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是促进财政管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福建省晋江市财政局通过突出三个重点,夯实三项基础,构建三大机制,标本兼治,稳步推进“收支两条线”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一、突出三个重点
首先,构建预算外资金准国库。早在1992年10月晋江财政即开设了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试行“专户储存、计划管理、财政审批、银行监督”的管理办法,但效果不佳。1996年8月,在先后进行三次专项清理和周密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出台了预算外资金管理暂行规定及实施细则,明确预算外资金所有权属于国家、使用权属于政府、管理权属于财政,必须纳入财政专户(准国库)管理序列,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并先从政法部门抓起,逐步推进到所有执收执罚部门,经历了一个从“赶进笼子、不动刀子”到实行“收支两条线”从严管理的过程。目前,全市公安、法院、环保、计划生育、城建等129个执收执罚单位的预算外资金已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或财政专户管理。
其次,全面清理单位银行账户。多头开户和非财务机构开设账户往往导致...

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是促进财政管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福建省晋江市财政局通过突出三个重点,夯实三项基础,构建三大机制,标本兼治,稳步推进“收支两条线”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一、突出三个重点
首先,构建预算外资金准国库。早在1992年10月晋江财政即开设了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试行“专户储存、计划管理、财政审批、银行监督”的管理办法,但效果不佳。1996年8月,在先后进行三次专项清理和周密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出台了预算外资金管理暂行规定及实施细则,明确预算外资金所有权属于国家、使用权属于政府、管理权属于财政,必须纳入财政专户(准国库)管理序列,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并先从政法部门抓起,逐步推进到所有执收执罚部门,经历了一个从“赶进笼子、不动刀子”到实行“收支两条线”从严管理的过程。目前,全市公安、法院、环保、计划生育、城建等129个执收执罚单位的预算外资金已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或财政专户管理。
其次,全面清理单位银行账户。多头开户和非财务机构开设账户往往导致一些单位逃避财政监督管理,挪用、挤占甚至私分公款,是推进“收支两条线”改革必须重点解决的问题。从1998年9月开始,晋江市对单位银行账户进行大刀阔斧的清理整顿。市直单位只设一个支出账户,镇政府只设总会计预算内资金、总会计预算外资金、单位会计经费三个统管账户及基本建设工程、农税解缴、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人口福利基金四个专用账户。市财政局率先清理撤销各科室银行账户22个,只保留办公室一个账户,实行集中管理。市镇两级共清理826个单位,撤销账户1064个。通过清理,取消单位多头开设和非财务机构开设的银行账户,建立单位银行账户电脑档案,实行户卡管理和审批年检制度。实现镇级所属各单位无银行账户、无会计,镇财政统一资金结算、统一代理会计核算,建立了收入统一管理、财政统一预算、支出统一审批,账目分明细设置的“零户”管理模式。
第三,稳步推进“收缴分离”制度。1996年8月晋江市率先在交警青阳一中队试行罚没收入“罚缴分离”办法,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又在公、检、法等25个司法和行政执法部门全面推行,全市共设立19个银行代收罚款网点。2000年5月出台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款分离暂行规定和具体的实施办法,对执收单位和收费项目实行编码管理,全市市镇两级分别于5月1日和8月1日实行行政事业性收费“单位开票、银行收款、财政统管”的票款分离制度,15个乡镇全部实现统一收费、“一个窗口”服务,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标准规范上墙;除小额收费为方便群众实行代收统缴外,市直101个单位236个收费项目实行票款分离,确定35个银行代收点,实现计算机自动化核算管理和全程监控。截至今年3月底,市镇两级“票款分离”执收资金4.13亿元,有效地规范了执收执罚行为。
二、夯实三项基础
一是严格银行账户管理。制定了《机关团体事业单位银行账户审批管理暂行规定》,建立单位领导责任制,使单位银行账户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二是规范执收执罚行为。制定颁发了收费许可证制度以及收费年审、收费公告等一系列制度,做到亮证亮册收费,并将收费项目、标准、范围向社会公布,设立举报电话、信箱,接受社会监督。全面清理收费项目,1997年以来清理取消收费项目近60项,减轻企业和群众负担近2亿元,大大改善了投资环境。
三是构建票据管理体系。设立票据专用档案室,建立“凭证领票、总量控制、交旧换新、票款同行”的管理制度,实行专人管理,做到“统一领发、统一使用、统一缴销、统一保存、统一监管”,严格使用省财政厅监制的票据,并强化票据稽查,几年来共核销票据7.85万本392.5万份。
三、构建三大机制
一是探索部门综合预算管理。按资金性质将预算外资金划分为基金类、收费类、代管类三种,实行预算管理。对行政事业单位根据部门职能、工作任务与组织收入能力实行分类管理,确定不同经费供给方式,制定了科学合理的综合定员定额标准。按照“全额管理、核定收支、超收奖励、超支自负、比例调控、综合平衡”的原则,对行政事业单位实行收支脱钩,收入全额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支出由财政按计划从国库或财政专户中核拨。实行零基预算,根据各部门履行职能的需要,科学核定各部门预算,切实提高部门经费保障力度。深化预算管理改革,推行一个部门编制一本预算,全面反映部门及所属单位预算内外资金收支状况,增强各部门支出的透明度。1999年以来,通过实行部门综合预算管理,盘活财政性资金近亿元,为优化支出结构,缓解预算压力,确保收支平衡奠定了基础,也增强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二是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办法。按照“编制部门核定编制、人事部门审批人员和工资标准、单位定期编报、财政核拨经费、银行统一代发”的原则,对全市党政群机关和事业单位在职人员工资和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实行统一支付,较好地解决了“吃空饷”的问题;对其应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金和医疗保险金也全部由国库统一代扣代缴,减少支付环节。
三是推行政府集中采购制度。按照“试点先行、先易后难”的思路,建立宏观管理下的多层次的政府采购运行机制。2000年7月至今,已成功组织168批集中采购,节约资金3971万元,节约率达9.5%。其中全市公用机动车辆统一招标投保,年可节约财政性资金180万元,节约率达45.3%,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和党风廉政建设。一是规范了财政分配秩序,有效地遏制了坐收坐支、截留、挤占、挪用和滥发奖金福利补贴的行为,铺张浪费的现象大为减少,初步解决了分配不公的矛盾,行政经费恶性膨胀得到遏制,制奢节俭形成气候,财经秩序明显好转。二是增强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提高了对社会公共需要的保障能力。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以来,市政府集中财力办大事,统筹调剂基本建设偿债基金6500多万元,解决了供水、供电、公路、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要。三是为深化财政改革,构筑公共财政基本框架奠定了坚实基础。四是促进了依法行政和公正执法,有效地规范了执收执罚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执法行为,进一步改善了投资软环境。五是有效地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促进党风廉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