栉风沐雨扶贫路真情奉献暖人心
——记山东省烟台市财政局派驻宅子头村、北洛汤村第一书记陈光
本刊记者|李艳芝特约通讯员|曲智勇
“用脚上的泥土沉淀下心中的真情,用辛勤的汗水奋斗出百姓的幸福!”这是 2017年陈光接受山东省烟台市财政局委派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临行前在日记本上写下的话。其后三年间,他先后担任海阳市方圆街道宅子头村、栖霞市臧家庄镇北洛汤村第一书记,用实际行动兑现着自己的承诺,成为村民口中的“好书记”、村两委心里的“领路人”。宅子头村和北洛汤村都曾是典型的集体产业空壳村、党建涣散村。面对繁重的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任务,陈光积极转变角色,撸起袖子扎根田间地头,扑下身子驻进村头巷尾,实现了从城市机关到农村一线的快速切换,带领村里的干部群众建强组织、修建道路、发展产业、改善生活、繁荣文化、美化生态,率先摘掉“贫困村”的帽子。两个村先后成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省级美丽乡村,所在村党支部先后被烟台市委组织部评为“烟台市优秀基层党支部”“烟台市干事创业进步村”,陈光也被烟台市扶贫办评为“烟台市最美扶贫人”。
党建引领,打造脱贫攻坚战斗堡垒
作为第一书记驻村以后,陈光坚持扑下身子从实践中学、放下架子从群众中学、静下心来跟村干部学,始终和村干部、村民保持
多沟通、多联系。大杨树下的树桩子上、苹果园边的排子车旁、洛汤河上的石板桥边,经常能看到陈光和三五成群的党员群众席地
而坐谈工作话家常的身影。从党员群众的口中,他听到了大家对党组织的期待、对村庄变化的期待、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在充分了解村情民意的基础上,陈光在心里逐渐形成了带领大家脱贫攻坚奔小康的“路线图”。他认为,脱贫攻坚,加强党的领
导是根本。工作中,他坚持把夯实党组织基础放在首要位置,带头为全村党员讲党课,定期组织党员义务清扫村主干道卫生,带领
党员赴胶东革命烈士陵园、烟台山党性教育基地等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营造“我是党员我带头”的浓厚氛围,大幅提升了基层组织
力和党员凝聚力。在抓好党员管理的同时,将党建引领同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有机结合。与村两委成员共同成立脱贫攻坚领导
小组,建立“第一书记脱贫攻坚暨乡村振兴工作台账”,构建常态化的贫困户日常走访制度,当好贫困户的“知心人”,逢年过节不
忘给村里的贫困户送去慰问品,遇到恶劣天气

总会顶风冒雪查看他们的住房安全情况,让贫困户切身感受到了党建的力量和组织的温暖。村里 82岁的贫困户李顺友常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有了共产党给俺们当后盾,俺争取再活他 200年。”一句玩笑话,却实实在在道出了村民们共同的心声。
发展产业,促进集体经济“多点开花”
陈光坚持把“发展村级产业、做强集体经济”作为助力百姓脱贫致富稳定增收的首要任务。
在北洛汤村,他牵头领办“泽霖果蔬专业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方式,吸引 187户农户加入到合作社
中,栽种 M9T337矮化自根砧苗木近 4万棵;建设完成“高效生态苹果示范园建设”项目、北洛汤村葡萄保鲜冷风库项目。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不仅实现了“零的突破”,而且一跃达到 6万元以上,一举甩掉了集体经济“空壳村”“薄弱村”的帽子。
在宅子头村,他利用熟悉政策的优势,争取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1000亩,累计改造田间道路 4.08公里,埋设管道 6.6公里,建设排灌水站、机电井、小型蓄排水工程各 2座,建造渠系建筑物 24座、输变线路配套 0.9公里,极大地提升了村内土地出租价值,村级集体收入实现稳定增加。

诚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一帆风顺的。在北洛汤村泽霖果蔬专业合作社成立大会上,村民代表就七嘴八舌地当场提出疑问:“咱的树都种了二十几年,现在让伐了栽新的,中间这几年怎么办?”“自己管自己还没管好,合在一起能行吗?”陈光针对村民的问题一条一条地给予答复解释,并且把先进地区的示范经验讲给他们听,最终用一天的时间消除了大家的疑虑和误解,合作社顺利成立并有序运营起来。在宅子头村,村民们尽管认识到要想富先修路,但一旦触及自身的利益就有了抵触情绪,甚至成为阻碍道路建设
的“拦路虎”。村内道路硬化,需要清理村民王宏翔门前的圈舍,陈光带着村干部多次上门做工作,一开始王宏翔冷言冷语,后来竟
然恶语相向。陈光没有气馁,每次见面都耐心做他的工作。到了 8月,村里连续多日降雨,陈光冒雨走访困难群众住房是否漏雨,路上正好遇到王宏翔开着农用拖拉机陷在泥坑里,陈光二话没说,踩着水帮他将拖拉机推了出来。看着陈光满脸的雨水、满身的泥泞,王宏翔感动地说:“谢谢陈书记,不修路最后还是坑自己,我回去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