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刊记者|刘永恒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这些科学论断,阐明了生态环境的公共产品属性及其在改善民生中的重要地位。 2021年中央财政下达生态环保相关资金 4352亿元, 2022年将继续加大投入,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让百姓从绿水青山中享受更多福祉。
持续强化资金保障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
财政部坚决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围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坚持资金投入同污染防治攻坚任务相匹配,突出重点,创新机制,持续推动财政资源环境政策提质增效,为加快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提供坚实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新进展。
全力保障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2021年,安排大气污染防治资金 275亿元,同比增长 10%,新增 20个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补助支持城市,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平均浓度下降 9.1%。安排水污染防治资金 217亿元,同比增长 10%,以长江、黄河流域为重点积极支持地方开展流域水污染治理、流域水生态保护修复等工作。出台支持长江全流域建立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
本刊记者|刘永恒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这些科学论断,阐明了生态环境的公共产品属性及其在改善民生中的重要地位。 2021年中央财政下达生态环保相关资金 4352亿元, 2022年将继续加大投入,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让百姓从绿水青山中享受更多福祉。
持续强化资金保障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
财政部坚决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围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坚持资金投入同污染防治攻坚任务相匹配,突出重点,创新机制,持续推动财政资源环境政策提质增效,为加快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提供坚实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新进展。
全力保障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2021年,安排大气污染防治资金 275亿元,同比增长 10%,新增 20个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补助支持城市,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平均浓度下降 9.1%。安排水污染防治资金 217亿元,同比增长 10%,以长江、黄河流域为重点积极支持地方开展流域水污染治理、流域水生态保护修复等工作。出台支持长江全流域建立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施方案。安排土壤污染防治资金 44亿元,加大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和风险管控支持力度,强化资金重点绩效评价和结果应用,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益。
统筹推进重点区域开展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 2021年,通过竞争性评审,支持 10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提高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择优选拔 15个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支持沿海城市整体推进“蓝色港湾”整治行动、红树林保护修复、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和入海污染物治理等。支持黄河流域、青藏高原等重点地区开展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环境修复治理,支持开展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等综合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建设,提升区域生态系统质量和服务功能。
有力支持林业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支持天然林保护全覆盖、退耕还林还草和草原生态修复治理,深入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在 20个地市开展国土绿化试点示范;完善生态护林员政策,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加强湿地保护修复和野生动物保护等,强化森林草原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积极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推动三江源等首批 5个国家公园正式设立和建设发展。
通过中央财政科技计划支持开展污染防治相关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研究和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积极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推动印发《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持续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有效增强生态功能重要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
守护生态民生福祉绘就绿色发展新画卷
2022年预算报告提出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财政政策将从以下几方面持续发力。
加大污染治理力度。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支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央财政大气污染防治资金安排 300亿元,增加 25亿元,进一步增加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补助支持城市。水污染防治资金安排 237亿元,增加 20亿元,以长江、黄河等流域为重点打好碧水保卫战。继续支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保持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投入力度,强化源头防控、风险管控和修复治理。阶段性减按 15%税率征收从事污染防治第三方企业所得税,鼓励市场主体参与污染防治。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加快建立分类补偿与综合补偿、纵向补偿与横向补偿协调推进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安排 992.04亿元,增长 12.5%,引导地方加大生态保护力度。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专项资金安排 170亿元,增长 42.9%,大力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实施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支持开展国土绿化和森林、草原、湿地、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设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


稳步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研究出台财政支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支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和技术研发,推动工业、交通运输等领域和钢铁、建材等行业节能减排。健全政府绿色采购标准,推进绿色低碳产品采购。研究设立国家低碳转型基金。促进优化能源结构,完善清洁能源支持政策,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支持非常规天然气开采利用,鼓励企业增储上产。推动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资金缺口。
青松寒不落,碧海阔逾澄。 2022年是我国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新征程上,财政部将继续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贯彻落实“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多渠道加大对污染防治和生态文明建设支持力度,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稳妥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持续优化有利于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政策体系,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基金的引导作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