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积极适应形势发展需要,以信息化为依托,省市县三级联动,拓宽分析研究视野,在提高预算执行分析工作水平方面做出了有益尝试。
“强化支撑”,牢固夯实预算执行分析的数据基础
为夯实预算执行分析的数据基础,浙江省财政部门除充分利用财政部预算执行信息系统的数据编报、报送、汇总、分析功能外,还积极依托“金财工程一体化”工程,开发建设财税库银横向联网数据分析系统,强化预算执行分析工作的基础支撑。自2010年6月横向联网系统正式运行,实现了省级财政与人民银行国库的网络连通和数据传输。每日上午9:00左右从人民银行TIPS中心接收联网数据,开发“各地完整科目报表”、“社保基金收入分市县完成情况”等生成报表。及时了解财政收入进度,为财政收入预测和领导决策提供及时的信息。另外,在系统中设计各种分析图表,根据需要按时段生成反映财政收支动态情况的图表,如各地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情况图、地方财政收入构成图,更为清晰直观地反映财政收入动态运行情况。
“多方沟通”,提升预算执行分析的准确性
(一)建立与国地税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定期获取国地税的分税种、分行业纳税情况,全面了解税收收入情况,掌握重点税源,把握重点行业税收变化趋势。同时,针对部分变化明显的项目,及时与国地税部门沟通,准确把握新情况、新问题。
(二)建立与经济运行相关部门的横向联系。定期从统计局、经信委、发改委收集全省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相关资料,全面及时掌握省内外经济运行及产业发展等情况。参加每季度定期召开的经济运行情况监测分析会议,积极参与经济运行监测共享平台建设。
(三)了解全国及兄弟省、市运行情况。结合财政收支数据,与省市间进行横向比较,分析全省财政经济运行的状况及特点,提高财政预算执行分析的广度和深度。对当月或一段时间来的财政、经济形势做出更为准确的判断。
“上下联动”,提升市县预算执行分析的水平和质量
(一)建立并完善定期交流机制。建立了全省预算执行分析会议制度,每季末召开一次,主要有各市参加,部分县市列席。不定期邀请预算、国税、地税、统计等相关部门参与交流。会议的内容除了相互通报本季度财政经济运行情况外,还着重研讨一些普遍性、热点性的问题。特别是近两年来,除进行常规性的预算执行情况分析交流外,还增加专题研讨。会前针对当期的财政经济热点问题、困难,准备专题座谈提纲,各地根据提纲内容进行针对性分析,进一步提升了预算执行分析会的效果。
(二)建立并完善定期培训制度。一方面不定期邀请相关方面的专家在预算执行分析会上做专题讲座,增强分析人员对形势的把握能力。另一方面专门组织培训班,进行包括财政体制改革、税制改革等方面的培训,进一步开阔分析人员的视野,丰富知识,拓宽思路,提高分析人员的综合素质,对做好预算执行分析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建立并完善工作评比制度。为调动市县预算执行分析的积极性,提高市县的分析水平和质量,建立并完善了预算执行分析评比制度。在借鉴兄弟省市的有益做法并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制定了财政预算执行分析工作评比办法,从旬报、月报、月度分析要点、月度分析报告、年度预测、专题分析等方面对市县预算执行分析工作进行考评,并按季通报,年终根据得分高低评出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此举极大地调动了各市县预算执行分析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分析的水平和报表的质量、时效都有了明显提高。
“关注热点”,提高预算执行分析的广度和深度
(一)积极把握财政重点热点,深入分析研判。近年来,财政经济运行情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努力把握,提高对财政经济的运行形势和运行方向的研判水平。如:针对“十一五”财政经济运行情况,进行了系统总结,并对“十二五”财政经济运行进行了分析展望;2011—2012年,面临财政收入增幅回落,经济下行等多方面压力,通过专题调研,对工业经济增长、房地产市场发展、进出口形势变化等方面做了细致分析,并深入分析了其对财政经济运行的影响以及应对对策。
(二)及时关注财政政策调整,深入剖析影响。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相关财税政策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如个人所得税调整、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取消、营改增试点、房地产市场调控等。为准确把握这些调整对地方财政经济运行带来的影响,一方面在新政策出台后及时分析研究,如:在营改增试点政策出台后,密切关注有关情况,分析了其对财政税收的相关影响,组织舟山市对此进行了专题调研;在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出台后,组织人员分析对杭州、温州等重要城市的楼市影响;在温州金融风暴问题产生后,组织人员进行调研分析,深入剖析了金融风暴问题的起因与发展、对财政运行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财政对策措施。财
责任编辑 王静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