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针对2007年以来经济增长全面加快的形势,国内外各类经济分析机构都对我国经济增长态势给予了高度关注。说过热,主要依据就是增长速度过快,2007年前三季度GDP增速达到11.5%,创1996年“软着陆”以来同期经济增长速度的新高。预示着当前我国经济在偏快区间运行,但偏快不等于说全面过热,应该正确看待。
首先,“快”有其历史必然性,也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从2002年下半年起,我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增长周期。2007年我国经济仍处于这一轮增长周期的高平台上,增长惯性还比较强。其次,“快”离不开宏观经济环境的支持。经过近三年的宏观调控,我国宏观经济环境渐趋于比较宽松。一方面,农产品供求改善,煤、电、油、运紧张局面得到初步扭转。另一方面,资金比较宽松。第三,“快”是外部形势趋好在内部的反映。近几年来,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在继续,世界经济持续看好,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普遍加速,为我国经济增长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第四,“快”与行政性推动力量较强密切相关。2007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十七大召开和迎接奥运双重效应形成的行政性推动力量成为我国经济加速增长又一重要因素。
偏快和过热的最根本区别在于经济运行是否处于良性状态。...
针对2007年以来经济增长全面加快的形势,国内外各类经济分析机构都对我国经济增长态势给予了高度关注。说过热,主要依据就是增长速度过快,2007年前三季度GDP增速达到11.5%,创1996年“软着陆”以来同期经济增长速度的新高。预示着当前我国经济在偏快区间运行,但偏快不等于说全面过热,应该正确看待。
首先,“快”有其历史必然性,也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从2002年下半年起,我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增长周期。2007年我国经济仍处于这一轮增长周期的高平台上,增长惯性还比较强。其次,“快”离不开宏观经济环境的支持。经过近三年的宏观调控,我国宏观经济环境渐趋于比较宽松。一方面,农产品供求改善,煤、电、油、运紧张局面得到初步扭转。另一方面,资金比较宽松。第三,“快”是外部形势趋好在内部的反映。近几年来,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在继续,世界经济持续看好,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普遍加速,为我国经济增长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第四,“快”与行政性推动力量较强密切相关。2007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十七大召开和迎接奥运双重效应形成的行政性推动力量成为我国经济加速增长又一重要因素。
偏快和过热的最根本区别在于经济运行是否处于良性状态。衡量经济是否过热,不能仅仅看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这实际上是一个综合性的经济问题,对其判断需要综合考虑,我们认为主要应该看经济发展的基本面。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总体是好的:一是经济效益继续提高;二是从经济运行的约束因素来看,煤、电、油、运这些因素没有继续加大,正在逐步缓解;三是市场销售情况良好。尽管存在着价格由结构性上涨转为全面上涨的风险,但物价上涨的幅度还在可控范围内,不会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由此不能轻言经济过热。
2007年,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包括提高证券交易印花税、出口退税和下调储蓄利息所得税等财政措施,以及提高准备金率、加息等货币政策。这些宏观调控措施旨在通过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转为全面上涨。特别是要通过宏观调控稳定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
尽管进入2007年二季度,经济增长速度继续加快,但随着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逐步落实和发生作用,到了三季度,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增速出现放缓或趋稳,表明经济增长偏快的势头得到了初步遏制。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5%,比二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3%,比二季度回落1.7个百分点;出口增长26.2%,比二季度回落1.2个百分点;贸易顺差同比增长51.1%,比二季度回落22.2个百分点。
虽然在宏观调控的积极作用下,经济偏快增长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但在促使经济快速增长的原有因素尚未根本消除的同时,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因素,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的风险仍然存在。一是投资增长依然过快,存在较大的反弹压力。2007年1—11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同期加快0.2个百分点。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在进入三季度后出现大幅度的回升。二是货币供应与信贷投放依然过多。11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18.5%,比上年同期高1.7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22.1%,比上年同期高5.3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比年初增加35837亿元,同比多增6551亿元,已大大超过全年2.9万亿元的新增贷款控制目标。三是贸易顺差过大,外汇储备不断增加。1—11月,进出口贸易顺差累计达到238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816亿美元,增长52.1%;外汇占款新增31639亿元,同比多增8319亿元。此外,在上述“三过”问题尚未根本缓解的情况下,消费增长加快又形成了新的需求,加大了经济增长偏快转为过热的风险。
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将是2008年经济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除了控制对外贸易顺差的过快增长,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调控金融市场等措施外,还应加大促进社会公平的资金投入来回收流动性。如加大资金向农村的流动等。
责任编辑 陈素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