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绿水青山井冈红

作者: 《中国财政》记者:李颖 李烝 陆安平 特约通讯员:廖乐逵 万凯芸
来源:中国财政 微信公众号 2021/06/30

01.png

“井冈红旗”雕塑  万象 摄



江西,是一块有着光辉历史的红色土地,曾经书写了气壮山河、波澜壮阔的红色史诗。

从南昌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到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第一次亮出共产党的旗帜,再到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红色的种子在这里扎根发芽。在这片热土上,井冈山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朱德称之为“天下第一山”,彭真称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

四月的井冈,满目苍翠,雨后的空气格外清新,车子沿山路盘旋而上,记者一行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感受井冈山的光辉革命历程,也切实感受到这里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年来,老区人民大力弘扬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围绕“红色最红、绿色最绿、脱贫最好”的目标,由井冈山的山间小路,走出了一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振兴之路,以八角楼的星星之火,照亮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峥嵘岁月:井冈山的革命斗争



02.png

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  李烝  摄


井冈山,山高林密,层峦叠嶂。1927年10月至1930年2月的井冈山斗争,留下百余处革命旧址遗迹。走进这些旧址,记者重温了当年艰苦奋斗的革命故事。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海拔1343米的黄洋界地势险要,是井冈山北麓通往江西宁冈和湖南的要道,是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就发生在这里。1928年8月下旬,湘赣敌军乘红军大部队在湘南未归之际,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起第二次“会剿”。把守黄洋界的红军在两条通往山上的小路上设置了五道防线,以3个营兵力对抗敌军4个团的进攻,一举击溃来犯敌军,成功保卫了革命根据地安全,创造了土地革命战争中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探索了人民战争的宝贵经验。

图片03.png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 两篇著作引得游人驻足。 李烝  摄


“天上的北斗亮晶晶,八角楼的灯光通通明。毛委员就是那掌灯的人,照亮中国革命的万里程。”至今,这首歌谣仍在井冈山当地传唱。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内政治局势急剧逆转,中国革命进入低潮。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攻打中心城市受挫后,走上崎岖的山路,于1927年10月来到井冈山。“到达井冈山茅坪时,毛泽东脚部受伤。为方便治疗,毛泽东被安排在了当地中医谢池香私宅八角楼居住办公。”茅坪革命旧址讲解员介绍说。正是在八角楼里,毛泽东借着油灯一根灯芯微弱的灯光,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总结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斗争经验,阐明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时至今日,八角楼二楼起居室的书桌上,一盏油灯、两本泛黄的小册子静静陈列,引得游客驻足。

位于八角楼旁的“谢氏慎公祠”,是“中共湘赣边界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1928年5月,大会在此召开,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形势、回答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大会过后,井冈山边界各县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以“打土豪,分田地”为主要内容的土地革命运动,有力推动了根据地的迅速拓展。

“井冈山山多田少,交通不便,物资匮乏。‘人口不满两千,产谷不满万担’,加上国民党反动派严密的经济封锁,使得吃饭问题极为棘手。”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编研陈列室主任饶道良介绍说。为打破湘赣两省敌人对井冈山根据地的经济封锁,毛泽东领导根据地军民开展了一系列艰苦卓绝的斗争。

“红军为什么得到老百姓拥护,看看当年的标语就能明白。”饶道良告诉记者,“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打倒土豪劣绅,把土地分给农民’‘彻底实行土地分配’——这也揭示了井冈山时期的两个主要经费来源:一个是打土豪筹款和战争缴获;再一个就是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

井冈山的土地革命,为我们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随着根据地逐步巩固以及边界各县分田高潮的出现,相关政策也制定出来,1928年12月,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制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部成文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这是我党制定的第一部比较完备、成熟的土地法。其中,明确指出“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以人口为标准,男女老幼平均分配”,以法律的形式保障了农民分得和使用土地的权利。同时,为繁荣私营经济,在根据地推行工(商)业减免税,并提供财政、金融支持;开创国营经济、发展混合经济、尝试大生产运动;在上井村创办革命根据地第一家造币厂——井冈山红军造币厂,铸造“工”字银元,成为我党最早在革命根据地内发行流通的第一批金属铸币……一系列保障措施打破了敌人的经济封锁,促进了根据地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的发展,改善了军民生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井冈山也是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摇篮。”饶道良说。

1965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感慨道:“没有井冈山过去艰苦卓绝的奋斗,就不会有今天革命的胜利。胜利真是用生命换来的啊!”

“井冈山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荣的山”。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时,凝视着陈列室和忠魂堂里开国元勋和革命先烈的照片,深情地说。

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瞻仰大厅陈列室内,镌刻着一排排烈士的姓名。卢德铭,秋收起义总指挥,牺牲时22岁;张子清,红四军第11师师长,牺牲时28岁;王尔琢,红四军参谋长,牺牲时25岁;吴月娥,少先队队长,牺牲时18岁……当年成千上万的革命者和共产党人在此洒下热血,仅仅两年零四个月的井冈山斗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近4.8万,平均每天近60人献出生命,而有名有姓被镌刻在纪念碑上的只有15744人。

井冈山斗争,虽然时间不长,但开辟了中国革命的胜利道路,铸就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树立了一座座信仰信念的精神丰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今天,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红色最红,绿色最绿,脱贫最好
图片



04.png

井冈山茅坪乡神山村一角  万象 摄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当年,中国革命的胜利离不开井冈山精神。如今,在这片红色土地上,井冈山精神有了更多生动的注脚。无论是城区,还是乡村,红色印记俯拾皆是,红色旅游方兴未艾,历久弥新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脱贫致富的星星之火已经燎原。

茅坪乡神山村,由于位置偏远、交通不便,长期闭塞落后,全村曾有超过1/3的家庭是贫困户,是典型的革命老区贫困村。“神山是个穷地方,有女莫嫁神山郎,走的是泥巴路,住的是土坯房。”这首顺口溜是过去神山村的真实写照。

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冒着严寒来到神山村考察,了解精准扶贫情况。“你呀,不错嘞。”75岁的村民、老村支部书记彭水生向着习近平总书记竖起了大拇指。这是人民对一个政党发自肺腑的评价,这是一个政党在人民心中沉甸甸的分量。

这几年,神山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作示范、带好头”的殷切嘱托,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美丽蝶变。

春日暖暖的阳光穿过莽莽竹林,洒在左香云家修葺一新的客家小楼门前。光荣的烈士证尺许见方,悬挂在堂屋方桌上方。作为烈士的后代、全国人大代表,左香云是神山村的“名人”。他告诉记者,爷爷左桂林祖籍是湖南湘乡,1928年朱、毛两军会师后随部队编入红四军第三十二团,担任红军号手,1929年为保护红军药库和掩护3个年轻小号手撤退,不幸中弹牺牲。“当年前辈们闹革命,就是为了能有今天我们的好日子。”

上世纪90年代,不到20岁的左香云外出打工,为了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他毅然返乡创业,修摩托车、卖手工艺品、做竹制品加工……他尝试了很多办法,辛勤劳作,坚持不懈,终于选准了利用本地丰富的毛竹资源加工竹制品的创业之路,成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如今,他的竹艺品销往全国各地。2016年,他还注册了“神山竹”商标,打造用竹筒装的神山竹米酒品牌,成为游客的抢手货。

近年来,井冈山市财政部门持续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夯实脱贫攻坚资金保障。自2015年开展精准扶贫大会战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井冈山市每年用于扶贫方面的资金投入规模均超过4亿元,确保了产业扶贫、基础设施扶贫、安居扶贫、就业扶贫、保障扶贫等十大脱贫攻坚项目的顺利实施。同时,财政部门充分利用省、市、县安排的财政惠农信贷通风险补偿金、产业扶贫信贷通资金等政策性资金撬动金融机构贷款,对有产业发展需求而又存在资金困难的贫困户、农业合作社、涉农企业及符合贷款政策的一般农户提供产业贷款、贷款贴息、农业保险等,每年撬动金融机构贷款、贴息2.5亿元。

习近平总书记到过的彭夏英家,就是通过政府贴息贷款开办了神山村第一家农家乐。随着神山旅游业的发展建设,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了神山村,2016年,彭夏英利用银行贷款购置了所需的桌椅物品,仅一年就实现了盈利,现在每年净收入超过10万元,成为了村里名副其实的致富创业典范。


05.png

“231”富民工程,确保家家有一个致富产业,户户有一份稳定收入  李烝  摄


有特色产业,有政策支持,就有致富的路子。井冈山市通过聚焦资产收益扶贫,把有能力的“扶起来”,“扶不了”的“带起来”,“带不了”的“保起来”,实现了乡村变景区,农民变股民,户户有产业。财政部门每年统筹安排农业产业发展资金5000余万元,鼓励发展致富产业,全力推进20万亩茶叶、30万亩毛竹、10万亩果业种植加工基地的“231”富民工程,实现每个乡镇有一个产业示范基地、每个村有一个产业合作社、每个贫困户有一个增收项目,确保家家有一个致富产业,户户有一份稳定收入。同时,为群众发展富民产业购买产业保险,解决贫困群众产业发展的风险问题。针对部分贫困群众缺乏劳动能力、难以自我发展的客观实际,要求享受政府产业奖补政策的项目都必须与村集体经济发展、贫困户投资入股或解决贫困户就业挂钩,确保村集体经济收入及贫困户投资入股年分红达10%以上,并引导贫困群众将产业扶持资金以及土地、住房等资产入股合作社、农业企业,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


06.png

拿山镇“长塘古韵”民宿项目,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吃上了旅游饭。李烝  摄


拿山镇长路村,是一座拥有百年历史的明清古建群村落,村内保存有大量的古建筑群。这里青砖灰瓦马头墙,小溪、池塘串联呼应,古建群青山碧水环绕,如诗如画。据介绍,井冈山市财政部门投入800多万元改造村内各项基础设施,并协助争取到传统古村落保护项目资金1300万元,对村内古旧房屋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整村改造,房屋修缮后又招商引进了北京四方合悦公司,投资2200多万元打造“长塘古韵”精品民宿项目。通过创新古宅租赁模式,由公司承租村民闲置旧房,每年上交村里8万元作为村级集体收入,村民每年可获得3000—10000元租金,还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吃上了旅游饭。

2017年2月26日,井冈山市在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中率先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降至1.6%。截至2020年12月,井冈山市实现累计脱贫4776户17327人,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退出,贫困户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初的2600元增加到2020年底的12574元。




跨越时空  赓续光芒
图片


图片

07.png

《井冈山》大型实景演出  李烝  摄


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

“井冈下山后,万岭不思游。”有着辉煌革命历史的井冈山,是国家5A 级旅游景区,每年都有上百万游客来到井冈山,感悟井冈山精神。

“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一曲悠扬的《映山红》,把我们又带回到那段硝烟弥漫的峥嵘岁月。夜幕降临,井冈山市红军剧场的停车场内,数十辆旅游大巴车鱼贯而入,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来此观看大型实景演出《井冈山》,这已经成为游客到井冈山旅游观光的“标配”。据介绍,《井冈山》实景演出自2008年10月1日正式公演以来,已经成为井冈山旅游的一张响亮的名片,10多年常演不衰,观众超过300多万人次。

10万平方米的山水剧场,1亿元的巨额投资,600多名当地群众参演,真实惨烈、炮火连天战争场面的再现,山山水水都是实景,让人为之震撼,仿佛置身于90多年前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那段血与火的岁月,一幕幕感人的场景令人泪目。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巍巍井冈,滔滔赣江。从光荣的历史走来,向幸福的未来走去,井冈山的崛起与发展,是缩影,更是见证。如今的赣鄱大地,沃野千里绿,一派好景象。

江西省财政厅厅长朱斌对记者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到江西考察指导,为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把脉定向、擘画蓝图,为革命老区发展注入了澎湃动力,提供了根本遵循。”对江西而言,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是兑现一份庄严的历史承诺,更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提出的“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在推进中部崛起上勇争先”目标定位的具体举措。

朱斌说,“江西是红色圣地,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我们要时刻铭记、世代传承、大力弘扬我们党红色基因和优良传统,善于从历史的精神富矿中汲取智慧,大力弘扬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按照建立现代财税体制要求,推动积极的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更可持续,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描绘好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