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4-14 作者:
[大]
[中]
[小]
摘要:
福建省:2006年财政工作亮点凸显
一是财政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全省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达到1011.86亿元,财政实力进一步增强,财政收入增长的持续性和稳定性达到近年同期的最好水平。
二是集中财力办大事取得新成效。省级财政支出2.64亿元,支持主导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和新兴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支出5.61亿元,用于继续由省级财政全额承担的出口退税超基数地方负担部分,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统筹政府性资金48.3亿元,重点支持铁路、高速公路、港口、农村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积极支持办好惠民实事。在全国率先推行全省范围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率先推行免征部分农业特产税和全面免征农业税,率先推行农村保险试点,率先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率先设立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贫困生助学金。为建立惠民资金落实机制,省级财政筹措40亿元,确保各项惠民实事落实到位。
三是财政支持“三农”工作实现新突破。继续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更加注重多予,省级财政支农支出15.57亿元,比上年增加2.44亿元,增长18.5%。同时,创新财政支农方式,选择5个县(区)开展以县为主、多级次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建立水利...
福建省:2006年财政工作亮点凸显
一是财政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全省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达到1011.86亿元,财政实力进一步增强,财政收入增长的持续性和稳定性达到近年同期的最好水平。
二是集中财力办大事取得新成效。省级财政支出2.64亿元,支持主导产业、传统优势产业和新兴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支出5.61亿元,用于继续由省级财政全额承担的出口退税超基数地方负担部分,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统筹政府性资金48.3亿元,重点支持铁路、高速公路、港口、农村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积极支持办好惠民实事。在全国率先推行全省范围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率先推行免征部分农业特产税和全面免征农业税,率先推行农村保险试点,率先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率先设立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贫困生助学金。为建立惠民资金落实机制,省级财政筹措40亿元,确保各项惠民实事落实到位。
三是财政支持“三农”工作实现新突破。继续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方针,更加注重多予,省级财政支农支出15.57亿元,比上年增加2.44亿元,增长18.5%。同时,创新财政支农方式,选择5个县(区)开展以县为主、多级次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建立水利、扶贫、产业化等支农资金整合平台,集中5.59亿元,支持农业、农村发展;健全财政对种粮、良种、农机具购置及受油价变动影响的林渔业、农村客运及种粮农民的直补政策;支持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建设等。
四是缓解县乡财政困难取得新进展。省级财政增加7亿元用于进一步缓解县乡财政困难;安排工资性转移支付11.6亿元,对县市进行补助;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及海岛、库区建设。同时,结合中央的奖补政策,建立具有福建特色的“六挂六奖”机制,省级财政安排3.43亿元,对县(市)财政税性收入增长、产粮大县、撤并乡镇、削减财政赤字、化解政府债务以及设区市增加对县(市)的财力性补助给予奖励,建立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长效机制。
(本刊通讯员)
江西省:财政阳光使广大农村更温暖
2007年,江西财政将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让广大农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一是在农业生产方面进一步加大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力度,稳定粮食直补规模,努力探索建立粮食综合补贴制度,增加“一村一品”投入3000万元,使农业产业化资金总额达5500万元;增加水利建设投入1亿元。
二是增加安排农村公益事业专项资金2亿元,采取省、市、县三级共建的方式,集中抓好1万个新农村建设试点自然村;增加农村文化专项资金2000万元,继续采取“政府出资、市场运作、乡镇搭台、农民看戏”的方式丰富农民文化生活。三是在农村义务教育方面新增资金5.13亿元,全面实施免学杂费和贫困生免教科书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同时,相应提高农村中小学财政拨款公用经费标准,其中,小学年生均经费由40元提高到60元,初中年生均经费由60元提高到80元;每年安排2.85亿元建立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四是在农村社会保障和医疗方面新增资金6000万元,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财政补差标准月人均提高5元,达到30元。新增资金3.14亿元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市、区)由40个扩大到70个;增加城乡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资金投入1.51亿元;对全省2万个村卫生所每个补助1万元,用四年时间对483所乡镇中心卫生院每所增加40万元,对全省90个县级综合医院每个补助200万元,增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缓解农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万丰 谢宗博)
山东省:投资2亿元带动乡镇卫生院服务水平升级
山东省政府在去年选择360所条件较差的重点乡镇卫生院优先进行改造的基础上,日前又从省级财力中安排2亿元实施“1127工程”,带动市、县对全省其余1127所条件较差的乡镇卫生院进行改造。具体目标是“保障三个必需”:一是保障必需的业务用房。通过整修,每所中心卫生院可用业务用房原则上不低于2000平方米,每所一般卫生院原则上不低于1000平方米。二是保障必需的设备。确保每所中心卫生院配备X光机、B超、生化分析仪、血球计数仪、救护车等5件急用和必需设备,基本满足一般性急救、诊断、治疗需要,每所一般卫生院配备X光机、B超、心电图仪、医用电冰箱等4件主要设备,基本满足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需要。三是保障必需的技术人员。分期分批送乡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到临床教学基地、疾病控制和妇幼保健机构进行正规技能培训,以提高乡镇卫生院对一般急症、常见病、多发病等的诊治以及公共卫生和妇幼保健等工作的处理能力。 (杨学良)
广东省:“四个到位”确保2007年底前全面完成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
一是责任到位。各级人民政府是责任主体,地级以上市政府要对辖区内各县(市、区)的危房改造工作负总责,检查、督促工程进展,县(市、区)政府负责危房改造实施全过程的组织和管理。二是规划到位。危房改造的规划、立项、建设、资金管理以县为主,工程实施与修复水毁校舍结合起来,与加快中小学布局调整、解决班级人数过多等问题结合起来。三是资金到位。省财政按照C级危房维修加固及翻新标准、D级危房拆除新建标准,对86个县(市、区)危房改造所需19亿元资金,给予全额补助,并按危房改造的实施情况,分期拨付资金。四是优惠政策到位。各地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危房改造时,确需使用新增建设用地的,须按照规定办理。新建、改扩建校舍等教育用地使用国有建设用地的,由市、县人民政府以划拨方式提供土地使用权。危房改造工程建设过程中涉及的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予以免收。涉及的经营服务性收费,在双方协商的基础上,提倡各有关单位从支持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的角度适当予以减半收费或免收。鼓励企业通过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向学校危房改造工程进行捐赠,捐赠部分按照国家政策法规规定准予在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前的所得额中全额扣除。 (本刊通讯员)
青海省:实施城市贫困群体住房救助制度
目前,青海省财政厅等部门出台了《青海省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住房困难家庭住房救助办法(试行)》,计划从2007年起用五年时间,通过政府统一兴建救助住房、收购闲置住房或二手房等方式,基本解决城市贫困群体住房困难问题。
该《办法》规定,对连续5年以上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且尚未租住公房的无房户和居住危房(经有关部门鉴定)的家庭进行救助;根据不同情况,分轻重缓急分批解决救助对象住房困难,优先安排“三无对象”(无家可归、无依无靠、无生活来源的老年人、儿童、精神病人)家庭、残疾人家庭和重病家庭,政府统一建设或购置的用于救助的住房采取实物配租的形式,安置无房户或居住危房的救助对象;兴建一定数量的福利院,集中安置无住房或居住危房的“三无对象”家庭。住房救助工作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分级负担的原则,并对救助对象实行动态管理。 (刘怀文)
河北承德:“四关”严把土地出让管理
一是严把收费标准关。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协议出让土地时,最低价不得低于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征地(拆迁)补偿费用以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应当缴纳的有关税费之和,否则,国家土地使用权不得出让。2006年,承德县在办理土地出让业务过程中,退回不按标准出让土地3宗。
二是严把收费清算关。明确规定在出让国有土地时,国土资源部门依据土地出让合同填开《缴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登记单》,财政部门凭登记单收缴资金,国土资源部门凭财政部门加盖收讫印章的登记单和开具的土地出让金专用票据,办理土地登记手续,并填发土地使用证。同时,严格按征地补偿协议确定对被征地户的补偿费,按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清算单核算缴费,对于因征用土地而发生的土地开发费和业务费,由国土资源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用款申请,详细列明支出项目、用途和金额,经财政核实后再予以拨付,并实行集中支付审核报账制管理。
三是严把账户管理关。为加强土地出让金管理,承德县建立了土地出让金财政专户,用以单独核算土地出让金收入及相关的土地开发费等支出。同时清理了国土部门在银行开设的存款账户,规范了土地出让金管理,有效地杜绝了截留坐支行为。
四是严把监督检查关。在日常工作中,严格审核“缴交国有土地使用权费用登记单”,确保出让土地要进行评估和通过招投标进行,确保出让金不低于规定标准等。同时进行定期检查,以确保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及时足额交库。 (河北省承德县财政局)
江苏灌南: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吃上“补助餐”
为帮助农村贫困劳动力参加技能培训,提高就业本领,江苏省灌南县对人均年收入低于1500元、有劳动能力的农村贫困户接受技能培训的,发放实名制劳务技能免费培训券予以补助,人均补助原则上不超过300元,使农村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吃上了“补助餐”。目前,已发放“培训券”135万元,惠及贫困劳动力5500名。该县指定6所定点培训机构,开设了数控机床、烹调、种养加工等50多项“短、平、快”致富技术课程。还推行“订单培训”形式拓宽就业渠道,在全国20多个经济发达地区建立40余个劳务信息窗口,根据各地用工需求,实现技能培训与及时就业的有效“对接”。 (潘国军)
浙江绍兴:严格控制镇级债务
浙江省绍兴县从规范支出入手,规定镇政府或街道办事处不准为企业贷款提供担保、抵押以及借款;不准采取预付、垫支等手段上项目或超越财力兴建各类工程;不准举债发放职工工资、发放各类津补贴和解决公用经费不足;不准随意增加非经常性的支出;不准滞留、挪用项目建设资金;不准移用专项补助资金。同时严格项目审批,各镇(街道)根据下一年度可用财力,对建设项目资金来源进行可行性分析,提出项目建设目标、工程估算及资金来源等计划,并报送县财政局、发展和改革局进行评估审核,经县政府批准后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对累计工程变更额超批准概算的,需报县有关部门重新审批。该县还建立了镇(街道)政府性债务责任追究制度,对违规担保、盲目举债,搞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损失和浪费,或因工作失职,造成无法按期还本付息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并把债务状况纳入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离任移交范围,列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评、考核指标。 (倪华丰 祝建良)
河南淮阳:加强村级经费管理带来新气象
河南省淮阳县采取源头控制、凭折领薪、优者奖励等措施,建立和完善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村级经费管理新机制,不仅使乡(镇)财政完善了监督权,还使村干部有了主动权。该县规定,村级经费与乡(镇)预算资金相分离,实行计划单列、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挪用。按照规定,县里依据组织部门所核实的村干部人数确定补助对象,公开补助标准;村级办公经费的补助标准按照行政村人口多少核定。享受补助的村干部人数,根据村“两委”班子换届选举结果,村里报乡(镇)政府审核,乡(镇)政府核准后再报县委组织部和县财政局、民政局核定。县财政局按季度将资金拨付到当地银行代发专户,再由村干部拿自己的工资存折每月从专户里领取薪水。村级办公经费的支出也是依照专款专用、村财乡理、乡镇审核、县局把关、定期拨付的原则进行。该县加强村级经费管理带来了新气象,不仅确保了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还调动了村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增加了村级干部岗位吸引力,促进了农村各项事业的持续发展。
(牛腾明)
湖南资兴:支持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2006年以来,湖南省资兴市把支持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来抓,多措并举,深入推进,农民“看病难”、“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现象得到有效缓解。一是全力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建设,累计筹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210万元,全市参合农民人数达210212人,参合率达91.11%,居全省29个新增试点县(市)首位,共计补偿参合农民7083人次,补偿金额483万元。二是完善医疗救助制度,扩大农村大病医疗救助保障范围,对已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账后个人负担仍较重的患者从农村大病医疗救助金中实行第二次医疗救助。全年共计拨付农村大病医疗救助资金42万元、农村特困医疗救助资金74万元。三是努力提高乡村医疗生卫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筹集资金85万元改扩建清江、青腰两所中心卫生院,使全市规模以上中心卫生院达到7所,农民“看病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薛宏春 曹飞洋)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