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0-26 作者:覃敬念 (作者单位:贵州省荔波县财政局)
[大]
[中]
[小]
摘要:
2010年荔波县列入贵州省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认真研读政策,充分调查研究,针对当前农村基层组织情况,积极搭建农村党建工作平台和载体,找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切入点,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建设为工作抓手,创新提出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与农村党建“六结合”工作模式。
一是与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办事能力相结合。以为群众办实事为突破口,把项目实施权限下放到村,采取村党支部领导、村支“两委”组织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和财政奖补相结合的办法,突出村党组织在公共资源配置和村级事务管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切实增强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与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相结合。首先,规范村级组织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建立健全基层民主议事决策机制。要求各项目实施单位实行“四议两公开”的决策程序,进一步提高村级组织民主管理水平。其次,建立健全公示制度。将项目建设的内容、筹劳数量、物资调拨、工程决算等及时向群众公开公示,接受群众监督,确保公开透明,取信于民。第三,做好议事记录和相关资料的收集完善。安排专人统一管理,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民主决策、物资使用、投工投劳等情况...
2010年荔波县列入贵州省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认真研读政策,充分调查研究,针对当前农村基层组织情况,积极搭建农村党建工作平台和载体,找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切入点,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建设为工作抓手,创新提出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与农村党建“六结合”工作模式。
一是与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办事能力相结合。以为群众办实事为突破口,把项目实施权限下放到村,采取村党支部领导、村支“两委”组织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和财政奖补相结合的办法,突出村党组织在公共资源配置和村级事务管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切实增强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与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相结合。首先,规范村级组织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建立健全基层民主议事决策机制。要求各项目实施单位实行“四议两公开”的决策程序,进一步提高村级组织民主管理水平。其次,建立健全公示制度。将项目建设的内容、筹劳数量、物资调拨、工程决算等及时向群众公开公示,接受群众监督,确保公开透明,取信于民。第三,做好议事记录和相关资料的收集完善。安排专人统一管理,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民主决策、物资使用、投工投劳等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及时整理,存档备查,确保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三是与提高农村社区自治管理能力相结合。为确保工作有效落实,针对项目点多、面宽的复杂情况,在各村民组或自然寨分别成立了由组长、党员和群众代表组成的组务管理委员会(组管委),协助村支两委抓好群众发动工作和日常事务管理,防止出现村干部代操代办的一头热、一头冷现象,变“村官治理”为“村民自治”。实现组内事务由村干部代操代办向群众自治转变,进一步提高村级组织的管理能力,推进村内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四是与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相结合。建立项目建设考核奖惩制度,把组织实施项目建设作为锻炼干部、识别干部和发现人才的平台,将项目考核与村干部的年终考核挂钩,对工作开展得好的村干部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项目建设验收不通过的村干部年终考核等次评定为不称职,不再作为下一届村级班子成员人选。同时,结合村支两委换届,提前做好村党组织负责人人选的物色、培养和考察工作,注重在项目建设中发现人才,真正把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和群众公认的人才选拔到村级党组织中来,不断选优配强村党组织带头人。五是与发挥党员示范带头作用相结合。各乡镇和各项目村在实施项目建设中,注重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党员带头宣传发动、带头投工投劳、带头完成任务。结合党员队伍的实际情况,采取党员承诺、设岗定责、组建党员突击队等形式,切实做到险重任务有党员、样板工程有党员、关键岗位有党员,让党员带着群众干、做给群众看,树好标杆、做好榜样。六是与促进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在项目选择上注重结合乡村旅游、经果林和早熟蔬菜等县域特色产业发展,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项目区域旅游产业和特色果蔬产业的发展。
一是提升基层组织工作实感,破解工作载体和平台难题。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出现了“农民叫好,干部犯难,农民致富,村力致贫”的新现象,原来由乡村承担的一些公益事业失去了财力保障,大多数乡村干部在公益事业建设上普遍存在等待、观望态度,没有积极主动谋划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的出台,给基层党组织为民办实事、办好事搭建了平台和载体,提供了政策保障和项目资金支持,提升了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实感,使乡村干部为民办事的底气和信心得到增强。
二是提升基层组织办事能力,破解党群干群关系融洽难题。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建设与党建结合,调动了村支两委工作积极性,突出村党组织在村级事务管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基层组织发挥作用提供平台和条件,提升了基层组织办事能力。通过项目的实施,解决了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进一步化解了干群矛盾,党群干群之间形成了互相关心、理解、信任、尊重、体谅、和睦相处的融洽局面。
三是提升党员先锋模范形象,破解农村党员发挥带头作用难题。把发挥党员作用与“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与发现和培养后备干部结合起来、与吸引农村青年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结合起来,从始至终让党员冲锋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建设第一线,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广大党员在实际工作中得到锻炼和提升。水利乡水利村岜芒组72岁的老党员吴继文虽然已不作为组里的劳动力,但他每天坚持到施工现场,参与群众劳动,为群众服务。在他的带动下,群众积极投工参与项目建设。水尧乡拉交村党支部率先成立由6名党员组成的“党员突击队”,在他们的带动和感召下,共有近百名外出务工群众返乡参加投工投劳,突击队人数也增加到了38人。据统计,全县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实施过程中直接参加投工投劳的党员数达2928人,实施后涌现出一批先进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新增党员220人。
四是提升农村人才实绩创造效应,破解村级后备干部培养难题。通过项目建设,把组织实施项目建设作为锻炼、识别和考察村干部的平台,进一步增强了村干部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和干事创业的危机感和紧迫感。结合村“两委”换届,把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和群众公认的人选拔到村级党组织中来,不断选优配强村党组织带头人,进一步增强了村“两委”的活力和生命力,解决了村干部后继乏人的不利局面。2011年村“两委”换届选举,41名在项目建设中表现突出的后备干部被选进了村“两委”班子。
五是提升村级产业发展水平,破解群众经济收入增加难题。全县项目建设选择上结合乡村旅游、果蔬产业等特色产业规划实施,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条件,促进当地旅游产业和特色果蔬产业的发展,提升了旅游服务行业、经济作物种植等的发展水平,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玉屏镇时来村白岩组通组公路建成后,通过政府引导,群众充分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建成“泰美乡居”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基地。每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全村旅游接待达4000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近10万元。在玉屏镇拉岜村,共投入奖补资金163.7万元,硬化通组道路8.1公里,方便了拉运车辆进村入园,解决了该村蜜柚运输难题,蜜柚种植面积由两面年前的4500亩增加到9600多亩,推进了该村特色产业发展。甲良镇丙外村通组道路硬化,全村大力发展大棚蔬菜种植,为群众增收近100多万元,项目的实施既惠及当地群众,又助推产业提升发展。
六是提升基层民主自治活力,破解村民有效有序自治难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结合村组实际,坚持“群众事、群众议、群众定”的原则,全面实行“四议两公开”决策程序,进一步推动了村务公开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在项目点全面推行组管委管理模式,协助村“两委”抓好组织发动群众和日常事务管理,形成了村带组、组带户、党员带干部、群众一呼百应,大家事大家干的良好局面。据统计,两年全县已实施95个项目共涉及占田40余亩、土30亩、林地2.5亩,涉及拆房150平方米、拆谷仓2座、迁坟31处等涉及群众利益的棘手难题,在村“两委”和组管委的协作配合下得以顺利解决,没有发生一起群众上访事件。
七是提升农村精神生活风尚,破解乡村文明推进难题。项目的建成,进一步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促进了群众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的改变,形成了健康文明向上的新风尚,为新农村建设凝聚合力。全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竣工群众自发举行庆典活动已蔚然成风,农民群众舞龙狮、唱山歌,表达他们感党恩、记党情的肺腑心声。乡村处处呈现邻里和睦、团结向上、文明和谐、健康活泼的精神风尚。财
相关推荐