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川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地处湘桂走廊南端,近年来灵川县财政部门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业强县、农业稳县、三产活县、项目兴县”的发展思路,合理调整支出结构,扶持工业园区建设推进工业发展,推进强农富农“696工程”支持农业发展,主动融入桂林城市经济圈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形成了“三大产业”良性发展的新局面。
一是整合资金,用好政策,打造桂北工业强县。按照“布局集中、用地节约、产业集聚”原则,通过财政垫支储备土地、土地挂牌后返还土地出让金的方式,支持八里街工业园区和各乡镇工业集中区进行“五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园区发展的硬环境;用好用足园区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企业进入特色鲜明的工业园区;根据“政府主导,民间参与”的思路设立工业发展专项基金,每年按工业企业纳税总额的2%计提,专门用于开展招商引资和支持现有企业技术改造、新产品研发、品牌创新及开拓市场等活动;同时,开展“年度十大纳税企业”评选活动,对入围企业给予授牌和物质奖励等。实践证明,这些措施的出台和运行,不仅激发了企业发展积极性,也使全县工业得到快速发展。截止到2011年底,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75家,基本形成了化工、建材、冶炼、机械制造、电力、农副产品加工及矿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体系,还先后打造了桂林康密劳高炉锰铁、锰硅合金和桂林金山化工“金殿”牌轻质碳酸钙产品以及万康生物“霉必克”防霉保鲜剂等广西名牌产品、广西优质产品和两个广西著名商标,更形成了一批发展后劲强的特色企业,如年利税超亿元的桂林康密劳铁合金有限公司、连续四年被评为“中国碳酸钙工业第一强企业”的桂林金山化工有限公司,以及成功打入联合利华、高露洁两大世界牙膏集团公司并占有国内市场2/3份额的牙膏填充料企业——桂林白云化工有限公司等等。
二是保证法定支出,争取上级资金,构建效益农业发展模式。灵川县一方面稳定增加农业投入,科学整合涉农资金,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国土治理等措施,大力实施行政村、自然村道路硬化工程,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另一方面在自身增加投入的基础上,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专项资金,扶持各乡镇、各村发展果蔬产业和养殖业。建成大圩万亩提子和万亩蔬菜、潭九公路沿线万亩柑桔、海洋万亩优质桃、潮田万亩优质梨、清狮潭万亩百香果等九个万亩果蔬示范区;扶持禽畜养殖和水产养殖,建成大发养殖、威昂畜牧、新福禽业、天桂禽畜等六个规模养殖示范基地,推广俄罗斯鲟、金鳟、丁桂、黄颡等“名、特、优、新”水产品种;此外,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运行模式,安排专项资金500多万元,引导建成了农产品专业协会(合作社)200多个,发展会员7000多人,不仅解决了农产品种养技术和销路问题,还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据统计,目前全县1133个自然村已形成了“一村一品”生产格局,海洋乡小平乐村还荣获“广西桃子村”称号,实现了农民增产增收的良好局面。
三是助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拓展县域经济发展空间。一方面,依托桂林旅游大平台和自身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安排财政资金400多万元、引导民间资本5000多万元,建成国家4A级古东瀑布景区和国家3A级大野神境景区,打造出东线古镇游、中线美食游、西线民族风情游的“东、中、西”三线旅游格局。同时,抓好春之花(海洋万亩桃子示范区)、夏之凉(清狮潭万亩百香果示范区)、秋之黄(海洋百亩银杏园)、冬之香(大圩草莓示范区)等休闲观光果园旅游景区,推进县域旅游产业发展。另一方面,灵川县通过财政贴息贷款或财政补贴方式,加大“万村千乡”建设的支持力度,构建起以县城为重点、乡镇为骨干、村庄为基础的城乡销售网点。同时,以财政少量投入引导民间资本,建设专业市场,规范了桂黄公路县城至八里街段的建材、家具、汽车和工程机械等专业市场,市场销售日渐升温。如一期完工的大西南汽车城,已经引进汽车销售公司80多家,汽车销售4S店12家,2010年汽车销售总额18亿元,实现税收1亿多元。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