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李建平:坚定践行“九个必须”突出强化“六个聚力”

作者: 山东省烟台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李建平
来源:中国财政微信公众号 2021/11/04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为我们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山东省烟台市财政系统将深入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坚定落实“九个必须”根本要求,践行新发展理念,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聚焦全面提升财政治理能力,加快构建收入质量更高、支出绩效更优、统筹能力更强、保障力度更大、体制机制更全、风险防控更严的新时代可持续财政体系,为打造更具影响力的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贡献财政力量。


聚力政治引领,切实把牢财政工作政治方向


一是政治站位要再提升。政治性是财政机关的第一属性, “以政领财、财随政行”,是财政部门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生动实践,是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体现。站在新起点上,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党中央对“十四五”工作的系统谋划上来,凡事从政治上考量、在大局下行动,立足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跳出财政看财政”,主动谋思路、想对策,让财与政更加紧密对接、资金与项目更好融合,推动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二是思想认识要再深化。“九个必须”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脉相承。要努力在学懂弄通上狠下功夫,特别是对习近平经济思想和关于财政工作的重要论述,要全面系统学、融会贯通学、联系实际学、带着问题学,努力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准确把握“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职能定位,深刻领会其政治立场、价值追求、担当精神、为民情怀,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找到解决财政工作矛盾问题的钥匙、答案,找到攻坚克难、化解矛盾、抵御风险的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

三是主动意识要再强化。不断增强主动服务、靠前服务意识,更加注重调查研究,加强对战略性、全局性、长远性重大问题、重点改革任务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把握发展规律性,找准财政着力点,认真履职、主动尽责,切实为烟台市委市政府当好参谋、把好关口,更好发挥以财辅政作用。更加注重改革创新,树立敢为人先的工作理念,着眼全市发展改革大局,找准上级政策与烟台实际的结合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积极消除发展障碍。


聚力提质增效,充分发挥积极财政政策效应


烟台财政将立足“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统筹做好“加、减、乘、除”四篇文章,更好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

“加”,就是持续增加财政投入力度。稳定的财政投入是增强经济发展后劲,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客观需要。要努力克服财政收支紧平衡压力,保持一定投资强度,增加政府有效投资,稳定社会预期。围绕烟台市“1+233”工作体系、“12335”大城区建设格局,动态调整完善集中财力办大事的财政保障机制,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持续迭代优化,分清轻重缓急,集中财力保障好大事中的大事、要事中的要事。

“减”,就是巩固好近年来减税降费成果。畅通政策措施直达渠道,进一步降低企业税费和其他制度性交易成本,加大对乱收费查处和整治力度,为各类市场主体打造公平竞争、一视同仁的营商环境,激发创新创业活力,进而涵养壮大税基,增强发展后劲。

“乘”,就是放大财政杠杆效应。综合运用引导基金、专项债券、股权投资、贷款贴息、风险补偿、PPP等手段,强化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区域政策等的协同配合,打好政策“组合拳”,更好发挥财政杠杆“四两拨千斤”作用。

“除”,就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破除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降低全社会交易成本。推动财政资金坚决退出一般竞争性领域,进一步减少对企业、项目的直接无偿补助,用好市场和政府“两只手”,促进企业健康成长,充分释放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聚力统筹协调,确保财政平稳运行可持续发展


一是财政收入增一块。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践行新发展理念,把牢高质量发展要求,妥善处理好“稳”与“进”的关系,做实做优财政蛋糕,用财政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来回应社会预期、提振各方面信心。财政运行基本面要“稳”,对经济财政运行和预算执行中反映出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开展专题调研,找准问题根源,提高对财政收入运行的预测预判能力,防止收支大起大落。财政工作主动性要“进”,在“稳”的前提下,继续落实好积极的财政政策,放水养鱼,激发经济内生动力,不断培育壮大财源。加强税收征管,扎实做好税收保障工作,完善涉税信息平台建设,加大涉税信息采集比对力度,不断提高税收管控能力,严防跑冒滴漏,切实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

二是政府债券补一块。严格执行专项债券“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工作要求,重构债券申报框架,让资金与项目紧密对接,形成“项目储备一批、发行使用一批、开工建设一批”滚动接续良性循环。探索“专项债+市场化融资”等组合融资方式,用好债券资金作为项目资本金政策,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参与重点项目建设,更好发挥政府债券投资拉动作用。创新债券品种,全面开展项目收益与融资自求平衡专项评价工作,充分利用国家政策,积极探索在公益性事业领域分类发行专项债券,合理扩大专项债券使用范围,有效防范债务风险,保障重点领域融资需求,充分发挥政府规范举债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三是压减支出省一块。全方位做好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工作,从严从紧管好财政支出,科学制定支出政策,厉行节约办一切事业。实行零基预算,强化支出标准建设,打破基数概念和预算支出固化僵化格局,完善能增能减、有保有压的分配机制,腾出财力保重点、办大事。强化绩效管理,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做到不该花的钱一分不花、该花的钱真正花好。


聚力绩效精准,促进财政资源优化配置


一是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全力保障烟台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落实。统筹财政优势资源,全力支持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重点推进蓬莱国际机场二期、潍烟高铁、莱荣高铁、老岚水库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放大城市国有资源资产经济价值和金融属性,推动提升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发展活力和市场竞争力,不断完善“以城兴城、以城建城”市场化运作机制,加快突破幸福新城、芝罘仙境、海上世界等重点片区开发建设。

二是以动能转换为引领,支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加快动能转换的第一动力,建立完善与新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科技创新财政制度体系,充分发挥好引导作用、杠杆作用和激励作用。投入规模上,保持只增不减的发展态势;管理机制上,抓好科研经费“放管服”改革落实落地;资源协同上,通过财税政策引导,增强创新资源和政策的整合供给,加速成果转化产业化,实现政产学研之间的同频共振;投入方式上,通过后补助、风险补偿、基金投入等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支持模式。

三是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巩固全面小康社会发展成果基础上,进一步筑牢基本民生安全网,持之以恒推进民生实事工程,解决好一批群众身边的烦心事、揪心事,推动增加居民购买力、释放消费潜力。通过制度和政策设计做好“十四五”时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着力解决相对贫困问题。探索将精准扶贫中形成的有益模式应用到社会民生更广泛的领域,精准识别保障对象,精准投入财政资源。区分好基本与非基本需求,加强政府与社会、市场力量合作,促进民生事业共建共治。


聚力改革创新,加快建立完善现代财政制度


一是更加突出创造性、引领性,推进预算管理改革。按照“完善标准科学、规范透明、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要求,建好用好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把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确定的制度规则内置于系统设计之中,以提升预算能力为核心,围绕资源配置、财力统筹、协同管理等重点突破,依托“制度+技术”为预算管理赋能,促进财政预算管理提质增效,牵引带动政府治理效能持续提升。

二是更加突出系统性、协同性,推进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改革市以下财政管理体制,优化完善市县财政分配关系,均衡地区间财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探索建立财力性转移支付与困难县财政内生发展水平挂钩机制,以输血推动造血功能提升,加快困难县财政经济发展。完善地方税体系,培育壮大地方税税源。

三是更加突出效用性、便捷性,推进其他重点改革。深化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改革,加快推进股权投资、政府采购、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等方面改革,坚持深化财政管理“放管服”改革,明晰权责划分,优化流程规则,确保各项工作“放得开、接得住、管得好”。


聚力守牢底线,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


一是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坚持疏堵并举,完善政府债务制度,依法构建管理规范、责任清晰、公开透明、风险可控的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坚持举债与偿债能力相匹配,坚持项目与债券周期匹配,加强专项债券及项目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确保法定限额内政府债务不出任何风险。落实政府举债终身问责制和债务问题倒查机制,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进一步压实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的属地属事责任,细化完善年度化债方案,用足用好债务缓释政策,稳妥化解债务风险存量。

二是切实兜牢基层“三保”底线。用好动态监测、库款调度等六项机制,加大对困难区市转移支付倾斜力度,缓解基层收入增长放缓带来的财政支出压力,增强县级托底保障能力,切实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和收支平衡底线。严格执行基层财政运行风险监测和“三保”预算事前审核机制,确保“三保”支出在县级预算中的优先顺序。

三是积极应对其他领域风险。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把工作做在前面,坚持“防范”为先、“化解”为主,加强对各种风险源、风险点的动态监测,及时发现、果断处置各种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精准施策、靶向排雷,防止小风险变成大难题。高度关注、全面强化金融风险传导监测,严格履行国有金融资本监管职责,抓好政府系统内金融风险防控;深化财政金融联动,通过融资担保、纾困基金、无还本续贷、争取授信等方式,加大对企业流动性的支持力度,坚决防止金融风险转嫁为财政风险。


责任编辑:李艳芝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