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的十八大开启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也为财政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时代机遇、政策机遇、政治机遇和国际机遇。湖北各级财政部门将围绕建设“五个湖北”,以更加解放的思想、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积极抢抓多重叠加的发展机遇,勇于担当、善于破题,全力推动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
贯彻“一元多层次”战略,加快区域均衡发展。促增长、谋发展是财政工作永恒的主题。应牢记发展这个硬道理,围绕贯彻落实“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继续在筹措资金上下功夫,在集中财力办大事上下功夫,在创新财政管理模式上下功夫,在发挥财政资金的聚集、引导、放大作用上下功夫。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荆南四河、鄂北调水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机场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省级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等事关全省发展战略大局的重大项目建设。使用好各项重大产业发展基金,探索更加灵活的资金调度方式,支持全省重点战略区域发展经济,培育和壮大支柱产业。落实强农惠农富农财税政策,加大新农村建设投入力度,支持区域特色农业发展,加快城乡产业融合,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有效放大改革红利,加快实现创新驱动。扎实推进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工作,加强跟踪评估,落实征收管理措施,通过改革税制,助推产业创新转型。创新财税扶持措施,支持改造提升制造业等传统产业,推动金融、物流、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认真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措施,有效减轻企业、特别是中小微型企业及社会负担,增强发展的后劲和活力。建立完善长效的财政科技投入机制,构建多元化的社会科技投入体系,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充分发挥财政贴息、资本金注入、期权税收优惠等政策功能,引导企业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冲动和活力。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运用,深入开展农业综合开发,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事业发展。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将公共财政投入的75%以上用于民生。严格落实财政教育经费法定增长要求,加强教育经费使用管理。继续支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强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积极筹措配套资金,落实好中央保障性安居工程政策。着力完善有利于促进文化发展的财政保障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源投入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落实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政策,着力构建扩内需长效机制,努力为全社会提供“可花钱”的条件;大力支持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努力为全社会改善“能花钱”的环境;完善促进就业和稳定生活质量的各项措施,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努力为全社会做实“敢花钱”的保障;落实好鼓励引导民间投资的财税优惠政策,努力为全社会提高“会花钱”的能力。
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人民生态权益。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大生态保护支持力度。稳步推进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加大重点节能工程建设力度,完善以奖代补机制,推动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加大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实施力度,推动节能产品应用。推动重点领域重点耗能企业节能减排,引导产能过剩行业兼并重组,加快推进全省“两型社会”建设,努力实现绿色发展、绿色繁荣,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态权益。
强力推进财政改革,全面提升财政管理绩效。继续完善省对市县的财政体制,均衡省以下财力分配,健全县级财力保障机制,增强县级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加快构建由公共财政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组成的有机衔接的政府预算体系。着力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继续推进财政资金整合和统筹使用,积极探索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方式,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完善财政监督体系,加快建立乡镇财政专管员制度,加强财政资金分配使用的全过程监管。坚持依法理财,推进民主理财,积极稳妥地做好财政信息公开工作。严格落实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的有关要求,严肃财经纪律,坚持厉行节约,严格控制“三公”支出和行政成本,切实将财政资金用于推动发展、保障民生。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