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浙江嘉兴:红船劈波行 领航新时代

作者: 《中国财政》记者:张 蕊 梁冬妮 特约通讯员:俞顼斌 邬伟强 朱叶儿
来源:中国财政 微信公众号 2021/06/29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百年”的背后是什么?是百折不挠。1921年,13位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年轻人,跟随信仰的指引,组织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启了一桩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历艰难险阻和生死考验,一路走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百年” 的背后是什么?是百尺竿头。2021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同时,“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新征程。

一百年恰是风华正茂,新征程仍需砥砺前行。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财政杂志社特别派出六路采访组,沿着上海、嘉兴、井冈山、遵义、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探寻百年芳华。


图片


浙江嘉兴:红船劈波行 领航新时代

 金炳仁 摄影.jpg


金炳仁摄


浙江嘉兴是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

1921年7月31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嘉兴南湖的一条小船上胜利闭幕,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选举产生了党的第一个中央机关,庄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2005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发表署名文章《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首次提出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为内涵的红船精神。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浙江发展的“八八战略”,作出“发挥八个方面的优势”“推进八个方面的举措”的重大决策部署。可以说,浙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浙江主动承担起“红船精神”传承人、守护者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忠实拥护者、践行者的光荣使命,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努力在省域层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正在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

图片红船静静停泊在嘉兴南湖,100年前中国革命从这里启航。 盛建生.jpg

红船静静停泊在嘉兴南湖,100年前中国革命从这里启航。盛建生摄

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在深化改革开放中领航

“万顷祥符漾碧虚,轻船载月访幽居”“日夕水烟起,细雨渔舟出”……驱车从嘉兴西塘古镇一路向东,湖水清澈、烟波浩渺的祥符荡散发着典雅的水乡情韵,沁人心脾,这片明代贤士吴志远笔下的幽居之所,已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区和先行者,这里正筹谋孕育世界级科创绿谷。

 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早在2003年,习近平同志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时就带领浙江党政代表团赴上海、江苏考察学习,推动长三角区域合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掌舵领航。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5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2019年11月,《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公布,根据《方案》,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是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范围包括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简称“两区一县”);选择青浦区金泽镇、朱家角镇,吴江区黎里镇,嘉善县西塘镇、姚庄镇作为一体化示范区的先行启动区。

VCG211299811600.jpg

上海青浦区金泽镇、朱家角镇,吴江区黎里镇,嘉善县西塘镇、姚庄镇作为一体化示范区的先行启动区。图为西塘古镇。来源:视觉中国


跨省级行政区、没有行政隶属关系、涉及多个平行行政主体,一体化如何推进?形成制度创新供给至关重要。浙江和嘉兴传承“红船精神”敢为天下先的闯劲和“改革开放试验田”的担当,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主动作为,大胆探索,先行先试。

聚焦重大改革,以系统集成推进一体化制度创新。在“两区一县”内率先成立示范区党工委和管委会,统筹推进规划设计、开发建设管理、政策法规研究等工作。设立征地拆迁、生态环境整治、产业平台提升等五大攻坚行动指挥部,统一指挥,统一部署,统一推进。同时,省市县联动建立“三级联动、内外协同”工作机制,组建示范区嘉善片区专项组及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市县建立平台联建、项目联推、制度联创、力量联合“四联四考”机制,有力实现了力量聚合、资源整合。坚持系统理念,在财政政策协同和资源共享上不断探索。浙江省各级财政部门加快构建集中财力办大事财政政策体系,强化纵向和横向协作对接、省市县联动,探索创新投入共担、利益共享、互利共赢的一体化发展体制,力争形成资金合力、政策合力、工作合力。省级财政建立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财政政策体系,以及政策清单、任务清单等5张清单,并实行动态化管理,全力抓好重点工作任务落实。“举全省之力支持示范区建设”,2020年—2022年,省级财政安排200亿元财政资金支持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嘉善片区建设。加强两省一市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跨区域的财政政策研究,共同出资设立一体化示范区先行启动区财政专项资金(3年累计不少于100亿元)和一体化示范区投资开发基金,探索建立一体化示范区财税分享机制。嘉兴市级财政按照省财政资金补助额度的50%给予配套补助,统筹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交通、水利、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嘉善县级财政进一步优化财政政策体系,持续整合并形成20个行业政策及实施办法,建立长期动态更新机制,确保“资金流”紧跟“信息流”“决策流”,以更加精准的财政制度供给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图片浙江嘉兴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海之窗智慧科学城项目已初见雏形。来源:视觉中国.jpg

浙江嘉兴嘉善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海之窗智慧科学城项目已初见雏形。来源:视觉中国


聚焦重点项目,以管理创新推进高质量发展。对照《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中8个方面的制度创新要求,协同青浦、吴江形成32项具有开创性的制度创新成果,其中22项已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复制推广。浙江省级财政通过以奖代补方式,重点支持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跨省产业合作园区等重点区域建设。嘉兴市组建长三角创新投资集团,进一步推进项目与资本、项目与产业平台的对接,并聚焦重点项目,提出“双百双千”的建设目标,即三年内全市统筹100亿元以上的财政和国资资金,1000亿元以上的产业引导基金,引育100个以上高端人才团队,推动1000项以上的高层次科创项目落地。发挥数字优势,推动信息互联互通。浙江省与上海市签订政府采购一体化发展框架合作协议,推动浙沪两地在政府采购制度体系共建、采购模式共创、监管结果互认、信用信息互享等方面展开合作。加强大型科研仪器共享平台建设,以科技创新券为纽带,不断深化与长三角各城市的创新资源共享,目前上海已有700多家机构的1万多台套大型仪器可为嘉兴企业提供1.3万项技术创新服务。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不断扩大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覆盖面,通过做好医保基金精算平衡、合理确定基金预拨周转金等基础工作,积极扩大医保长三角一体化范围。2019年,嘉兴成为长三角地区首批开通异地就医门诊直接结算的城市。目前,嘉兴已全面实现与上海市和江苏省的异地就医门诊费用双向结算,并率先完成市域内有住院业务的定点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全覆盖。探索人才数据互通、人才评价互认、人才信用共享等机制,畅通区域间人才流通。支持启用浙江长三角人才大厦等人才创新平台,嘉兴累计引进诺贝尔奖、图灵奖获得者和海内外院士等顶尖人才108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230名。


以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中领航


总部位于嘉兴桐乡的浙江桐昆集团,是在红船边成长起来的企业,对“红船精神”有着更加深刻的体悟。1981年,青石、晚村、义马、永秀、大麻五个公社与桐乡社队企业局在没有一滴油、一粒切片的情况下,联合创建了当地第一家专业生产化纤长丝的乡镇企业——桐乡化学纤维厂。由于经营管理等诸多问题,到1990年厂子濒临倒闭。“当时真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回忆起当时创业的艰辛,桐昆集团总裁许金祥唏嘘不已。“后来企业发展好了,我们也从不敢停止奋斗的脚步。管理企业30年来,我们每天早上6点前进厂,晚上8、9点离厂回家,无论春夏秋冬,三十年如一日。”许金祥对记者说。现如今,桐昆已经成长为一家横跨石油炼化、精细化工、PTA、聚酯、涤纶长丝、新材料等多元领域的综合性控股集团,拥有全资、控股、参股企业60余家,员工近2.5万人,是全球最大的涤纶纤维专业制造商。2020年,克服疫情影响,集团仍实现营业收入700多亿元,利税超过60亿元,连续19年位列中国企业500强,同时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桐昆40年如一日,始终‘一根筋’做‘一根丝’,坚定理想,百折不挠。从乡镇企业到行业龙头,桐昆的发展历程,正是红船精神的体现。”许金祥说。

图片红船边成长起来的浙江桐昆集团是全球最大的涤纶纤维专业制造商 (2).jpg

红船边成长起来的浙江桐昆集团是全球最大的涤纶纤维专业制造商。


传承“红船精神”,推进“红色治理”,以高质量党建带动高质量发展,是桐昆集团跨越式发展的“成功密码”。“桐昆1995年建立党支部,2000年成立党委,这两个时间节点非常有意义。1995年,桐昆成为桐乡经济总量第一的企业;2000年,桐昆投入10亿元打造化纤工业城,为成为国内最大的差别化纤维生产基地打下了根基。这两个重要时间节点的重合,充分说明了党建对企业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许金祥说。在企业不断向外拓展业务版图的过程中,桐昆坚持以党的理论和红船精神为引领,怀着“行纤维之事,利国计民生”的崇高理想,以“支部建在工地上,党旗插在项目上”为抓手,以“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为原则,实现每个大企业(厂区)都建有支部,每个车间都有党员,每个党员都是一面旗帜,通过党员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团队目标更加坚定明确,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图片桐昆集团党史学习教育推进会.jpg

桐昆集团召开党史学习教育推进会。


“对民营企业调研后我们发现,发展好的民营企业都紧跟党的领导,构建了党建统领的整体智治体系,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桐乡市财政局局长陈政对记者说。浙江的民营经济占我国民营企业500强当中96席,连续22年都位居全国各省首位。截至今年3月底,全省共有各类市场主体816万户,按照现有常住人口规模计算,8个浙江人里面就有1个是老板。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地区经济整体呈现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2020年,嘉兴市地区生产总值为5509亿元,综合实力列全国百强城市第35位;实现财政收入1003亿元,在全国地级市中名列第五;下属各县(市)财政总收入都超过百亿元,全部进入全国百强县行列。2020年,浙江省地区生产总值超过6.46万亿元,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248亿元,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影响下,仍分别实现了3.6%和2.8%的增长。


以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在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中领航


忠诚为民,是红船精神的本质所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他在浙江工作期间,非常注重统筹群体、城乡、区域发展,在推进共同富裕上进行了大量探索。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浙江推动共同富裕提出要求,国家“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2021年6月10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发布。


浙江先行先试探索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图为浙江嘉兴城市美景 盛建生摄.jpg

浙江先行先试探索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图为浙江嘉兴城市美景 盛建生摄


一直以来,嘉兴始终秉承忠诚为民的红船精神,以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己任,以统筹地区发展、城乡发展、群体共享发展为突破口,锚定“不平衡不充分”这一最大短板,精准施策,定向发力,努力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上形成比较坚实的理论基础、实践基础、机制基础。截至2020年,嘉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17年列浙江省第一;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61︰1,城乡差距为浙江省最小。

健全集中财力办大事财政政策体系,加强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不断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多渠道筹措、整合财政资金,坚持国家所需、地区所能、群众所盼、未来所向的原则,聚焦群众最关注的重点领域,锻长板、补短板、挖潜力、拓空间,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提高公共财政均等化质量。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和资金的引导示范作用。通过综合运用补助补贴、以奖代补、股权投资、债券投资以及风险分担补偿机制等方式,改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提供机制,提高供给数量和效率。“十三五”期间,嘉兴财政用于教育、卫生、医疗、文化、城乡社区事务等方面的民生支出770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比重达到80%。全市目前已实现了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全覆盖、乡镇公办幼儿园全覆盖、医保门诊慢性病保障制度全覆盖。

加强财政制度创新,健全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牢固树立“以当家思维担当管家责任”的理念,聚焦区域、城乡、群体三个维度,从战略和全局高度积极开展研究,深度参与各项规划、制度、政策的制定,变“被动埋单”为“主动请客”。在推进城乡均衡发展方面,从2008年开始,嘉兴市启动以“两分两换”为抓手、以“两新工程”为载体的十改联动政策。全市各级财政向“两分两换”试点市镇组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公司安排直接注资近20亿元,通过封闭运作,联合金融机构累计投入近600亿元,累计完成农房改造集聚20万户,盘活低效用地空间约8万亩。同时,加强财政支农政策顶层设计,创新涉农资金使用管理机制,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完善多元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机制,全力支持乡村振兴。在提升城乡产业发展方面,嘉兴着力增强农业竞争力,全市财政累计投入乡村振兴示范镇村建设资金100亿元,全市农业经济开发区累计完成涉农投资68亿元;增强农民增收力,出台《关于贯彻落实社会保险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财政出资免除困难群体人员参加居民医保个人缴费部分;从2010年起连续实施四轮“强村计划”,全市累计投入“强村计划”资金4亿元,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市域内全部村落都实现年经常性收入100万元以上、年经营性收入20万元以上。在保障群体共享发展方面,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和新时代工匠培育工程,进一步落实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出台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扶持政策,促进学前教育健康发展。实行全市“六统”大病保险制度,大病保险标准位于全省前列;在全国率先建立城乡一体独立险种的“长期护理险”制度,目前全市参保422.5万人;同时积极构建形成了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为基础,以临时救助为补充,与住房、教育、就业等专项救助制度衔接配套、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嘉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均享受待遇、政策同步化水平、基础养老金调整力度、财政补助标准、精准扶贫力度都位居全省前列。

微信图片_20210628111009.jpg

截至2020年,嘉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17年列浙江省第一;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61︰1,城乡差距为浙江省最小。汤伟摄


红船,依旧静静地停泊在南湖。这一叶红船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穿越百年风雨,见证了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站在新时代新起点上,初心不改的浙江人从红船精神中不断汲取思想力量,勇敢担当扛起时代重任,正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昂首前行,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



《中国财政》记者:张 蕊 梁冬妮
特约通讯员:俞顼斌 邬伟强 朱叶儿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