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浙江舟山:为高水平现代海洋城市建设注入澎湃动能
为高水平现代海洋城市建设注入澎湃动能
浙江省舟山市财政局局长 周军刚
舟山依海而生,因海而兴,地处我国南北海运大通道和长江黄金水道的交汇处,背靠长三角广阔经济腹地,拥有2085个岛屿和322公里深水岸线,常住人口117万人,是我国首个以群岛建制的地级市,也是我国扩大开放的战略门户。自“八八战略”实施以来,浙江省舟山市财政局坚决贯彻“八八战略”各项决策部署,始终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造海洋经济强省舟山要打头阵”“建设舟山群岛新区势在必行”等重要指示和浙江省委关于“建设国家经略海洋实践先行区、把海洋打造成为未来新增长极”等战略要求,强化责任担当,聚力实干争先,为推动现代海洋城市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提供坚实保障。20年来,舟山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财政总收入从2002年的15.7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407.6亿元,年均增长18.2%;地区生产总值从144.1亿元增长至1951.3亿元,年均增长达13.9%,增速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人均GDP从1.56万元增长至16.68万元,位列浙江省第一。
国家战略叠加是舟山跨越发展的最大优势,也是重要的政治任务。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舟山市财政局始终把保障重大战略实施放在突出位置,坚持稳基础、拓增量、保重点、办大事,实现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02年的9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156亿元,推动发展底盘愈发坚实,努力将浙江自贸试验区、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叠加的“高光”转化为现代海洋城市蝶变的能量。
基础设施共享性不足、“小马拉大车”一直是舟山面临的一大困境。舟山市财政局坚持项目为王、优化保障体系,一方面全力以赴拓增量,自2011年新区获批以来,累计争取新增地方政府债券等资金近300亿元,为重大国家战略稳步推进提供有力保障。另一方面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强化国有资本支持、创新投融资体制等方式引导各类资本参与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特别是2017年自贸试验区设立以来,市本级筹措财政性资金、国企自有资金等超1258亿元,保障江海联运服务中心、绿色石化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全速推进;围绕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撬动社会资本出资建设甬舟铁路和甬舟高速复线,推动近380亿元跨海连岛交通工程开工建设,进一步提高了对内对外开放水平。
舟山市财政局锚定自贸试验区建设目标任务,统筹加大财政性资金投入,2021年至今,累计投入建设资金超200亿元,推动打造油气全产业链“一中心三基地一示范区”,累计形成215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103项为全国首创,走出了“无中生油”特色路径。同时,积极争取上级对自贸试验区的支持,实现船用燃料油出口退税、宁波舟山港实施启运港退税等政策落地。为加快释放政策红利,优化完善保税燃料油供应扶持政策,统筹省、市财政相关专项资金,推动保税燃料油供应业务迅猛发展。2022年,舟山市保税船用燃油供应体量达到602万吨,稳居供油港全国第一、世界第五,“万亿级油气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海洋产业是舟山海洋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未来高质量发展的主赛道。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舟山市财政局以发展海洋经济为主线,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引导和资金撬动作用,加速优化海洋经济产业结构,聚力打造海洋经济新的增长极。
聚焦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舟山市财政局迭代升级集中财力办大事财政政策体系,整合优化各类产业扶持资金,创新产业扶持方式,引导产业链集群发展。2017年以来,累计安排产业类专项资金约172亿元,并发挥政府产业基金引导作用,以30.87亿元总规模撬动各类资本233.86亿元,放大倍数达7.58倍,全方位支持构建现代海洋产业“四梁八柱”。深入支持“一岛一功能”首发工程,加大向上对接力度,争取到80亿元的浙江舟山绿色石化与新材料产业基金落地,助力打造万亿级绿色石化和新材料产业战略目标。目前,舟山市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提升至68.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到5个百分点,是全国最高的地级市之一。
围绕海洋特色产业发展,舟山市财政局更加注重财政工具精准性、指向性、集成性,着力打造富有舟山特色的标志性成果。聚焦“一中心”,支持构筑江海联运重要枢纽,推动出台自贸试验区航运和海事服务高质量发展实施细则及资金管理办法,形成覆盖特色船队建设、引航服务、锚地建设等全方位财政政策保障体系,实现江海联运量占长江干线总量的20%。聚焦“一条鱼”,支持打造三产融合发展样板,健全财政支持远洋渔业全产业链发展机制,远洋渔业一揽子扶持政策资金规模从设立以来持续扩大,远洋渔业一二三产业综合产值达379.6亿元。
坚持科技兴海,舟山市财政局助力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行超常规的财政投入政策,推进财政要素保障资金向制造业特色产业和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倾斜,2021—2023年,市级工业、科技财政专项资金安排数年均增幅24.4%,2022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699亿元,为浙江省第一。加快布局建设高能级海洋科创平台,2021—2025年,安排15亿元支持东海实验室等高能级科创平台落地建设,推动实验室成功争创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成为全省第4个拥有省实验室的地级市,成功上榜2022全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榜。
近年来,随着一系列大民生项目的落地,美丽宜居逐渐成为舟山的鲜明“标签”。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舟山市财政局不仅做大财政“蛋糕”,更是分好财政“蛋糕”,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持续发力,推动海岛共同富裕。
按照基础性、兜底性、公平性原则,持续优化财政民生保障体系,推动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有效供给,“十三五”时期民生支出年均增长7.3%, 确保财政支出的2/3以上用于民生,实现基本民生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在公共服务领域形成了“银龄三师”“幸福食堂”等一批民生品牌,真正做到“财力有一分增长、民生有一分改善”。2022年,全市城乡居民收入倍差1.57,比2002年缩小0.79,统筹城乡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聚焦推动公共服务优质均衡、普惠共享,加速推进舟山市市域公共服务一体化试点相关工作,力争加快实现政策、标准、设施“三个一体化”目标。
海岛是舟山发展的优势所在,也是推进共富的瓶颈制约。近年来,舟山市财政局持续迭代升级财政保障体系,不断深化财政体制机制改革,加大市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聚力平衡地区财力, 激发共富内生动力。探索建立共同富裕场景下偏远海岛财政转移支付体系,逐步加大对偏远海岛地区转移支付比重,推动海岛共富发展;强化资金引领、奖补、撬动作用,形成投入合力,支持“小岛你好”“星辰大海”等海岛共富行动实施,努力将海岛小而散的劣势转化为精而美的优势。同时,深化财政支持“大三农”政策体系变革重塑,拓宽农业农村共富路径,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30万元以上,区域发展协调性不断增强,海岛共富共美画卷全面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