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 扎实推动新时代内蒙古高质量发展

作者: 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张磊
来源:《中国财政》2021年第22期 2021/12/06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立足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和“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回望光辉历史、擘画光明未来,体现了深远的战略思维、强烈的历史担当、真挚的为民情怀,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行动指南。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立足本职工作,把学习“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成果体现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实际行动中。做好新时代内蒙古财政工作,我们要坚持和加强党对财政工作的全面领导,增强政治意识,坚持以政领财、以财辅政,心怀“国之大者”,把“两个维护”贯彻到财政工作的方方面面。全面落实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为内蒙古确定的战略定位和行动纲领,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强财政资源统筹,集中力量办大事,强化财政对落实党和国家重大政策的保障能力,更好发挥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着力支持高质量发展、高水平保护、高效能治理,推动内蒙古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为在新时代新征程书写好内蒙古发展新篇章提供坚实的财政保障。


推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精准有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保持财政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妥善应对财政收入增长放缓、支出继续刚性增长的财政运行态势变化,做好财政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全面落实好各项减税降费政策,持续释放政策红利,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资金绩效,把财政资源更好用在刀刃上,全力保障中央和自治区重大战略任务和发展规划落实。盘活存量、用好增量,保持必要支出规模,对冲经济下行压力,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创新作为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的战略支撑,支持实施“科技兴蒙”行动,建立政府投入刚性增长机制和社会多渠道投入激励机制,持续大幅增加研发投入,改革完善财政科研资金管理,优化科技支出结构,强化对具有正外部性创新发展的支持,支持建设若干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创新资源集聚高地,紧扣产业链供应链部署创新链支点。

支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运用财政专项资金和政府投资基金,瞄准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支持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构建绿色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统筹用好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和地方政府债券,支持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推动城乡区域均衡发展。着力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自治区与盟市财政关系,优化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财力薄弱地区的支持力度,支持自治区东中西部差异化协调发展,促进东部盟市放大和发挥绿色生态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中部盟市扩大环境容量和生态空间、立足产业基础和产业集群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西部盟市补齐生态环境短板推动高质量发展。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不断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和城镇化发展质量。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化农牧业基础地位,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牧区改革,促进农牧业高质高效、农村牧区宜居宜业、农牧民富裕富足。


推动实现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支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资金投入同污染防治攻坚任务相匹配,保持攻坚力度和势头。强化多污染协同控制和重点地区联防联控,支持重点区域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保护与治理,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加强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构建环境基础设施网络,集中攻克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全面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支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把保护草原、森林作为生态系统保护的首要任务,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支持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天然林资源保护、公益林保护等工程,推进已垦森林草原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强化土地沙化荒漠化防治。大力推进黄河生态带建设,加强“一湖两海”等重点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加强呼伦贝尔、贺兰山等国家公园建设,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

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加大节能减排支持力度,支持资源高效利用和重点行业、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促进能源清洁生产与智能高效开采。支持实施“新能源倍增工程”,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储能与绿色氢能四大产业,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产业,推进绿色矿山、绿色园区建设,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持续降低碳排放强度。


推动实现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

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民生支出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与财力状况相匹配,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标准体系,着力补齐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难题、办好民生实事、增进民生福祉,保障群众基本生活,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支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持帮扶政策和财政投入力度总体稳定,持续抓好后续帮扶,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建立农村牧区低收入人口帮扶机制。加强相关项目资金资产管理和监督。

稳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完善与就业容量挂钩的产业政策和常态化援企稳岗帮扶机制,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加强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落实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资金和政策保障,实施居民疫苗免费接种政策。支持公共卫生应急处置体系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落实教育投入“两个只增不减”要求,支持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鼓励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推动高等教育提质创新发展,实施现代职业技术教育提升计划,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支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现代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支持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支持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残疾人、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帮扶保障制度。落实养老保险责任分担机制,明确各级财政养老保险支出责任,建立合理稳定的投入机制,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支持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支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

推动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合理调节城乡、区域、不同群体间的分配关系,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编密织牢社会安全网。健全税收优惠等支持政策,发挥好慈善组织在扶老、救孤、恤病、助残、扶贫、济困、优抚等方面的作用。


推动实现祖国北疆安全稳定

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强化风险意识,加强研究预判,平衡好促发展和防风险的关系,继续抓好存量风险化解和增量风险防范,统筹应对各领域安全风险,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补齐社会治理体系短板弱项。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支持基层政权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政策下倾,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支持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落实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政策措施,支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常态化、全员化,加快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支持实施固边兴边富民工程,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大局。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区,支持法治政府建设,推动执法司法责任体系改革和建设,支持开展“八五”普法工作,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支持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

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健全债务限额确定和依法适度举债机制。完善以债务率为主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强化风险评估预警结果应用。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合理把握债券发行节奏,做好项目储备,加强资金使用监控,避免债券资金沉淀闲置。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坚决遏制增量,积极稳妥化解存量,强化与金融系统协同配合,对隐性债务实行穿透式监管,扎实推进化债工作。严格落实政府举债终身问责制和债务问题倒查机制。

兜牢基层“三保”底线。进一步下沉财力,优化地区间财力分配格局,强化监测督导和库款调度,增强基层财政保障能力。县级财政要坚持“三保”支出优先顺序,坚决避免因管理不到位而出现问题。推动建立民生支出清单管理制度,从严掌握提标扩面等增支政策,确保地方财政可持续。

责任编辑  张小莉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