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纪律是党和国家制定的经济法规和相关政策,是规范各相关主体参与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也是经济工作包括财政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保障措施。近年来,各级政府及财政部门一方面不断深化财政、金融、政府投资等各项改革,着力从体制机制上完善管理制度;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建立规范财政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益的长效机制和有效手段,财政管理和财经纪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财经秩序不断向好的方向发展。但从监督检查的实践看,当前财经秩序还存在一些混乱现象,违反财经纪律的现象还时有发生,不仅导致国家财政收入和国有资产的流失,还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破坏了社会公平正义,也毁掉了一批干部。要防止这些问题的发生,必须强化财政监管,严肃财经纪律,加大财经秩序的整顿和规范力度,从源头上加以治理,从制度上予以规范。
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财税政策,确保中央政令畅通。国家财政是党和政府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体制保障、政策工具和监管手段,财税政策是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近年来,财政部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推进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不断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对公共领域的投入,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财税改革,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财政预算管理、财政法制建设、财政监督工作、管理基础建设工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的财政管理水平。特别是2008年,中央财政根据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需要,把支持“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作为预算安排的重点,大力促进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保证这些体现执政为民的财税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发挥作用,各级地方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宏观调控政策,坚持在严肃财经纪律方面下大力气,保障了财政资金的安全性、合规性和有效性,促进了各地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但从财政部门监督检查的情况看,有些地方政府及部门以地方利益、部门利益为重,超越权限擅自制定财税优惠政策,擅自设立收费和基金项目、扩大范围、提高标准,或虚增虚减收入、人为调剂收入等,造成中央财税政策有令不畅、有禁不止。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财税政策,确保中央政令畅通,不仅是财经纪律问题,也是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群众纪律的问题,更是贯彻依法理财、依法治财、依法监督的重要原则。必须从讲政治、顾大局、谋长远的高度,坚决执行好国家统一的财税政策。要加大对国家财税政策在本地区落实执行情况的监督力度,重点关注促进自主创新、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深化体制改革等财税扶持政策实施情况,及时纠正和反映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研究完善适合本地区的财税政策,促进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发展。
充分发挥财政监督在整顿和规范财经秩序中的职能作用。财政监督具有预警、监控、评价、纠偏、制裁、反馈等多种功能。通过对财政资金分配使用情况的监督,分析预测整个财政运行状况及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信息,发出预警信号。通过对收支全过程的监督,及时发现财政资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项目预算分配状况、国有资产配置现状的分析,促进被监管者健全内部制约机制和完善自身管理水平。通过对被监督者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进行纠正,发挥纠偏功能。在完成监督行为之后,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充分发挥对违反财经纪律的单位和责任人进行经济、行政处罚或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的功能。积极向有关方面反映监督成果,分析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制度完善建议,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财政管理水平。因此,要充分认识财政监督的职能作用,通过监督检查调研,摸清情况,分析原因,采取对策,推进财政改革与财政管理。从目前阶段看,化解矛盾的有效措施之一,就是要实施“阳光财政”。财政资金的安排、实施与效果,要逐步实行“阳光”运作,做到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将财政工作置于人大、政协、审计、社会、舆论的监督之下,做到资金安排到哪里,监督就跟踪到哪里,形成“大监督”格局。要加强对重大财税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要对本地区税务机关开展税收征管质量检查,健全和完善本地区税收收入的日常监管机制,通过建立健全对重点地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税源监控制度,有针对性地加强对税收征管和政策执行中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监督。要重视加强对非税收入的监督,做到应收尽收,继续贯彻“收支两条线”改革精神,逐步将非税收入纳入预算统一管理。要重视加强财政资金分配使用的监督,强化对转移支付资金和专项拨款的监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进一步加强财政监管工作,确保财政资金使用安全和财政干部队伍安全。“国以家为基,邦以民为本。”财政工作既服务于国家的大政方针,又与广大民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特别随着公共财政、民生财政的深入推进,财政已成为联系二者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改革预算制度,强化预算管理和监督。完善和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投入。积极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充分说明财政工作地位重要、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做好财政工作,必须重视加强财政监管工作和财经纪律建设,把财政监管工作摆到重要位置上,为财政监管工作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积极协调、解决财政监管工作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为财政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排忧解难。通过加强财政监管工作,确保在财政资金分配使用方面做到“两项安全”,即财政资金不被挪用浪费,财政干部队伍安全。
强化教育和制度建设,切实维护财经纪律。近年来纪律教育工作还比较薄弱,有些部门抓业务开拓时间多,抓法纪教育时间少,致使不少干部法纪观念淡漠,甚至成了“法盲”,一些管理制度还不健全,操作性不强,再加上组织约束、监督查处力度不够,致使少数干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抬头,把追求物质利益、集团利益、个人利益摆到了不恰当的位置,等等。维护财经纪律的严肃性,需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要坚持不懈地对广大干部进行财经纪律教育,提高他们遵守财经纪律的自觉性、坚定性,规范在先,防范在前,这是治本之策。要将是否自觉遵守财经纪律作为党内监督的重要内容之一,经常检查党员遵守财经纪律的情况,把问题纠正在萌芽状态。要严肃查处党员领导干部违反财经纪律的案件,不搞“下不为例”,把党中央“党要管党”的原则和“从严治党”的方针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