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政文化 > 正文
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大学》的生财之道

2021/02/02

《大学》始于明德至善,终于生财之道。下学上达,在最易为气禀所拘、人欲所蔽处,格物致知,重申得之于天、具众理而应万事的道理,颇具深意。本文在《大学》中“断章取义”,对照南宋朱熹朱注,解析生财之道。


(一)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朱注:恒,胡登反。吕氏曰:“国无游民,则生者众矣;朝无幸位,则食者寡矣;不夺农时,则为之疾矣;量入为出,则用之舒矣。

财解:生财之道即生民之道,收入要生生不息、尽力而为,支出要有理有节、量力而行。生财的人多,就业的人多,经济形势好,财政收入自然充裕;用财的人少,政府需供养的人口精准,严控一般性支出,厉行勤俭节约;生财的人忙,企业开工足,要素流通畅,经济周转快;用财的人从容,量入为出,财政风险可控,预算深思熟虑、安排得当,支出执行规范有效。众、寡、疾、舒是人道,也是天道,收入难预期、易懈怠,所以要众、要疾;支出难控制、易冲动,所以要寡、要舒。民为本,财为末,本末兼该,方能“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


(二)


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朱注:发,犹起也。仁者散财以得民,不仁者亡身以殖货。

财解:生财之道的目的是实现人的发展,不可以人为手段聚敛财富。本末倒置会伤及根本,导致多数人异化,少数人腐化。“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以人为本,惠及大众,是经济发展的方便法门,也是政府治理的首要原则。


(三)


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

朱注:上好仁以爱其下,则下好义以忠其上;所以事必有终,而府库之财无悖出之患也。

财解:仁者,人也,生财者的境界决定生财的境界,上行下效,有确保在上者以人为本的机制,才有在下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可能,理财者、用财者可问责,奖惩机制实事求是,生财之道才可能尽人之性,尽物之性,赞天地之化育,才能称其为“大道”。轻费减税,珍惜民力,是生财之道;优化支出,改善民生,是生财之道;尽职履责,预算绩效,厉行节约,也是生财之道。


(四)


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朱注:畜,许六反。乘、敛,并去声。孟献子,鲁之贤大夫仲孙蔑也。畜马乘,士初试为大夫者也。伐冰之家,卿大夫以上,丧祭用冰者也。百乘之家,有采地者也。君子宁亡己之财,而不忍伤民之力;故宁有盗臣,而不畜聚敛之臣。此谓以下,释献子之言也。

财解:生财之道与民生息。公私分明,政府不与民争利,市场才能有秩序、有活力,人民才能安居乐业,产业才能健康发展;要提高公务行为透明度,严惩以权谋利行为,同时健全公务员权利保障制度,疏堵结合,建立不能腐不敢腐不想腐的廉政体系,经济才能健康发展,社会才能各得其所。


(五)


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菑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朱注:长,上声。“彼为善之”,此句上下,疑有阙文误字。自,由也,言由小人导之也。此一节,深明以利为利之害,而重言以结之,其丁宁之意切矣。

财解:财政是手段,不是目的,当手段成为目的,真正的目的便会湮没。财政的目的不是财政规模,不是收支盈余,不是财力集中,不是锱铢必较,而是保障人的经济权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财政政策、财政体制、财政管理中彻上彻下、以此为准绳一以贯之,财政才能本枝百世,从容在大道上。


责任编辑  韩璐  吕怡慧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