的主要一线城市看,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住房销售都比三月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销售旺季并没有旺起来。
四、投资者会对股市的功能产生怀疑,不利于证券市场健康发展
股市有筹集资金和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一方面能促进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股市稳定健康,能使更多企业上市融资,为企业的成长“输血”,也为经济发展助力。相反,股市动荡、投资者信心不足,会增加企业的融资难度,不利于资金的优化配置。从银行层面看,股市的分散风险功能关乎金融稳定。股市能将企业经营风险分散给千千万万的投资者,实现风险社会化,只有让股市稳定健康发展,才能不断扩大直接融资比重,逐步改变企业融资过于依赖银行的现状,降低银行体系的风险。
由此可见,股市对经济是一把双刃剑。当股市上涨时,宏观经济的各项指标、各个领域都会呈现繁荣;当股市连续下跌时,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都可能会不景气。股市与宏观经济之间的内在关系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新的课题,需要不断地观察、研究。
我国股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与经济发展的相关度越来越高,来之不易。对这样一个作用巨大的市场,有关方面应精心呵护,努力使其成为经济的助推器,决不能让它成为“绊脚石”,拖累国民经济的发展。扩大消费需求,把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是改善民生、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经济发展目的的根本要求。今年,外部需求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扩大内需对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具有更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投资领域的不断拓宽,广大群众的金融知识、理财意识和理财能力的进一步提高,财产性收入会成为越来越多群众的日常追求,为更多群众所拥有。
针对当前消费需求发生变化的新趋势、新特点,国家应从增加收入、抑制通胀、增强信心等方面入手,继续改善消费环境,消除消费障碍,改善心理预期,为消费升温再加“一把火”。要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就应当促进股市稳定健康发展,增加老百姓的财产性收入,努力营造一个经济持续增长的环境,让股市真正成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要正确认识股市对经济的巨大作用,充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建立资本市场是为了通过资本市场机制来推动经济发展,而一个资本市场发展的根基则在于保护投资者。因此,相关法规的制定一定要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出发,严格要求信息披露的及时性与真实性,严厉打击内幕交易以及基金老鼠仓等侵害投资者利益的问题。
要提高市场调控水平,促进股市平稳健康发展。我国股市规模越来越大,投资者也越来越多,股市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已经不容忽视。在目前社会流动性过剩、房地产市场转型的情况下,股市是一个很好的过剩货币吸纳器,股市的平稳健康发展有利于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平稳健康发展。当前,我国股票市场的成熟程度还远远不够,市场失灵的程度与频率相对突出,因此,政府对市场的调控就更加重要了。
责任编辑 常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