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湖北宜昌市夷陵区以招商引资为契机,成功地引进了娃哈哈集团和均瑶乳业集团两大全国知名的乳品加工企业,为该区奶牛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如何通过奶牛基地与龙头企业的对接,培植新的奶牛支柱产业,推进农村财源建设,探索新的财政支持方式,已成为区委、区政府面临的新课题。2000年起,夷陵区财政部门从降低奶牛养殖风险入手,运用财政支出、政策性贷款、贴息贴保等杠杆和手段,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奶牛养殖业,探索出了一条新形式下财政支持财源建设的新路子。
1.建立健全技术服务体系,创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从2000年以来区财政局先后投入财政资金100万元,用于技术人员培训、服务体系建设。一是组建奶牛技术服务中心,在奶牛养殖发展初期由财政全额负担人员工资和工作经费,引进多名畜牧专业本科生专门从事奶牛养殖技术工作,负责全区奶牛的引进、养殖技术培训、疫病防治和监测等工作,按成本价或免费为全区奶牛养殖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二是分期分批无偿对乡镇养殖户进行集中培训与分户饲养管理培训,使他们掌握奶牛基本的饲养、管理技术。特别是在奶牛引进初期,服务人员、技术人员每周至少要进行2—3次全区巡回检查,及时发现饲养管理中的问题,解答养殖户提出的各种问题。三是,从市奶协及外省聘请了3名奶牛专家指导全区奶牛产业发展,同时将有关乡镇基础较好的青年技术人员分别派到无锡、武汉等奶牛场跟班学习。
2.运用政策性贷款手段,推进奶牛养殖小区建设。针对部分外地养殖大户到夷陵区投资奶牛养殖征地手续复杂、时间长等困难,区政府委托牧工商公司兴建2个可养殖1000头奶牛的养殖小区,免费向外地养殖大户提供牛舍3年,并实行业主管理。为了加快奶牛养殖小区的建设步伐,快速高标准建好奶牛养殖小区,财政部门累计向牧工商公司提供了250万元财政资金,其中无偿财政资金30万元,无息财政资金贷款150万元,低息财政资金贷款70万元。
3.财政补贴政策,刺激民间资本购养奶牛。奶牛养殖资金投入,养殖户自筹、信用社贷款与财政适当扶持相结合的原则。对奶牛养殖户,区信用社给予购奶牛款50%以内的贷款支持。2002年度以前购置奶牛的,区财政凭信用社的贷款凭据和区奶牛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证明给予贴息。2000年购奶牛的贴息三年,第一、二年贴100%,第三年贴50%;2001年购奶牛的贴息两年,第一年贴100%,第二年贴50%;2002年购奶牛的,贴息一年,贴息50%。全额自筹资金购奶牛的养殖户,在同期内享受区财政相应贴息额的补贴。2000年购奶牛并办理保险的,区财政承担第一年保险费的100%、第二年保险费的60%和第三年保险费的30%;2001年购奶牛并办理保险的,区财政承担第一年保险费的60%和第二年保险费的30%;2002年购奶牛并办理保险的,区财政承担一年保险费的30%。从2001年以来累计用于贴息、贴保支出达70万元,另外还向奶牛引进公司和部分养殖大户提供了140多万元的无息低息贷款。
4.协助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降低市场风险。为了确保奶牛养殖户的利益,降低市场销售风险,同时为均瑶集团、娃哈哈集团建立稳定充足的奶源基地,促进奶牛养殖产业和奶制品加工企业的联合,由区政府出面与均瑶集团达成了鲜奶购销协议,由该集团全年全天候按市场价收购区域内全部鲜牛奶;若市场发生重大变化,按最低保护价每公斤1.7元收购,并由该集团在规划的奶牛养殖区域内建立鲜奶收购服务网络,在集中地设立收奶点与挤奶站,并协助政府对养殖基地内农户的挤奶技术、消毒技术等进行技术培训。
夷陵区财政部门扶持奶牛养殖业的政策措施大大促进了全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从2000年9月引进第一批奶牛到现在,共发展奶牛养殖户107家,养殖奶牛2000多头,其中50头以上规模的有11户,养殖规模达950头。引进的奶牛成活率达100%,并且做到健康无疫,其中半数以上奶牛已开始产奶,日产鲜奶10余吨,奶牛养殖业的效益已初步显现。
一是刺激了民间资本投资。从发展奶牛养殖业以来,夷陵区财政部门累计投入无偿有偿资金近600万元,其中无偿资金200万元左右,吸引民间资本投入3000多万元,为养殖户引入信贷资金1000多万元,财政资金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比例为1:7,扩大了区域经济投资总规模。
二是增加了奶牛养殖户收入。据调查,购一头奶牛的投资预计1年半至2年时间便可全部收回。如龙泉镇钟家畈村九组的周大明投资6.37万元(包括建牛舍费),于2000年9月购进奶牛6头,次年3月全部下犊产奶。至7月已存栏奶牛11头,共产鲜奶16416公斤,实现鲜奶销售收入29575元。
三是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奶牛业的规模发展,带动了饲草业、水产业及运输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一头奶牛需0.5亩的青饲地(包括青贮)和0.5亩的干草地,养殖规模的形成,已带动全区调种牧草2000余亩。种草的亩平纯收入达1000余元。饲草运输服务业已得到较好发展,龙泉、鸦鹊岭2镇有近百人的运草服务队,常年从事饲草营运,年收入近万元。同时,牛粪的利用也促进了周边地区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四是农村资源得到了合理利用。一般养殖6—7头奶牛可安置一个劳动力,全区共安置劳动力300余人,人均月工资400元,可为农民增收144万元。奶牛养殖业也带动了农村剩余产品的转化,农村的部分副产品如稻草、苕藤、玉米杆、萝卜、下脚西瓜等废产品实现了部分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