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的哈密,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微薄的财力很难满足“吃饭”的需要,当地财政常常要靠上级转移支付补助过日子。穷则思变,哈密地区财政部门把穷作为变革的动力,工作中坚持“依法理财、规范运作、民主管理、服务全局、保障重点、培植财源、促进发展”,“十一五”期间财政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4.33%,成为哈密财政发展史上收入增长最快的时期,实现了“吃饭财政”向公共财政的历史性跨跃。
抓管理 促规范
“十五”之初,面对地区财政形势严峻、预算管理约束乏力、弹性较强、专项资金缓拨、滞留、占用的局面,为理顺财政管理机制,哈密地区财政局从强化预算管理着手,制定出台了多项财政管理改革的办法。
——强化预算管理,规范拨款程序。面对预算指标随意调整,预算执行无约束的状况,面对各预算单位每办一件事、每花一笔钱都必须“跑政府”、“跑财政”的混乱局面,面对单位间苦乐不均、大多数预算单位公用经费严重不足所造成的尴尬,面对财政资金多条渠道审批的困扰,2002年财政局提出并经行署同意出台了加强预算管理的意见。核心是对每个预算单位测定合理的经费使用额度,即预算指标明确到预算单位,节余留用,超支在下年度指标中如数扣回。财政部门按照预算单位的指标数、国库收入进度和预算单位的工作进度三方面结合的原则,主动向预算单位拨付资金。这一办法的实行,改变了财政一家理财的被动局面,开创了由预算单位和财政部门共同理财的新局面。同时也避免了预算单位跑行署、跑财政审批资金等不正常现象,预算管理制度更加严密、规范,资金核拨的透明度大大增强,使政府、预算单位和财政都比较满意。
——加强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变自由分散使用为约束使用。面对预算外资金收多少、用多少的状况,单位间苦乐不均、使用缺乏约束的局面,财政局对所有有预算外收入的单位展开摸底调查,提出了预算外资金分类管理、分别指导、分类定档定基数、区别调剂留用的意见,得到了地委、行署的支持和批复。“意见”执行中触及了单位和个人的利益,少数预算单位便向行署反映意见甚至对财政局领导进行人身攻击,但财政局党组一班人认准一个理:预算外资金的收取、使用必须符合财经法规,必须明确收取和使用范围及标准,绝不能助长不良风气。经过一年的实践,压力顶住了,矛盾化解了,有预算外收入的单位事业得到了发展,资金收取、使用规范,政府收入增加了近千万元,大大缓解了财力紧张状况。
——加强专项资金的管理。过去,专项资金拨付存在严重的滞留、缓拨、占用等问题,一年中资金占用少则几百万,多则上千万,缓拨就更为严重。面对这种情况,财政部门全面加强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管理,做到按项目进度和上级财政部门的规定,全部及时足额拨付,实行追踪问效,防止挤占、挪用,有力地支持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抓收入 增后劲
近几年,在抓管理和改革的同时,财政局狠抓了财政增收,做大财政“蛋糕”。
——出措施,增收入。面对服务业营业税、高收入人群个人所得税、房屋土地交易中契税征管中存在的问题,组织力量进行了调研,提出了加强征管的意见和办法。一是加强服务业营业税征管。在实行定额刮奖发票的基础上,为防止定额刮奖发票流向社会二次被经营者低价收购使用并鼓励消费者索要发票,哈密地区在全国率先实行了二次抽奖办法,即每消费二千元即可凭定额刮奖发票登记一个抽奖的顺序号,对促进饮食、娱乐、美容美发、沐浴等服务业营业税征收效果明显。二是下发了《加强高收入人群个人所得税征管指导意见》和《加强契税征收的若干意见》,重点规范了高收入人群个人所得税和契税的征收管理,促进了这两项税收的快速增长。个人所得税2005年比2004年同比增长74.41%,增收1233万元;2006年个人所得税征收基数调高后,1-4月份个人所得税同比仍然增长53.96%,增收504万元。契税收入2005年比2004年同比增长129.41%,增收198万元;2006年1-4月份比上年同期增长900%,增收360万元。
——强协作,增收入。进一步完善和建立了部门协税措施,建立了财税联系会议制度。为切实加强收入组织工作,增强全社会纳税和协税、护税意识。财政积极与国税、地税、工商、公安、城建等部门加强协作,及时研究和解决收入组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各种收入应收尽收。为使协税措施落到实处,还积极探索建立了稳定的财政收入增长机制,制定了财政增收奖励办法。该办法对纳税大户、税收征管机构、收入管理机关、协税部门的具体奖励规定。
——培财源,增后劲。为有效培植财源、做大财政经济“蛋糕”、促进财政持续增收,财政部门制定出台了培植财源促进财政增收发展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现有企业每年新增税收原则上用于安排培植财源促进财政增收发展资金;对外来投资新建企业(包括本地新建企业)三年内新增入地方库的税收全额安排培植财源促进财政增收发展资金。针对以往项目前期费投入不足、使用不当的现象,按照“有偿使用、滚动增长”的原则,制定了《哈密地区项目前期费使用管理办法》,并加大了对项目前期的投入力度。另外,还制定出台了《哈密地区成长型企业财政贴息管理办法》、《哈密地区科技三项费有偿使用管理办法》,为增强财政收入增长后劲,进一步完善了具体管理办法。
——调结构,促发展。按照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要求,在多年来行政经费实行零增长同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建立公共财政,促进哈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004年安排支持经济、社会发展资金1050万元,实现了零的突破。2005年安排2150万元,2006年安排4450万元,是当年公用经费总水平的2.7倍。
抓改革 立机制
“十五”期间,对哈密财政人来说,是改革攻坚的五年。他们以饱满的精神风貌、严谨的工作作风,积极投身于财政改革。
——强力推进部门预算改革。2004年起,哈密财政局不失时机地推开部门预算改革,按照一年试点、三年全面推开工作安排,认真制定改革方案,仔细分解改革任务,使每个科室有任务,人人肩上有担子。全局干部深入预算单位,掌握第一手数据,所有部门预算基础数由职能科室在分析三年的收入支出水平的基础上提出测算数、部门预算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局党组审定三个步骤完成确认。指标测算细化到预算科目的目一级,比如,交通费细化到燃油费、车辆保险费、修理费、过路过桥费等。由于指标测算深入细致,分类定档立得住、过得硬,顶住了来自各方的压力,部门预算改革得以顺利推进,并探索出较为科学、合理的符合实际的分类定档体系,确定了各部门的收入、公用支出、人员支出和项目支出水平,预算管理的水平和层次得以逐步提升。
——全面推开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在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中,大多数单位习惯于授权支付的方式,为此,财政部门坚决按照改革原则,该实行集中支付的绝不授权支付,同时也为方便预算单位,提高运行质量和效率,对集中支付流程中不必要的程序进行了删节和完善,得到了预算单位的普遍欢迎。2005年,地区本级已全面推开了集中支付改革,加强了预算过程的监督控制,增强了预算执行的透明度,为财政资金安全、有效、节约使用提供了保障。
——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步入规范。针对预算单位“购置公共产品和劳务习惯于分散采购”的做法,在扩大采购项目和采购品种的基础上,对集中采购的项目做了严格规定,不断规范采购运行程序,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政府采购逐步走向规范化。
(财政部人事教育司供稿)
责任编辑 戴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